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为疫情原因被困在家中隔离,在家里又看了看《史记.五帝本纪》,仔细阅读之后,我有两个发现:第一、传说的中的禅让制从来不存在;第二、黄帝时代(朝代)发生过至少两起夺嫡之争。
从太史公司马迁的记录来看,黄帝应当是属于神农氏的一个诸侯,“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征”。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帝所处的时代的“王”是神农氏,神农氏作为“王”的威望,已经不足以统治诸侯,就像后世西周的周厉王、周幽王一样。在神农氏时代的强大诸侯国有三个:轩辕帝、炎帝、蚩尤。这个三个诸侯国都有代替神农氏的想法,只不过方式不一样。轩辕帝是真正的“尊王攘夷”。所谓占领了道德制高点,师出有名。不过,结论是轩辕帝最终代替了神农氏,这是禅让制?是势力强大的轩辕帝代替了神农氏。弱者在强者面前退位了,是逼迫还是自愿?
在进入黄帝时代之后,我们看看是是禅让还是世袭。
黄帝与正妃累祖生二字,一曰玄嚣,又名青阳;一曰昌意。这两个嫡子,都被黄帝封为诸侯。黄帝驾崩之后,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二儿子昌意的孩子。至于为什么没有传给两个儿子,而是传给孙子高阳(颛顼),应当说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呢?两个儿子都早于黄帝去世了,而且,大儿子玄嚣的大儿子穷蝉也早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传位给二儿子大孙子当是不得已。事实上,颛顼在王位的时候并不是有为的王。应该说是有很多流传的劣迹的。
颛顼去世之后,就是黄帝的二儿子的儿子去世之后,将王位传给了黄帝的大儿子的孙子高辛,就是黄帝的曾孙,这个就是帝喾。
看到了没有?黄帝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孙子颛顼,孙子颛顼死后再把王位传黄帝的曾孙帝喾。帝喾王崩之后,将王位传给了谁了?自己的儿子放勋。放勋就是尧帝。呵呵。还是一家子。
这个尧,竟然在位七十年。大家都知道的是,清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所以,称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和尧相比,相差九年。所以,大家以后记住,在位时间最长的是尧,不是康熙。
尧将“王”位传给了舜,舜,就是那个历山耕田的那位。舜是不是就是禅让呢?不然。黄帝时代经过帝喾、尧帝之后经过了将近100年,这期间黄帝二儿子那支脉衰落了。衰落到啥程度?就像那个刘备一样,诸侯国没有了,沦落到卖草鞋了。舜是耕地了。不仅要亲自耕地,而且还要照顾瞎眼的父亲,后母的虐杀。顺序是: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舜帝)。看到没有?还是黄帝的后辈。
仔细想想,这个和汉朝的文帝的即位方式有什么区别?
因为尧帝作为“王”的时间过长,各诸侯国“四岳”的诸侯们难免要争权夺利,安排自己信任的王的候选人,选谁呢?远在作为“王”选之外的人—“舜”。在这种情况下,原以为妥妥的王的继承人尧的儿子丹朱落空了。这是什么情况?丹朱和舜之间的争夺王位,严格意义上,是支持丹朱的诸侯势力和反对丹朱的诸侯势力的较量开始了。结果呢?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得,尧亲生儿子丹朱被流放了。这里“辟”“让”二字值得我们好好理解。有人说,这个“辟”“让”是说是舜即位之后,把自己放在南河之南。“辟”这个字左边为一个人跪着的模样,右边是一个砍柴的巨斧。一个人跪着的人手里那个巨斧,这是“让”吗?这怎么可能?
总而言之,舜作为一个外来者,在庙堂的那些诸侯国的拥戴下,成为新的王。一个本不应该成为“王”的人,能怎么办?唯有兢兢业业做事。后世的汉文帝是如何做的?夹住尾巴做事,开辟了“文景之治”的首始。但是,舜呢?在四岳诸侯的压力之下,他是克勤克俭努力工作。但是,即位者是谁?就由不得自己了。虽然,舜作为王将自己的弟弟象封为诸侯,也仅此而已。另一个黄帝的后裔“禹”。在治水之后,因为有功,再次成为“王”。
大家看看,轩辕从神农氏时代的诸侯做起,最终在消灭蚩尤、炎帝这两个觊觎“王”位的竞争者之后,取代了神农氏。黄帝去世将王位传位自己的孙子(颛顼),颛顼又将王位传位给自己的堂兄弟帝喾,帝喾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尧,尧在诸侯的逼迫下,将王位传给了舜,而不是丹朱。舜将王位传给了禹。
这是一家子的事情,都是黄帝的直系后人啊。哪里有什么禅让制?
在这里太史公的《史记》中留下了两个嫡位之争的情况,一个是前面说的,丹朱和舜。另一个是尧和自己的哥哥挚的故事。太史公只是匆匆两笔。“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方勋立,是为帝尧。”
“帝挚立,不善”,是挚自废的王位吗?呵呵。
最后,说说这个“帝”字,这个字的本意是一堆架起的木头,又叫木燔。是古代祭祀天神时点燃,那熊熊烈火将人间的事情,通过那缭绕的烟雾直冲云霄。而那站在最前面的,带头祭祀的人就是人间那个“王”,他向上可以与天说话,向下可以与地沟通。直达天地。他就是帝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