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课: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突破。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内核的本质规定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直以匀速直线的方式向前推进,在漫长的史前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极其缓慢。即便在进入文明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社会也长期处于粗陋的小生产的长期控制之下,技术发展十分受限,生产力水平低下,只能剩余有限的产品,简单的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形成了高强度的人身依附,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旧是缓慢的。进入18世纪后期,新的技术首先在西欧得到运用和推广,人类找到了扩大生产的新动力,不断增多的剩余产品足以支撑更多人口数量,旧有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不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紧跟而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明显加速了,人类文明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这样描述人类正在进入的“现代”: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化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建立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使用的“现代”并不是简单的指“当下时代”,而是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时代。列宁很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指出:“既然马克思以前的所有经济学家都在谈论一般社会,为什么马克思却说‘现代(modern)’社会呢?他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现代’一词,按什么标志来特别划出这个现代社会呢?”马克思正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来定义“现代”的,“现代”是因为大工业的兴起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并引发政治、社会和文化等一系列大变革的新时代。由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引发社会系统变革,进而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是人类现代化呈现出的普遍规律,而这一规律在西方主要国家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自发地发挥作用的,国家、政府和政党对其干预相对较少。
    当大工业的影响从西欧扩展至全球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后,后发展国家必然要被迫应对广泛的社会变革以及追赶先进工业国的问题。现代化在实践上的拓展也丰富了其理论内涵,对于落后国家而言,现代化不是单纯的迈入现代社会的问题,同时也是领导力量自上而下采取有效路径应对工业化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变革,组织各方力量不断追赶先进工业国的过程。现代化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而言就具有了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建立于辛亥革命之后,见证了各种政治力量在挽救民族危亡和推进现代化上的乏力和失败。历史证明,在现代国家体系尚未形成的社会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组织人民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政治力量。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依靠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三大法宝争取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创造了必要的政治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中心支柱,为中国的现代化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现代化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外部因素的干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现代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状态没有改变。对于发端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现代化来说就有着三个层面诉求:一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中国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跟随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潮流,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建立起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体系。二是,中国的现代化要排除外部世界的强大干扰,要通过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凝聚社会力量,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为现代化的内生因素培育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中国现代化起步较晚,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是追赶型现代化。中国必须寻找比既有现代化模式更加高效、科学的路径,才有机会追赶上先进工业国现代化的步伐。可见,中国虽然在政治层面上建立起现代的国家制度,但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现代化的基础依旧十分薄弱,这就要求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靠先进的政党来对现代化进行统一领导,以宏观统领全局、有效整合资源、科学把握方向。为了加快现代化进程,党领导人民以工业化为核心推进现代化,这一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虽然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大量符合中国国情的探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正确探索虽然不时受到超前发展思想的干扰,但是并不能掩盖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在历史上中国首次独立自主地开展了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首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综合国力相较于前一百年有了巨大提升,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有了较大突破,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养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一切都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式现代化的赓续和拓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引领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再一次给中国的现代化带来巨大压力。改革开放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追赶的速度,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基础上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创新性探索。邓小平开始着重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寻找现代化的新动力,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并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金和市场,为加速追赶先进工业国创造必要条件。历史发展的客观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之后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行之有效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0万亿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利用四十多年的加速发展在很多领域开始跟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大趋势。可见,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和实践的历史逻辑决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种要求不是由政党主观决定的,而是建立在对中国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进程和真实图景基础之上,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
    70多年的经济建设成果为我国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我国工业化发展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伴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得到快速推进,这些阶段性发展特征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我国在长期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比较成熟和定型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制度能够为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同时,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应当看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取得的发展成绩以及不断成型的发展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内生因素,同时也坚定了对党的领导自信。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艰巨光荣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要靠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对党的方向引领的内在需要。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靠党把好方向盘。近代以来,中国人尝试了各种道路和制度去探索现代化,但最终只有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得通,社会主义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和方向。改革开放以后,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中国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事实证明把准现代化的方向是事关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在人类现代化史上,由于方向选择错误而导致现代化中断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现代化道路得以在第三世界国家大肆推广,但是走上西式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成功实现现代化。许多国家由于缺乏有力的组织和领导,落入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丛生、政治局势动荡的陷阱。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发展中依然将面临各种干扰和诱惑,把握方向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为引领中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21019.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4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