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专题党课:以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6092字)

财政局专题党课:以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6092字)
    2023年9月,***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时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站在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度,以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为抓手,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性,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和力量支持。
    一、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
    准确全面地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蕴,是做好包括财政工作在内的所有工作的前提。***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或产业升级的简单体现,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
    (一)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下新旧要素协调发展的生产力
    生产力包括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劳动本身是对劳动力的使用,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力,受到劳动者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的制约;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和自然条件的集合,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劳动对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劳动资料是“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劳动工具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新质生产力是新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变革为基本内涵,创新驱动新型生产力要素与传统生产力要素协调发展的生产力。首先,科技创新催生数字化、智能化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创新与应用使劳动工具出现革命性变化,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亦随之出现量变和质变,推动了生产力不断向更先进的形态演进。当前新质生产力包含了全新的要素:量子信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速创新;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发展;5G基建、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其次,绿色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明底色。生产力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条件既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将以绿色科技创新提升劳动资料效能、拓展劳动对象新物质形式,以绿色低碳改善劳动者生活环境,构建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最后,整体协调形成新旧要素良性互动格局,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推动新旧要素融合提升,全面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一方面,要以传统劳动资料创造新型劳动资料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以传统劳动者生产新型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以传统劳动对象提供新型劳动对象所必需的物质支柱。另一方面,要用新技术逐渐改造提升旧的生产力要素,在稳增长、稳就业、稳实体和稳生态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升级替代。
    (二)新质生产力是社会化水平更高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要素的革新上,更体现在以分工协作发展为特色的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发展上。越是先进的生产力,越是展现出更高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劳动也越表现为社会劳动,即由于“协作,分工,机器、科学和自然力的应用”而“使单个的劳动能力纯粹作为形成总工厂的总劳动能力的特殊器官执行职能的”社会结合劳动。
    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前资本主义时期极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落后的生产社会化水平:生产以家庭为基础单位,局限在特定土地范围内,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生产为主,市场流通和社会分工水平较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现代生产力革命推动了个别分工协作和社会分工协作的发展,劳动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积聚在少数人手里,不再表现为劳动者个人的直接财产,而表现为社会的生产能力,带来了生产社会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达。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日益发展的社会化生产力的矛盾不断发展、加深和变化,形成了经济运行、生态环境、能源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危机,周期性地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新质生产力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适应更高水平生产社会化发展趋势,以新科技革命为契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型社会劳动生产力。在这一生产力革命下,国家要协同市场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在宏中微观三个维度创造更大规模的社会劳动协作,以整体协调和系统观念克服旧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新的社会劳动形式。具体地,新质生产力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优化要素组合方式和社会协作方式,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社会劳动新形态的出现。
    (三)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中,生产力的提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化、机械化的逐步推进,到改革开放后市场化转型促进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和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再到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浪潮的兴起,生产力的每一次提升都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国家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根本动力。
    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体系,达成了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成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第二的经济体。但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大使得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由追求单一总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引领的结构合理、分布平衡的增长,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此相适应,必须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引领新一轮的生产力飞跃,进而持续引领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
    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对中国特色财政调控提出新要求
***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33505.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