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城市基层治理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24年全区城市基层治理专题推进会,这是一次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推动工作的重要会议。首先,我代表区委组织部,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城市基层治理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全区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做好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区在城市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搭建“云”上平台,构建社区治理中枢。将智慧化手段与传统治理模式相融合,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将社区小区(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数据整合录入“e治理”平台,实现对社区小区(网格)全方位、数字化展示。采取线上报事转派、线下受理处置,社区工作由“单兵作战”拓宽为“智能参与”,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网格)党组织为主导,居民群众为主体,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线上管理体系。发挥大数据优势,创新“一岗通办”工作模式,推动972名社区工作者常态化下沉292个小区(网格);开展“红色串门暖心敲门”行动,逐楼逐户采集小区(网格)基础信息,充实“e治理”平台数据库。依托掌上平台,融合贯通线下7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9个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提供功能室一键预约、在线导航功能,为社区居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休息、活动提供便利。
(二)凝聚“云”上合力,汇聚治理多元力量。社区党组织采取线上招募,积分管理的方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服务,融合基层治理“智”治队伍。实施“志愿+积分”兑换模式,通过线上打卡获取志愿积分,兑换区党群服务中心“夏令营”及书法、绘画课程,形成爱心“储蓄”与奖品“兑换”的志愿者反哺机制,激励更多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开展线上“随手拍”活动,建立问题“发现—反馈—激励”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争当治理“五员”先锋,变身流动“哨兵”、移动“探头”。发挥129家驻区单位作用,列出“需求、资源、项目、个性”四项清单,确定双向认领、实现双向服务,推动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闭环管理。健全高效平急转换机制,采取“后台一键发布、线下自主参与、人员灵活管理”方式,完善“三报到”工作。
(三)打造“云”上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构建基层“智”理新常态,加快推动社区减负赋能。建立“楼栋—小区(网格)—社区—街道”分级调处机制,实现“小区(网格)报事—分类转办—问题处置—核查结案”清单式、闭环化流程处置。线上利用“e治理”平台收集意见,线下推广“流动办公桌”“雷云说事拉理”等调处模式,网格员“自下而上”信息上报,社区管理员“自上而下”任务派单,小区(网格)党组织“前后左右”协调处置,推动了车辆乱停乱放、下水管道堵塞、垃圾不及时清理等问题的解决。对社区网格内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及时精准掌握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等重点人群情况,实现信息数据一键可查、精准筛选。
二、清醒认识问题,增强做好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数据采集有难度。部分社区范围大、小区多、人口密度高、居民流动性强,信息采集、更新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居民对采集工作不够配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受一定影响。与城管(智慧城管)、综治(平安**)等部门智慧化信息平台尚未实现共享互通,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二是居民参与度不高。为方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东街道、滨河社区相继推出了“东街e睦邻”“红动滨河”等微信小程序,但推广使用情况不够理想,一些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仍习惯于传统见面式的报事方式。
三是应用机制不完善。未将“e治理”平台使用与“一岗通办”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在督促社区工作者常态化下沉小区(网格)进行常态巡查、问题发现等方面尚未形成闭环。同时,未能根据线上报事情况深层次挖掘问题产生根源,对社区治理中的短板弱项缺乏精准分析和科学研判,在助力社区精细化、精准化治理方面还有差距。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明确工作任务,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统筹整合数据资源。以实现提网知况、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为目标,推动“e治理”平台与城管、综治等部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快人社、卫健、司法、民政、残联等信息资源录入,结合社区“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4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