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纲领,以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为主抓手,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结合我市科技工作实际,对加快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助力全省创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技创新工作推进基本情况
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X科技要素大市场X分市场,集聚技术合同和科技成果登记、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服务要素,加快推进成果转化;
1.科创生态持续优化。2022年出台了《X市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试行)》《X市动力支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5年)》《X市“十四五”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X市强化科技创新动力支撑的若干措施》《X市推进《X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实施办法》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组建X省自然科学省市(X)联合基金,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对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机制。
2.研发投入稳步提升。近5年,X市研发投入总量从57.23增长为98.06亿元,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1.76%到2.23%,特别是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已经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同时,X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与全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差值不断缩小,反映出X省、X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高质量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依托X对外开放的桥头报优势和中国(X)自贸试验区X片区建设,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和园区发展,坚持产城互动,产研融合,全力打造重点优势领域创新平台。我市共备案、认定了177家技术创新平台,其中,重点实验室3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2家,技术创新中心9家,新型研发机构9家。培育创新创业服务平台75家,其中,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15家,企业孵化器13家,众创空间14家,星创天地33家。省级高新区实现六县市全覆盖,总数达到8个。已在全省率先推动X实验室、X种业创新中心X分中心和X区域中心、X实验室区域创新中心顺利落户X,成立了“X市实验室服务中心”推动实验室建设工作。X县顺利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验收,X市即将获批X省第一批创新型县(市),X县、X县、X区成功申报获批开展X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区)创建。
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98.06亿元,其中企业为95.06亿元,成为全市研发投入的绝对主力。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2021年落实企业补助6027.09万元,有效调动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财政税收等各项政策持续引导,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补备案贷款金额10.71亿元,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2022年,高企达766家。科企1168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34.26亿元,排A类地区排第二,GDP占比26.2%,排A类地区第4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6.8%,排A类地区第1名。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项数达169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200亿元,实现了技术市场交易数量和成交额“双突破”。
5.科技人才引培有力。从引才、聚才、育才、扶才、优才等方面系统升级“X”,大力推进“X”“X人才新政45条”实施,累计培育省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8个,引进院士8名、技术带头人1100名,并对引进的产业技术人才,给予安家补贴、项目资助、工作和生活补贴,对人才技术成果转化,给予技术交易额2%-4%补助。积极对接省科技“三尖”创新人才工程项目,今年申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1个,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7个,拔尖人才项目7个,荷尖人才项目8个。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省市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增加至139人,做到了县市区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1.科技创新意识亟待加强。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缺乏前瞻性、战略性考量,对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怕担风险,不敢创新;有的企业认为能力有限,加之疫情环境因素影响,不愿创新;有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动性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拥有量较低。
2.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3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