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全降解新材料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全降解新材料产业链培育情况
全降解新材料产业链是自2021年以来全县打造和培育的重点产业链。为培育和加快该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方相互协作,精准招商,并列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和“三强”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全降解新材料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认真推进,已初步形成了以莫高阳光年产2万吨生物降解母粒及制品、莫高聚和年产2万吨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鑫华焦化年产150万吨捣固焦、金泥化工年产40万吨电石、春天化工年产20万吨电石等5家重点企业为主的全降解新材料产业链。2022年全降解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值9.3亿元,其中,石化基产业产值8.7亿元,生物基产业产值0.6亿元。今年1-10月份全降解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值8.5亿元,其中,石化基产业产值8.1亿元,生物基产业产值0.4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
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全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当前限塑禁塑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我国年生产塑料1亿吨,需求量在9000万吨左右,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2019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新增了生物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生产和应用等作为鼓励类产业;2020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用品;2021年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动“十四五”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年国家工信部、生态环保部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生物降解塑料相关标准体系,加快可降解材料制品等绿色轻工产品消费。在全国限塑禁塑浪潮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全降解新材料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二)国内全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全降解新材料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现在国内全降解新材料产业尚处于推广阶段,其中PBAT和淀粉基塑料、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PLA(聚乳酸)是当前国内研究和应用最多、技术相对成熟、有一定产业化规模的全降解新材料。据统计,全国已建成生产的全降解新材料企业有19家,年产能119万吨,产值约256亿元,在建企业有14家,年产能290万吨。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南、安徽、吉林和新疆等地。目前全国全降解新材料加工使用量约100万吨,未来五年,降解新材料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到2025年全降解新材料需求量约为350-450万吨。由于限塑禁塑政策执行不力,当前新上项目超过市场需求承载能力,产能相对过剩。
(三)全县全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莫高阳光和莫高聚合是目前全省唯一生产生物降解新材料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远景。我县全降解新材料产能仅占全国已建成产能的3.4%。相较于全县其它打造和培育的产业链、规模相对较小、基础也不够稳固,以现有的产能和发展条件,按照全县全降解新材料产业链培育发展规划目标,要形成以聚乳酸和生物降解塑料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并成为全国重要的全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任务艰巨。
三、存在的问题
(一)限塑禁塑政策不及预期。从2008年国家出台限塑禁塑政策以来,近些年国家相关部委和部分省市都陆续发布出台了各种限制和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政策文件,但在实际执行和落实上与文件要求相差甚远。X没有出台针对可降解塑料行业配套政策及细化监管措施等,限塑禁塑政策一直没有得到强制性实施,使得全降解新材料及其用品在省内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致使我县全降解新材料产品在省内市场受阻,省外拓展因成本较高困难较大。
(二)土地制约因素较大。受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范围影响,X工业园区(县城东部片区)可用土地不足,原规划的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园用地量较大无法保障,X工业园区(X片区)亦因土地原因,石化级新材料的一些项目无法落地,整体产业链建设进展缓慢。
(三)基础项目影响产业链快速延伸。全降解产业链的基础项目是电石、乙炔和BDO(1,4-丁二醇),因春天化工停产,复产难度大,金泥化工电石(使用金川区境内石灰石自有矿原料)仅能满足金川公司需求,我县用于生产下游产品的原材料严重不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1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