党课: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同志们: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重点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并且从党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意义和现实要求进行了详细阐释。因此,深刻理解斗争精神的内涵特征,充分把握其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对于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防范化解国内外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重斗争: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价值意蕴
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是基于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所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对全党领导干部发出的郑重告诫。在重大风险与外部环境多重叠加的执政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经受考验、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本领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握好“两个大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环顾国际环境,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关系深刻变化、国际关系格局深度调整,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黑天鹅”“灰犀牛”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国际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随着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受到国际各方面关注与重视的同时,也遭遇到来自国际多种力量的封锁、遏制和打压,各种唱衰中国的舆论不绝于耳,各类阻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图谋从未中断。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世界大势、精准研判国际形势,时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一切危害国家核心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隐性和显性风险挑战,不遗余力地拿起斗争武器,锐意进取、迎难而上。
展望国内环境,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各种不期而至和意想不到的风险挑战也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绝不能沾沾自喜,也绝不能犹豫徘徊。我们党在应对各种内政外交国防重大风险挑战的百年历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风险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党的领导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由于受到思维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制约,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之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增加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应对重大考验的难度。因此,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重大风险,领导干部“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不同风险的特点,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分类施策,以永不懈怠的斗争姿态和高超扎实的斗争本领解难题、防风险。
二、知斗争:斗争精神的内涵特质
从广义上来说,“斗争”是指为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而进行的创造性社会实践。作为一种特质文化,斗争精神是在这种实践中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是我们党不惧失败、愈挫愈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系统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史会发现,斗争精神绝不是抽象的口号,其内在蕴含着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积极有为的担当风貌和敢于突破的革命勇气。
(一)斗争精神是一种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
“奋斗”和“斗争”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都具有“抗争性”“激励性”的含义,是人类改造自然、超越自我、发展社会的动力,展现出不服输、不怕输的品质和克服障碍、勇往直前的状态。可以说,奋斗姿态是斗争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如果只强调斗争、不强调奋斗,斗争精神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在我们党的百年斗争实践中,始终提醒领导干部要永葆不懈奋斗、持续奋斗、永久奋斗的精神。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与奋斗姿态,决定着会取得怎样的结果与未来。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以“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的话语告诫全党;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胡锦涛同志也提出:“只有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总书记更是多次明确指出:“要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这些都充分证明,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是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的应有之义。
诚然,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斗争”,“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也并非通过空喊口号、排除异己来争口气、争私利,而是指“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这就科学回答了“何为斗争”的理论问题,其本质就是认识、剖析、解决矛盾冲突,到有困难、有问题的地方去工作、去斗争,促进事物向好向上向前发展的过程。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应变局、平风波、化危机的过程中,斗争意志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领导干部更要以敢于直面矛盾的奋斗姿态、以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继续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斗争精神是一种积极有为的担当风貌
共产党人面对矛盾冲突、艰难险阻是否敢于斗争,实质上就是能否担当的问题。进一步说,斗争精神展现的是强烈的政治担当、组织担当、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这些都是担当实干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担当实干体现的正是鲜明的斗争意志和顽强的斗争姿态,展现出较真碰硬、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是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和重要向度。总体而言,斗争精神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担当。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到邓小平同志强调“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再到***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一切都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的担当。回顾历史,长征路上,因为有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才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伟大壮举;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有敢于“亮剑”的担当精神,才有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威风和志气;改革开放时期,因为有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才开辟了新天地。当前,我们党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以积极进取、担当实干的斗争精神去推动去解决。
当前,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遇到问题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革命意志衰退、担当意识淡薄,甘于当“太平官”“甩手掌柜”。然而,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若是缺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不担当、不作为,则注定干不成事甚至可能会贻误大事。因此,党员干部无论处于何种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以担当作为的自觉和胆魄,迈开斗争的“小碎步”、走出斗争的“大跨步”,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面对矛盾危机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挑战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三)斗争精神是一种敢于突破的革命勇气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不甘于现状,摒弃不敢斗争、不愿斗争的想法,在批判地和革命地对待新兴事物过程中不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这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命和开放精神,使得中华民族不断破解新矛盾、迎接新事物,从而由传统走到现代并由现代走向未来,是斗争精神的内涵所在和必然体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永葆斗争精神,才从南湖红船启航到延安的13年,从荡涤旧中国污泥浊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重点突破,在闯难关、解难题、办大事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始终坚信“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并将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除弊纠顽的实践力量,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如果没有这种革命精神、革命实践,就不会有为人民发声、为人民谋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不会有改天换地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斗争精神既贯穿在破解矛盾难题的社会革命中,也贯穿在直面问题的自我革命中。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共产党人就牢记初心使命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自我革命的思想领域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社会革命的实践领域始终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破除利益藩篱。在这个关键时期,领导干部更不能骄傲自满、沾沾自喜,也不能犹豫彷徨、停滞不前,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保持顽强斗争精神、培养高超斗争本领的重要性。阔步新征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继续发扬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应对自身精神懈怠问题,并以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精神状态进行根本的、内部的、深刻的革命和改造,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
三、敢斗争:明确方向立场提升斗争本领
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长期实践逐步养成和不断增强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强大充沛的斗争精神和扎实过硬的斗争本领关系到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求干部在思想淬炼、党性修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接受磨练、迎接挑战,在大海里“冲浪”、绝境中“搏杀”,真正锻造成为既有斗争精神、又有斗争本领的勇士。
(一)在思想淬炼中增强斗争意识,夯实斗争之基
只有用思想理论指导斗争,才不会偏离航向。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建党百年来的伟大斗争史贯通起来,夯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根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全党,铸就先进的革命战士。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勇担职责使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历史,其中蕴含着许多斗争的智慧与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0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