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关于处理好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关系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深入研究抓基层党建若干辩证关系的通知要求,近期,*县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对“处理好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的关系”开展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窗口随机咨询、体验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县委县政府推行的一些重大工作的意见建议;实地走访了县行政服务中心、观背村、新作塘村等,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各界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客观评价、意见建议等,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正确理解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
评价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
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上级是政策制定者,基层是工作落实者,群众是实施承受者。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房子漏不漏水,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知道。群众对基层工作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发言权,而且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但同时,上级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的实质也是为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基层实施好、服务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这也必然要求上级部门领导对基层工作有一定的考核和评价的权利和义务。
标准体现工作导向,反映价值取向。那么,一项工作的成效,或者说是否成功,它该如何评价和界定,我们认为应该从它的价值出发点、评定者是谁、结果导向性等着手分析。
(一)基层工作的价值出发点应当是落实好上级政策和为群众谋利益辩证统一。当前,基层工作对上是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各部门的部署,对下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这决定做好每一项工作,应该既要是落实好上级的目标要求,同时也必须是维护好群众利益。
(二)基层工作的评定者应当是上级组织和群众同等重要。基层工作的好坏关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地见效,基层工作的具体内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上级组织和领导以及广大群众承受着基层每一项工作的结果和成效,他们对项目的发言权应该都是直接的、对等的。
(三)基层工作的评价导向应当是促进上级方针政策和引导教育群众相辅相成。基层工作该如何做好,从哪些方面努力,评价结果的导向应体现在对政策落实的反馈与改进,也应体现在引导教育群众积极参与上来。
综上而言,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理应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都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让群众满意,是工作落到实处的根本要求。让领导满意,是工作的现实要求,干出成绩,实质上也是为群众谋利益做贡献。
二、存在问题和现象
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时候,不少地方都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一些示范点、样板工程,很多创新实践都放在这里,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认可,领导感觉都很好,有的还作为“榜样”向外宣传推广。但实际中,推动的这些工作,群众往往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也没有热情参与其中,认可一般。这里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工作标准简单以领导认可为主,以“虚”为实,被动应付。当前,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头万绪,大多同志疲于应付,为体现工作有成效、有成绩,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上级认可、主推、关注的事情。从出发点看,这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在这种“务实”的方式方法的效果上往往是“发虚”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85%的基层干部认为工作时间和精力都被上级检查所主导,无法把工作做实做细,更多是看领导的“处方”下单开药。比如,有的单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政治生活,上级检查督查,从账本上看,学习记录样样留痕迹,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但调研中,83%的党员群众反映开会单纯是为了开会,学习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对于会上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认真落实,甚至还有是直接让党员签名补会议记录。
(二)工作动力主要是党委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基层在落实上级政策的时候,存在“歪嘴和尚念歪经”,往往简单作为,一刀切,没有深入思考群众的实际需求,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融会贯通,因此常常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发动不了群众参与。前些年,各镇(街)经过教育创强工作,中小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幢幢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拔地而起,教室里配置了价值上万元的电视电脑一体机等。上级领导检查考核都认为“创强”在增加优质教育学位、完善现有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各镇工作都是雷厉风行,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各项硬指标。但是,创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3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