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中高考成绩的公布抓的非常严,我们本地各学校的中高考成绩一直到快开学才遮遮掩掩的漏出一角。
与往年相比,还是有些微妙的变化,虽然我们这里是个小地方,但这些变化背后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有些共性,值得大家一起聊一聊。
首先一个现象,就是我们这里TOP1的高中清北人数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整体高考成绩没有下降太多的情况下——985以上400多人,211以上(含985)1000多人。
据我侧面了解,其中一个原因是——原本有一些分数够,但是超线不多的学生,选择走了次一等学校的好专业,比如这次中科大和复交的考取学生人数比之前有一定的提升。
这个选择背后的抉择过程,可以相见,是非常艰难的——是要名气以及其背后可能的附带收益,但是专业可能不理想;还是退而求其次,直接要一个好专业,相对稳妥的锁定未来的职业生涯。
这个问题,颇为值得家长朋友们考虑。
就我个人而言,也实在是给不出什么建议,到这个层次可以说怎么选择都是对的。
所以啊,还是让孩子努努力,将来多考几分,就是烦恼也是幸福的。
不过这其中也折射出一个比较广泛的问题,专业与学校应该如何权衡?
也希望大家在留言区里讨论下。
第二个现象是关于中考,据说我们这里的TOP1(关于这点在我看来还有一些争议,但从学区房价格上来说起码是当之无愧)的初中今年考的也一般。
这所学校和另一所初中常年占据本地中考龙虎榜的一二把交椅,但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TOP1是不分班的,常年平行班,而另一所初中则始终坚持初一就分培优班。
从内心里讲,我觉得平行班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一件事,不管在初中后期对后进学生是否放羊(这其实是平行班不可避免的事情),起码在前期对于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给所有的孩子们一个机会,我觉得是符合我的教育理念和初心的。
当然这背后也有现实原因,学区划分这么久,能上这个初中的孩子基本上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父母也比较重视教育,整体素质较高。
反观另一所学校,学区超级大,学生水平良莠不齐,上限不低,下限也是真不高,有相关经验的家长应该知道我的意思。
选择培优班未尝不是对那些关注学习的家庭的一种公平、合理的安排。
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我们在评价一所学校、评价某一项政策的时候,总还是不能偏激,要看到其背后的客观原因。包括评价文章也是如此,我就发现一些读者,文章都没看清楚就开始吐槽,我除了无语也是没有办法。
书归正传,简言之吧。
***学校平行分班,学习强度高;B学校培优班,学习强度超高。(毕竟初中没有强度低的。)
在口碑上,大家也比较喜欢***学校,鄙视B学校,觉得是死学。
但通过我的了解,其实B学校对于培优班也是比较重视的,一个班配一套老师,去年我在本地聊天时,给出的排名就是B校培优优于***校平行,但是当时被喷。
其实我的逻辑很好理解,B校的培优班政策强行将庞大的学生群体分层,使得其培优班学生综合素质与***校平行班打平、甚至超出,然后单班一套老师精耕细作,不管其学习强度如何被人诟病,起码在出成绩这面会非常稳定。
就比如***校一直以来遵循平行分班,前几年成绩比较稳定,但最近几年成绩多少有些下滑趋势。
所以我当初的建议就是,你对孩子学习有信心,抗压能力有信心,那就去B校培优,没有信心的,就去***校平行。
在说到这个话题时,我内心也很纠结,理论上我知道平行分班更符合教育公平的理念,但现实是教育从来都不是公平的,甚至从孩子一出生时就不是公平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教育背景、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哪里有一模一样的。
就比如***校看起来公平,但学区房超级贵,非学区想要弄进去,家长自然也得有权有钱,谈何公平?
所以吧,也就不矫情了,老老实实说结论吧。
初中啊,能去培优班就别犹豫,毕竟初中生可塑性更强一些。
只不过今年的中考成绩出来之后,也许我们这里初中的内卷搞不好又要加大,毕竟教育理念不能当饭吃,家长平时再为学校辩护,出不了成绩就是要骂娘的。
其实低进高出可能不可能呢?
在初中阶段是可能的。
我的一个阿姨,早已经退休,在我看来真的是教育家。
每年她带的都是初三最差的班,但是每年中考都是最好的班。
这是真事,我在旁边亲眼目睹的,有的人真的是天生的教师,她甚至不是科班出身的。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她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全都是爱人在负责,连带着自己的子女关注也非常不够,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管班,如何与学生交流,也从来不考虑待遇问题。
对于本人而言,当然是自得其乐,但对于家庭来说,自然不能说是负责,最后整个家庭的结果,唉,不说也罢。
也就是说,低进高出的代价,是要求老师们全身心的投入,精耕细作,老师还得有天赋——非常强的班级驾驭力和思想工作水平,显然在当下是不现实的,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都不太现实。
我知道这话政治不正确,可现实就是如此啊!
所以,按照层次划分学生,实际上是现实的一个无奈之举吧。
今天的文章,其实是一篇探讨文章,两个话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大家留言。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安然的数学小酒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