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简介,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感悟

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简介,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感悟

开国大典欢庆胜利的礼炮声,震醒了沉睡在白山黑水的英灵;追寻赵一曼的传奇故事,拍摄第一部东北抗日电影;一张旧照片牵引出英雄线索,全国寻找失联亲人;赵一曼之谜终于破解,虽死犹生先烈光辉照后人……

开国大典的礼炮声,震醒了英烈的灵魂

赵一曼英勇倒在了日寇罪恶的枪口下,已经在东北珠河的黑土地里,沉睡了13年。英雄的不灭灵魂,在九泉之下,祈盼她人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早日实现,渴望听到新中国成立时欢庆的礼炮声……

大地一声春雷响,驱散乌云见太阳。

千年铁树开了花,人民当家做主人。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伟大日子。

这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开国大典。欢庆胜利的人们,手中举着旗帜、挥舞彩绸、摇动鲜花,汇成了开国大典的锦绣海洋。

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人民领袖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个洪亮的声音,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之间,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几千年的新纪元。

当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同时升空、齐鸣28响。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天安门上空的礼炮声,响彻云霄,震撼华夏大地,震醒了长眠在黑龙江珠河县赵一曼的灵魂。

赵一曼的灵魂,真的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庆祝礼炮声。她的英灵,从白山黑水的冰冻地带里飞腾升空,盘旋在北京的上空,终于看到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胜利。她的灵魂,化身一条彩虹,为祖国的胜利喝彩!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蓝天下,陈达邦和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陈掖贤宁儿),也心情激荡、欢欣鼓舞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庆祝活动。

耳闻目睹开国大典的盛况,回眸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历程,看着扬眉吐气的人们。这不得不令陈达邦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回忆过去,21年前,陈达邦在莫斯科与妻子李一超(在东北改名赵一曼)告别的情景,闪映在他的眼帘……

不知是喜是欢是思是念的泪水,从陈达邦的眼眶里倾泻而下,如是那满天的礼花,铺天盖地地飘洒。

陈掖贤看见了爸爸的泪水,知晓爸爸的心事。他由衷地呼唤:妈妈,您看见了吗?您们为之奋斗的事业、革命的理想,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妈妈,您听到了吗?胜利的礼炮,欢庆的锣鼓,宣告我们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妈妈,您在哪儿啊?我们想念你啊。

这是谁的呼唤?这是谁的声音?赵一曼的灵魂在天空飞翔,在庆祝活动的游行队伍里寻觅。她欣喜地看见了,那个男人,就是她曾经深爱过的丈夫陈达邦;那个男子,就是她一直牵挂的儿子宁儿。今天终于见到了他们,同欢庆胜利的人民一起庆祝胜利,让她的灵魂得到了安慰和升华。

丈夫和儿子的身影,随着游行队伍渐渐隐退,赵一曼的灵魂仍在天空飞翔。飞到了她的故乡——宜宾县伯阳嘴。

母亲,我亲爱的母亲,请您老人家原谅女儿不孝,离开您几十年了,我都没有回来看望过您老人家。赵一曼的灵魂回归故里,她在这胜利的时刻,才有脸面回家拜望亲人。

端女儿,你终于回家了,可你一走几十年,没有一点点音讯,妈妈思念你的泪水,都流成了泪河。今天你回家了,可妈妈已经不在人世,我们只能灵魂相聚。

妈妈,我的心里一直装着您啊,一直装着我们李家宅院的。可那时为了革命,我没有办法,才没有给家里取得联系,今日我们的灵魂相会,就算告慰您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我的端女儿,今天能见到你,妈妈的灵魂就安息了,妈妈不会责怪你的,妈妈懂得人生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的道理。

妈妈,我要告诉你,我已经结婚,并生育一个儿子,今天在开国大典的游行队伍里,我看见了他们。可惜您老人家没有见过您的女婿、您的外甥。

赵一曼的灵魂与妈妈的灵魂相聚之后,蓝福明就欣慰地长眠九泉。

赵一曼的灵魂飘飞到了伯阳嘴的老屋。

尽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北京正在举办开国大典。可在偏远的川南家乡,仍然没有彻底解放,仍然处在黎明前的黑夜里。

在黑夜里,赵一曼的大哥李席儒正在夜梦。

李席儒在说梦话:听说全国都要解放了,我们家的幺妹啊,你真是一个倔脾气的女子,你离家已经几十年了,听说你到东北打鬼子去了,可鬼子早就投降了,被我们中国人打跑了,如今仍然没有你的音讯啊……

你在哇啦哇啦的说些啥啊?睡在李席儒身边的妻子(李原妻周氏早已病逝,此为后妻),被丈夫的梦话搅醒,伸手推了一下丈夫,李从梦中醒来,对妻子说:“奇怪?我梦见幺妹了。”

“你还有脸说她,要不是你们当年不准她外出读书,她就不会离家出走了。”

“想想,当初也是我们管她管得太严了,真的对不起她。”大哥嫂子的对话,被赵一曼的灵魂听得一清二楚。

赵一曼的画外音:尽管当年大哥大嫂对自己的种种不是,控制自己的行为,限制自己的自由,不让我去宜宾求学,我才不得不离家出走,开始了革命生涯……可亲人终归血脉相连。家庭矛盾再大,也能消融。想想自己在外面革命的那些日子,不是照样时时惦念亲人,常常想念家乡吗?

“她一个女人,在外扛枪打仗,真算一个巾帼英雄。幺妹在外面,一定比你一辈子窝在家里有出息。说不定哪一天,她就衣锦还乡,荣耀李家门。”

“她离家出走后,我也后悔当年的做法,她一走就没有了消息,我想弥补也没有机会的。”

听着听着,赵一曼的灵魂发出释怀的微笑:大哥嫂子,其实我早已原谅了你们。大哥你应该清醒了,不要再浑浑噩噩、过着没有理想的日子了,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你们也应该站立起来了!

赵一曼的嘱咐声,仿佛刺激了大哥李席儒的神经。李席儒一翻身从床上爬起来,走出伯阳嘴老屋,揉揉朦胧的睡眼,看见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赵一曼的灵魂,在家乡的天空露出笑颜。她为之奋斗、为之浴血、为之牺牲,终于得到了回报:她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她看见家乡人民,个个笑逐颜开,欢欣鼓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鼓掌欢呼。

赵一曼的灵魂发出了笑声:我很欣慰,我很骄傲。我的灵魂,从此含笑九泉……

追寻赵一曼的传奇故事

新中国的诞生,就像一轮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光芒万丈,普照天下。

新中国成立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华夏大地普天同庆,万众欢欣鼓舞。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忘记中国过去,被外国列强的侵略,遭受奴役压迫的历史,更不能忘记中国人民,团结奋起,与外敌侵略者反抗的斗争历史。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时,每一个从昨天走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段岁月里,艰苦卓绝、英勇奋战,为国为民捐躯、奉献了生命的英雄先烈们。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对于今天来说,我们义无反顾地反对军国主义、外国强权、霸权主义,仍然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坚持八年抗战中,那些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远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我们永远缅怀为国为民捐躯的先烈!

为了缅怀那些英烈,继承他们的遗志和革命精神,宣传英雄、传播英雄。特别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战争时期,她团结领导群众英勇抗击日军的侵略、不幸负伤被捕后,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最后英勇就义的事迹,后人记得清清楚楚。

作为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委的冯仲云,同赵尚志军长一起,领导指挥三军在东三省、特别是在哈东地区抗击日寇,震动敌垒,给东北同胞参加抗日战争以极大的鼓舞。

新中国成立之后,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冯仲云,曾经在哈尔滨领导过赵一曼搞党的秘密工作,他们后来在珠河县游击根据地,又一起参加抗日战争。特别是在东北抗联第三军大部队转移时,赵一曼和王惠桐领导的第二团,为了牵制敌人的主力,留守在珠河县山区阻击敌人,为第三军部队的战略大转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冯仲云在东北一直与赵一曼有联系,他们的关系紧密。冯政委知道赵一曼在组织领导抗日救国运动中,特别是在珠河县带领人民群众,组织展开游击战争中,指挥打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胜仗,而且还知道在她身上,演绎了很多“红装白马”的英勇传奇、险象环生的故事;后来赵一曼在一场阻击战斗中,突围时英勇负伤被捕,在敌人的监牢里,坚贞不渝、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那时,他就想为赵一曼拍摄一部电影,教育鼓舞后人。

新中国成立后,冯仲云就想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因此,他就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将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拍成电影。冯仲云的提议,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委派拍摄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著名编剧,于敏担任创作电影剧本《赵一曼》。

于敏领受了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后,前往松江省采访冯仲云。冯告诉于敏:“我同赵一曼在哈尔滨时,就一起做党的工作,后来她到珠河县开展抗日宣传,组织领导当地农民打游击。我到东北抗联三军后,经常在游击区与赵一曼并肩战斗。赵一曼比较瘦小,当地老百姓和抗联战士,都称她‘瘦李’。她特别爱穿红衣,被日本人称为‘红装白马’……”他沉默了一会儿,又向于敏讲道:

“记得在一次战斗的间隙,我听到当时担任东北抗日联军二团团长王惠桐讲过,说赵一曼是一位传神的‘红装白马’,威震敌胆,带领部队,打得日本鬼子魂飞魄散,打了一场又一场的抗日胜仗……”

可冯仲云对赵一曼的具体事迹,详细经历了解还是有限,所讲的故事,对创作一部电影还有差距,只是向于敏提供了一些创作参考的素材,关键是向于敏提供了一些知情人的线索,这对于敏的创作,帮助很大。

于敏根据冯仲云提出的“线索”,想方设法四处奔走,寻访英雄事迹。于就前往哈尔滨、珠河县等地采访,有幸得到了一些记录赵一曼生平事迹的资料。

根据资料介绍,于敏就去寻找曾与赵一曼假扮夫妻、共同组织罢工的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以及共同转战于珠河一带的抗联团长孙大明,无奈他们均已牺牲,采访无果。

于敏就采访了当时曾受赵一曼帮助,在电车公司工作过的张鸿鱼。张就向于讲述了那次他受宪兵队长的毒打后,赵一曼就组织领导、发动了那场震惊中外的罢工运动……

于敏又找到当时为赵一曼治疗伤病的张柏岩。此时,张柏岩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哈尔滨市卫生局局长。张局长对于敏讲述——

那时,我们不知道赵一曼是谁?她被日本人送到哈尔滨市医院来时,说叫王氏。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几个日本人推着一辆手术车,凶神恶煞地叫我去抢救一个快死了的人。

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简介,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感悟

当我看到一个浑身血迹斑斑,只见她满头乱发,鼻青脸肿,奄奄一息地躺在手术车上,我们就按日本人的吩咐,立即对她进行抢救。

王氏被抢救过来了,可她的腿伤已经化脓感染了,一直发着高烧不退,生命危在旦夕。日本人就说这个人很重要,一定叫我保住她的生命,命令我们把她的腿锯掉。但她以死抗争,坚决反对锯腿。我就对日本人说:不锯她的腿,也可以保住她的命……

张柏岩继续说,由于当年的背景特殊,他只负责为王氏看病治病。后来我们知道她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时,我很敬重她。特别是她面对敌人的残酷审讯,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了我和护士韩勇义、警士董宪勋,我们当时竭力保护她。可惜,逃狱后又被日本鬼子抓了回来……

于敏又经过多方查询,好不容易打听到当时护理过赵一曼,并帮助赵出逃的护士韩勇义。她此时身患重病,正在哈尔滨住院治疗。

于敏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采访了韩勇义。她由于坐牢受刑,落下一生的病,此时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她还是断断续续地向于敏讲了,她同董宪勋等人,一起帮助掩护赵一曼出逃的经过……

后来,于敏再次去采访韩勇义时,她已经去世了。

于敏打听到居住在珠河县的一位吕大娘,曾经多次掩护过赵一曼脱险虎口,逃脱日本鬼子的盘查。于又前往采访吕大娘。

吕大娘对于敏讲:那时,我在抗日游击区,是几次掩护过“瘦李”。同时,吕大娘还向于讲述了“瘦李”在珠河游击区一带,带领当地老百姓,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的故事……

在哈尔滨市工作的杨桂兰,得知于敏正在准备写赵一曼的电影剧本时,杨就主动找到于敏说,当时她才16岁,跟着“瘦李”参加了抗联的游击战争。

同时,还讲了不少“瘦李”领导他们,组织抗联战士打击日寇的战斗情况、生活情况,以及怎样行军、怎样宿营、怎样在山里染布缝军衣、怎样在冰天雪地中找食物、怎样与敌人作战的传奇故事……

杨桂兰特别向于敏讲述了赵一曼在左撇沟,带领二团同追击的日本军警,开展突围战斗时负伤后,她在春秋岭山上的一个“窝栅”中,护理赵一曼时被敌人抓捕的经过……

杨桂兰的讲述,为于敏后来创作电影剧本《赵一曼》,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1949年9月,电影《赵一曼》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组织演职人员,开机拍摄,于第二年5月拍摄完成。

电影《赵一曼》,是第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斗争生活为题材的影片。着重表现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团结领导群众英勇抗击日军的侵略,不幸负伤被捕,英勇就义的事迹。电影通过赵一曼在战场、监狱、医院、刑场等不同环境,所经受各种考验的生动展现,表现了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1951年,电影《赵一曼》公映后,电影中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形象,引起了全国轰动,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赵一曼》,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之一,曾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并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国际电影表演奖。

从此,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鼓舞了全国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康庄大道上,扬鞭催马,奋勇前进。

电影中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形象,很快名闻华夏,蜚声全国,也因此而引发了寻找赵一曼之谜的经历……

陈达邦同儿子陈掖贤,也曾到电影院看过《赵一曼》这部电影。但陈达邦压根就没联想到,赵一曼就是他失去联系20多年的妻子——李一超;

陈掖贤更不知道,电影中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是他的妈妈。他从来没有见过妈妈、只是见过妈妈抱着他两岁时的一张照片。 

在北京,陈达邦的妹妹陈琮英,也看过电影《赵一曼》,她也没有把失去联系多年的八嫂李一超,同赵一曼身上产生联想。

一张旧照片牵出寻找李一超的线索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曾经失去联系的人,都已经取得了联系;一些曾经失散多年的亲人,又团聚在一起了。

一天,陈达邦同陈琮英在一起,又讲起了李一超。

“达邦,现在全国解放了,你还是应该打听打听李一超的下落?”

“是的。我一直在打听的,可仍然没有她的一点消息。妹妹,她去抗日时,你还见过她,你认识的人多,请你也帮助打听一下。”

陈琮英当然在打听,可她也无从下手,正在四处寻找八嫂李一超的下落。

自从陈琮英看过电影《赵一曼》后,她就想起了有一次,一个曾经在东北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朋友,在同她的摆谈中,模模糊糊地听他讲过,他在东北抗日游击区时,一位赵大姐同他们一起战斗过。赵大姐当时担任团政委,据说她曾经在武汉黄埔军校学习过。因此,她虽然个子不高,但很会打仗,当地群众叫她“瘦李”,好像是四川人。后来听说赵大姐在带领部队作战时,被子弹打中,负伤后被日本鬼子俘获,最后英勇牺牲在敌人的刑场上……

于是,陈琮英就提笔写信,给当时负责组织拍摄电影《赵一曼》的有关部门。称电影中的赵一曼形象,有点像在抗日战争中失去联系的李一超,请有关方面协助调查:赵一曼的原型是谁?

陈琮英写的信,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信转来转去,转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里。一天,周总理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封信,一看信是老朋友陈琮英写的,总理认真地看了来信内容。于是,他就把陈琮英写的信,批转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又把陈的信,转到了编剧于敏的手里。

然而,就连担任编剧的于敏,也不知道赵一曼的真姓大名,更不知道她究竟是谁?只能把从采访有关当事人,那里了解到赵一曼的一些故事,写信回复了陈琮英。

对于陈琮英提出,赵一曼的原型是谁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回答。

电影《赵一曼》,在全国热播时,时在宜宾地区工作的李坤杰,也在四处托人,打听幺妹李坤泰(后改名李一超)的消息。

就在这一期间,曾同李坤泰在宜宾女子中学的同学、好朋友郑焕如的大姐郑双璧,终于找到了坤泰的二姐李坤杰,她就把一张两寸大的黑白照片,送到李坤杰的手中。

照片上的画面是一个少妇,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孩子。李坤杰从郑焕如的手中接过照片,她的双手在颤抖,心在胸中激烈跳动,两眼的目光聚焦在照片上。看着照片上一个打扮时尚的少妇,怀里抱着一个幼嫩小孩子的画面时,她一眼就认出了是妹妹李坤泰,无比激动地对郑双璧说:

“她就是我幺妹——李坤泰!”顿时,李坤杰的心里,涌起了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杂存,是无法用汉语词汇,来表达出她当时激动与难过的心情。

此时,李坤泰从小聪明善良,敢作敢为,反抗封建家庭,追求革命,从边远的川南山区一步步地走到宜宾求学,参加学生运动的身影,立即闪现在李坤杰的眼前——

李坤泰在老家时,为了追求女孩子的自由,与家人发生争执时,倔强生气的样子。

李坤泰在家乡时,带领李坤杰一起参加妇女解放运动,在白花场上,向妇女同胞演讲的情景。

李坤杰送李坤泰离家,到宜宾女子中学读书的情形……

1926年,李坤泰从宜宾到武汉,考上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之,后来又去了苏联,已经过去了快30年了,李坤杰一直没有获得过妹妹的消息。

其实,在李坤泰离开武汉去苏联留学时,曾给家人写过信,告诉家人她去苏联读书。她写的信,不知家人有没有收到?这件事如今也无人知晓。从此,李坤泰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这突然来临的喜讯,让李坤杰激动不已,无比的欣喜。她仔细打量照片上的妹妹,妹妹成熟了,是一个漂亮的年轻妈妈,她怀里抱着幼小的孩子,两只眼睛大大的,像妹妹的眼睛一样好看。

看过照片之后,李坤杰就迫不及待地问郑双璧:你这张照片从何而来?

郑双璧就向李坤杰讲起了李坤泰这张照片的来历:这是我妹妹郑琇石、郑焕如她们1930年在上海时,一天见到了李坤泰。据我的妹妹讲,坤泰到武汉读过军校,后来去了苏联上大学,她怀孕后就到了祖国,她的丈夫叫陈达邦,继续留在苏联学习。

当时,坤泰在上海见到焕如、琇石时,就托她们日后把这张照片带回来交给我,叫我转交给你们家人。可由于这些年来,一直没有见到你们家的人,也没有联系上你。所以,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着,今天才把它交到你的手里。

捧着幺妹的照片,李坤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喜泪模糊了双眼,一把紧紧地搂抱住郑双璧,竟然放声哭了起来,诉说着她想念妹妹的过往,分别快30年的牵挂……

李坤杰这天终于得到了妹妹的消息,看见了妹妹的照片,幺妹还是像以前一样的漂亮,但显然比以前成熟老练多了,打扮也漂亮了。而且,妹妹已经结婚生子,小孩的眼睛,也像妹妹的眼睛一样大大的、好漂亮好漂亮、好乖好乖的,实在是太可爱了。

激动兴奋过后,李坤杰才想起了问郑双璧:“你们知道坤泰后来的消息吗?”

“不知道,真的一点都不知道。”郑双璧向李坤杰摇摇头说。

李坤杰手捧着这张珍贵的旧照片,她请郑双璧把妹妹郑焕如现在的通信地址告诉她。于是,她就给焕如写信,讯问李坤泰的下落。

不久,郑焕如回信了——

那时李坤泰,在上海党的机关工作,已改名叫李一超。我和一超经常见面,帮助她解决过不少生活上的困难。她从宜昌来到上海时,住在离我的住地不远,那段时间里,几乎天天上午一超都要抱着她的孩子,提着菜篮子,借买菜的机会,到我们屋里打个照应。

我们一边抱着孩子玩,一边和一超摆龙门阵。一超经常提到周恩来的名字,总是‘恩来’长、‘恩来’短,说个不停。我怕别人听见,就用手捂住她的嘴巴,请一超说话小声一点点。

有一次,有半个多月不见的一超来了,我们正担心她出了什么事,她突然抱着孩子闯进屋来了。只见她满头大汗,神色慌张,把孩子往我怀里一塞说:“我患虎烈拉了(暗语,暴露了身份,被敌人追捕),要马上住医院”说完她转身就走了。

孩子才半岁多,我和琇石姐姐都不会带孩子,孩子要妈妈、要吃奶、就哭个不停,我们全没了主意,弄得手忙脚乱的,半天哄不好,尤其是半夜醒来,大哭不止,吵得房东都不安宁,还要经常给他换尿布洗尿布,可把我们两姊妹累苦了。

孩子没有奶吃,全靠喂稀饭、炼乳和糖开水,一天要喂好多次。开始怕他不吃,把糖放得很多,他却吃得很少。后来,我们就少放糖,或者喂一些盐稀饭和白开水,这一来,他反而吃得多了,也不怎么哭,越来越乖,越来越逗人喜爱了。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一超才回来。她见儿子胖了,非常高兴,把孩子的两个小手合在一起,一个劲向我们作揖,一边认真地说:“把娘娘们累着了,以后就叫她们干妈。”

她把孩子抱走了后,党中央又派她去南昌江西省委机关工作,以后我就与她失去了联系……

看过电影《赵一曼》后,李坤杰更加深深地想念,离家外出干革命的妹妹李坤泰。幺妹还是引导李坤杰,参加革命的领路人。如今革命胜利了,坤泰幺妹,你如今身在何方?是否活在人世?

李坤杰无论如何也要寻找一个结果。于是,她开始到处寻找、四方打听,只要见着熟人到外地出差,她就请求打探;见着外地来川的同志就询问,并且还主动写信到上海妇联询问。

李坤杰和李坤泰在一起生活了20年,但她们却从来没有留下一张合影照片。虽然幺妹的音容笑貌,永远储存在自己的心中,但没有一张照片毕竟是一个遗憾。

当李坤杰从郑双璧手中接过妹妹李坤泰的照片后,觉得有了寻找妹妹的证据线索。于是,她就把妹妹李坤泰的照片,拿到照相馆去翻拍了,虽然翻拍的照片不太清楚,但总还能看出她的样子。

李坤杰竟然斗胆地给周总理写信,寄上照片。因她看到郑焕如来信上说,妹妹在上海工作时,认识周总理,就想从总理那里,打探到妹妹李一超的消息。

周总理收到了来自宜宾李坤杰写的信,并附上一个漂亮妇女抱着一个小孩的照片。信的内容是向总理打听:曾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过的李一超的下落,并称李一超认识周总理。

周总理看了这封信后,总也回想不起李一超是谁?再看看照片上的少妇,也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她?好像似曾相识?于是,就把李坤杰的这封信和相片,批转到全国妇联代为查找。

当时,蔡畅任全国妇联主席。她阅读周总理批转来的信后,也不知道谁是李一超?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陈琮英,是认识李一超的,但她无法将赵一曼同李一超,这两个女人的名字联系到一起。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好几年的时光过去了。李坤杰寻找妹妹李坤泰的下落,仍然杳无音讯。

终于破解赵一曼之谜

电影《赵一曼》在全国公映后,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每一个经过那段苦难岁月的人,无不为剧中赵一曼那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为此,全国人民都迫切地想知道赵一曼的身世、籍贯、原名?但令人费解的是就连《赵一曼》的编剧于敏把剧本写完了,也不知道赵一曼的身世。

新中国成立后,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在怀念死去的亲人,想念离散的亲人。不管是生是死,活着的人都想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1954年元月,李坤杰听说同在一个系统工作的四川省监察委员江子能,不日前往北京开会。

李坤杰立即前往找到江先生说:“我妹妹李坤泰的情况,你是大概了解的。如今全国都解放了,可一直没有得到她的消息,这次你到北京去开会,见到的人多,恳请江子能先生在北京开会期间,向来自全国的人打听打听李一超的下落。”

江子能回答说:“我一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在李坤杰同江子能的摆谈中,江先生告诉李坤杰:“从我们宜宾珙县外出参加革命的何成湘同志,听说他曾经在东北打过日本鬼子,如今在北京工作,这次我就去找何成湘,看他是否知道李一超的消息。”

“好!请你一定帮助打听,我就拜托江先生了。”

“不用客气,请放心,我一定记住的。”

江子能是一个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同志,谁没有饱受过离别之苦和离别之痛呢?谁不渴望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呢?

江子能在北京开会期间,就跟当时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时任国务院宗教局局长的何成湘同志取得了联系。

就在江子能开会即将结束的前一天晚上,何成湘前来江子能住的旅馆,专程来会见老乡。

他们也是20多年没见面了。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中,他们两个老乡见面,先是摆谈一些家乡的家常话。

在摆谈的过程中,江子能先生问何成湘:“请问何局长,你在东北打日本鬼子期间,认不认识一个从我们宜宾出去的李一超?”

当何成湘听到江子能打听李一超时,马上把送到嘴边的茶杯放回到茶几上,略一沉思后说:

“对了,我这次来会见就你,也想说这事的,我看了电影《赵一曼》,也正在打听影片中的女主角赵一曼是谁?据编剧于敏说,是根据在珠河县一带,带领抗日游击队的一位女指挥员的故事改编的。据说那位女指挥员原来姓李,个子不高,也是我们四川人,但具体是哪里的人、真姓大名叫什么?他就搞不太清楚了。”

江子能一听何成湘提起电影《赵一曼》,这部电影江也看过,是一部写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可他当时怎样也不会想到,把赵一曼同李一超联系在一起。他就自言自语地说:

“难道赵一曼的原型,就是我们宜宾的李一超?”

“我也是这样猜想的,也许赵一曼真的就是李一超?”

“何局长,你在北京工作,路子广,认识的人又多,而且你又在东北搞个党的秘密工作,请你费心打听打听。”

“好好好!”何成湘连续说了3个好字,仿佛正在打开记忆的大脑。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江子能说:“我也正在查找赵一曼真人的。其实,赵一曼这个女英雄,我曾经见过的。”

江子能顿时就激动、兴奋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何局长,请你讲给我听听,是怎么一回事?”

“好”字一出口,何成湘就把当年见过赵一曼的经过,讲述给江子能听——

1931年,党组织派一个姓曹的同志,同赵一曼一起在哈尔滨工作。由于他们当时担心身份暴露,都是用的化名。又为了利于开展革命工作,他们当时是一对假扮夫妻,在哈尔滨组织领导了电车工人大罢工后,老曹同志被捕牺牲,组织上决定将革命力量,转移到珠河游击区工作。

“啊,你和赵一曼真的有过接触,原来何局长还真的认识赵一曼,这就太好了。”江子能插话说。

“赵一曼我是真的认识,而且,那时我还是她的领导。”何成湘讲到这里时,在他的眼前就自然出现了当时的情景——

何成湘当时以“中共中央巡查员”身份,在东北工作,时任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代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后冒险前往日军控制下的哈尔滨,会见哈尔滨市委书记杨靖宇,筹建“反日救国会”,并会同省委,安排赵一曼、赵尚志等党员骨干,转移分赴东北各地,组建地方抗日武装。

转移时,何成湘还专门找过赵一曼谈话。在谈话时,何书记就对赵一曼说,党组织决定派你到珠河游击区去,组织老百姓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为了能更隐蔽地开展工作,何成湘当时建议赵一曼改姓李。

赵一曼一听,脸上露出一笑说:“我本来就姓李。”

何书记一听赵一曼的口音,就仿佛听出她是川南一带人的说话口音。于是就问赵一曼:“请问赵一曼,你的老家在哪里?”

“我是四川宜宾人。”赵一曼随口答道。

“我也是宜宾人,老家是珙县的。”

“何书记,原来我们还是老乡啊。”赵一曼发出了清脆的笑声。

但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他们都没有问对方的真姓大名?也许是他们当时按照党的纪律,都没敢问对方的详细情况。

“何局长,看来你也不敢确定李一超就是赵一曼?”

“是的,我现在也只能是猜测,还需要进一步求证的。”何成湘继续讲:

“赵一曼到了游击区后,当地的老百姓都叫她‘瘦李’。后来,听说她在游击区干得很出色,不仅建立了非常好的群众关系,为抗联筹措粮食、为战士缝制衣裳,而且还组织领导当地农民武装,沉重地、有力地、多次打击了日本鬼子的扫荡。后来,听说赵一曼还当上了东北抗联第三军第二团的政委……”

“赵一曼真是不简单,真是一个巾帼英雄。”江子能听了何局长的讲述,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她真是一位抗日民族的女英雄啊!要不咋会有《赵一曼》这部电影呢?遗憾的是,我派赵一曼到珠河去了以后,我们就再以没有取得联系了。”说话间,何成湘的脸部表情很遗憾。

“后来,我在当时日寇控制东北的各大报纸上,看到了刊登赵一曼抗日救国、英勇被捕、宁死不屈的报道和照片。日寇还给赵一曼扣上了‘红装白马女匪首’的外号。但日伪的宣传适得其反,才使我们知道了抗日英雄赵一曼的事迹。”

“赵一曼如果真是李一超,那她就是我们宜宾人的光荣!”江子能说。

“江兄弟,我今天来拜访你,也是请你回去查一查、问一问,川南一带是否有赵一曼这个人?”

江子能先生更兴奋起来,他就立即把所知道李一超的人生经历、历史过往的事情,详详细细地说给何成湘说了一遍……

何成湘听了兴奋激动地说:“你有赵一曼的照片吗?”

江子能先生立即答道:“我没有,她二姐李坤杰那里有一张,是赵一曼同她的儿子合影,我回去后就给你寄来。”

江子能同何成湘的相聚,无疑为后来寻找赵一曼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江子能先生回到宜宾后,立刻来到李坤杰家,把自己从何成湘哪里,听到关于赵一曼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反反复复地向李坤杰讲。

李坤杰一边听一边激动地泪流满面:“赵一曼?难道就是我亲爱的幺妹,难道我的幺妹,就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吗?”

不管妹妹是生是死?李坤杰都想弄个明白。她立刻把那张照片寄给了何成湘,同时,心情难以平静的李坤杰,又接连看了好几遍电影《赵一曼》。

每看一次,李坤杰都泪流满面。她既不希望这是真的,但如果妹妹真的就是那个抗日的女英雄,妹妹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死得光荣,死有价值。

李坤杰一面等着何成湘的回信,一面又迫不及待地在多家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坤杰访问到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陈就是自己幺妹李一超的小姑子时,接着打听到李一超的爱人陈达邦,现在在北京国家机关工作。

尤其值得庆幸的是,照片上李一超妹妹怀里抱着的小娃娃,已经长成到20多岁的小伙子了,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他的名字叫陈掖贤。

知道这个重大消息后,李坤杰把收到郑易楠转给她的照片,立即寄了一张妹妹抱着儿子的照片,还把随同郑易楠写的信的内容,摘抄了一份,一并寄给了当时在北京国家机关工作的陈达邦。

当陈达邦和儿子陈掖贤,看到李坤杰寄给他们的信和张照片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陈琮英也从陈达邦那里,看到李一超抱着儿子的照片时,一看照片上的母子,就证实了这是李一超离开武汉时,去照相馆拍的那张照片。

由此,李坤杰才同陈达邦取得了联系。

李坤杰自从写信给何成湘后,一直没有获得回信,可很快就收到了陈掖贤的回信——

姨妈:

来信和照片收到。关于我妈妈是不是赵一曼,这个问题我们家也在查找。记得在我十二三岁时,就知道妈妈叫李一超,当时我还在伯父家里,我曾隐隐约约听人说我是个养子,后来他们才不得不把真实情况告诉我,说我是八叔(陈达邦)的孩子,过继给他们的,我妈妈早就牺牲了。他们告诉我的妈妈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7年,四姐陈志贤从北方到南京(我当时在南京)来告诉我说,妈妈叫赵大姐,是做过很多革命工作的(是她在一个地下党员那里听说的)……

八叔和妈妈分手后,就到了法国去了,慈姑(陈琮英)后来和妈妈也失去了联系(我到伯父家还是慈姑跟妈妈一起送去的)。

他们也只知道李一超同志曾化名姓赵(赵大姐),是在东北牺牲的。虽然也想到李一超同志,可能就是赵一曼同志,但找不到任何证据。

1951年我见到文世祯同志(和八叔一起去法国工作的,后来又在东北工作过),他告诉我说,李一超的事迹和电影上赵一曼的事有很相似,猜测赵一曼这个电影就是写的赵大姐(李一超)的故事。

但文世祯也仅仅是认识我妈妈,并没有和她在一起工作,他说李即是赵亦不过出于猜测……

是啊,大家都只是猜测,又有谁能对李一超的身份进行证实呢?李坤杰有些灰心,有些失望。

8月的时候,李坤杰终于收到了何成湘同志的来信。手捧着这封信,李坤杰激动不已,这是自己最后的希望了。好一会儿,李坤杰才把信拆开:

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简介,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感悟

坤杰同志:

……赵一曼同志在哈尔滨工作时,我同她见面较多(我当时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派她到游击区工作时,还是我和她谈话后派去的,以后她在游击区的英勇斗争,引起了日寇的严重注意,她的活动曾轰动一时,“赵一曼”的声名大震……

你寄来的照片很好,来信也好,为求证赵一曼是李一超,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现在我欣慰地告诉你:英雄赵一曼就是李一超。我希望你将一曼的情形,再详详细细地写信告我,以便介绍和宣传……

原来,何成湘收到李坤杰寄去的照片后,又进行了周密的调查和了解,亲自到赵一曼曾经战斗过的哈尔滨市,找到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冯仲云。

当何成湘把李一超的照片拿给冯仲云一看时,冯立即说道:她就是赵一曼、“瘦李”,我认识她,同她很熟悉。电影《赵一曼》,还是我建议拍摄的。

两位从抗日战争走过来的同志,知道了赵一曼的身世后,都非常激动。同时,他们还邀约一起,带着赵一曼的照片,去东北抗日烈士纪念馆去求证,还与一些当事人进行了寻访,确认了赵一曼就是李一超。

于是,何成湘才给李坤杰回了信。

李坤杰读完信,喜悦涌上心头。日夜思念寻觅的幺妹啊,终于与抗日联军中的赵一曼联系起来了。同时,她的心里也隐隐作痛,有丝丝的难过……

李坤杰遵照何成湘同志的要求,她很快就把幺妹李坤泰青少年的经历作了详细的整理,寄给了何成湘同志。

1956年,《工人日报》的记者受命,拿着赵一曼抱着儿子的那张珍贵照片,来到了赵一曼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黑龙江省进行采访、核证。

记者首先找到了魏老汉,当年就是魏老汉驾着马车送赵一曼进山的……

此时的魏老汉身体还算硬朗,眼睛明亮,接过照片一看,当即喊道:“是她,是赵一曼,没错!肯定没错!”

《工人日报》的记者又来到赵一曼当年领导过游击战的珠河地区。当年和赵一曼朝夕相处的游击队员和父老乡亲们,看了照片都惊喜地喊道:“瘦李!她就是瘦李!瘦李就是抗联英雄赵一曼!”

他们拉着记者,详细地向记者描述赵一曼是如何的精明能干。平时说话嗓门较大,有时露点四川口音,能文能武,枪法极好,足智多谋,经常给大家出谋划策。

还讲述了赵一曼是如何不怕困难,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特别讲述了赵一曼被日本鬼子押送到珠河县,在县城小北门外的芦苇宕,杀害抗日英雄的情景……

最后,还有调查人员来到了黑龙江省的档案馆。翻开了一个个日伪档案卷宗,终于发现了赵一曼被捕后的全部情况记载。真实而又详细地记载了赵一曼,与日寇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事迹。

尤其是那一份又一份的日、汉两种文字的审讯记录,清清楚楚、真真实实地记载了日本鬼子残忍无情、惨无人道地折磨赵一曼的铁证。

在这些档案资料中,发现了一张旧照片:赵一曼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被日本鬼子拍照下来。肉体的创伤使她看上去很疲惫痛苦,但她的眼神却透射出刚强的目光。

赵一曼之谜,终于水落石出。

赵一曼的身世,终于得到证实。

赵一曼就是——李一超。

从此,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名字,响彻云霄,传遍中华大地,永永远远激励着后人……

先烈虽死犹生光辉照后人……

当时在北京国家机关工作的陈达邦,得知赵一曼就是他的妻子——李一超时,禁不住热泪盈眶,悲喜交加,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在他的脑海里,立即回荡出妻子从莫斯科大学与他告别的话语——

党组织派我们到苏联来求学,现在学业还没有完成,你不能和我一起回去。我是因为怀孕了,不能继续留在这里学习,才决定回国的。他们含情脉脉,四眼情深,依依不舍。

可我不在你的身边,你又怀孕了,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啊?他用温暖的手,抚摸着妻子微微凸起的肚子……

天上下起了雨,像是这对夫妻分别时落下的泪……

陈达邦终于松开了双手,把自己的银壳怀表、金戒指摘下,放在妻子的手中:“请你收着吧,说不定在特殊情况下会有起大作用的。”

李一超接过丈夫送上的东西,在丈夫的额头留下了深情的吻,转身就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在陈达邦回眸的镜头中,我们听到他在心里呼唤,话外音响起:

一超,我们自从莫斯科大学一别,这一别就快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好想你啊?今天终于知道了你的下落,证实了你就是闻名遐迩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一超,你是我们的骄傲!你是我们的榜样!你是人民楷模!你是民族的英雄!

一超,请你在九泉之下的安息吧。你虽死犹生,精神不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陈掖贤手里捧着妈妈和抱着他的那张照片:也同爸爸一样,深情地呼唤着妈妈——

妈妈呀我亲爱的妈妈,我们好想念您啊。找了您几十年,都没有找到您的身影。今天,您的身影终于站立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儿子为您骄傲!儿子为您自豪!

妈妈呀我亲爱的妈妈,现在我要向您说声对不起您!我曾经在心中无数次埋怨过您,埋怨您把一岁零3个月的我,就不要了、送人了、抛弃了、不管了,一个人独自远走,走了以后就再以没有回家……

妈妈呀我亲爱的妈妈,如今我懂了、我才明白了,您当初不是不管我、不是不要我,而是为了像我一样的天下儿子,今天能过上平安快乐的幸福生活,才狠心地、决然地把我“抛弃”,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战场,英勇杀敌……

妈妈呀我亲爱的妈妈,您的儿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并上了大学,如今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正在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一生牢记您“遗书”的嘱托,把您的嘱托,作为儿子人生的航标灯,照亮前行的灯塔!

妈妈呀我亲爱的妈妈,儿子祈祷您的在天之灵安息吧!

当李坤杰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幺妹李一超时,顿时泣不成声。她也不知道流的是喜泪悲泪思念的泪还是慰藉的泪。

总之,没有人阻止她流泪,让她的泪发泄出来,就像河水决堤一样,一泻千里,奔腾不息。

当李坤杰的泪水终于干涸,她才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立即回到老家的伯阳嘴,告诉大哥嫂子:我们的幺妹找到了……

当李一超的大哥嫂子得知端妹子,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时,他们两个破天荒地去了一趟宜宾县城,当然是去看电影《赵一曼》。

李坤杰还到了父母的坟墓前,向父母诉说了寻找到他们的端女儿的消息,告慰父母的灵魂。

走在回家的路上,李坤杰突然想起了多年以前,为革命牺牲的郑佑之。特别是他生前对幺妹的教育培养,就在心里默默念道:姐夫,你知道吗?你生前教导的幺妹,她没有辜负你的期望,她沿着你指引的道路奔跑,跑到了东北,成了中华民族抗日英雄。可惜你走得太早了,没有看到由她的事迹,拍摄的电影《赵一曼》……

当证实了李一超就是赵一曼的事实后,陈达邦专门带着儿子从北京回宜宾探亲,探望妻子李一超在宜宾县老家的亲人。

陈达邦同儿子乘的轮船过宜昌时,父子俩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深情地望着长江边的这座江城,仿佛在搜寻李一超,当年在这里为了革命艰苦奔波、在一个张师傅的民房里,生下宁儿的情景。

后来,出现在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里,一张当年李一超在宜昌生下宁儿的珍藏照片,让人们看到了,无不为之动容。

然而,在此之前,组织上和陈达邦,也曾向宜昌方面打探、寻找当年李一超住过的民房,寻找帮助过李一超的那对夫妻。但由于那时兵荒马乱、时局混乱、人员流动大、变化太多,也就杳无音讯。

这次船到宜昌时,陈达邦本想带着儿子下船,去寻觅他妈妈在这座城里,曾经留下追求革命真理、追求光荣梦想的踪迹。但由于鲜为人知的原因,父子两只好放弃下船查找的想法。

到了李一超的老家,陈达邦第一次见到了妻子的二姐李坤杰。

自从妹妹李一超从宜宾去武汉之后,家里就再也没有获得过她的消息。今天妹夫突然带着儿子回老家,来探望亲人,这件事令二姐李坤杰非常感动。

这时,李一超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多年。

陈达邦曾经多次从妻子口中,听她讲过在老家时,同大哥大嫂的纠葛过往。但他们毕竟是亲人。因而,陈达邦就向二姐提出,要拜见大哥嫂子。

据说,陈达邦这次来到宜宾探亲,不仅见到了二姐李坤杰,也见到了李一超的大哥嫂子。但当时的情景,无人知晓,无法还原。我们也就不再假设情节,去描述想象当年他们会见时的场景,只能一笔带过。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传遍中华大地之后,引起了全国的轰动,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朱德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董必武题词: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

宋庆龄题词:赵一曼烈士为抗日坚贞不屈。

陈毅题词: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陈云题词:抗日英雄赵一曼革命精神不死。

张爱萍题词:蜀中女英豪 一曼傲骨秀。

聂荣臻题词: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干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韧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郭沫若题词: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简介,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50字感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544.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2年9月18日 上午3:31
下一篇 2022年9月18日 上午3: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