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 奋进前行

初心如炬 奋进前行
    一、回顾发展历程,初心不变,惟奋斗者行
    初心就是最初的意愿,使命就是特别重大的职责。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积极追逐伟大的目标,敢于实现伟大的梦想,努力投身伟大的实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就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史,学习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就必须领悟我们党追逐怎样的奋斗目标,想要实现怎样的梦想,已经完成了怎样的实践,在历史承载、永恒价值、时代魅力中,深切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是伟大目标承载初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理想唯其高远,才能引领前行的航程,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为此,党制定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时代,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两个一百年”,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这一奋斗目标是怎么来的呢?毛泽东在1945年4月就提出一个口号,“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到1950年以后,进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在1979年更是明确讲:“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视频)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追问,你们“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一种状态?邓小平回答说:“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具体的就是三步走伟大构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了1997年,经过一二十年的奋斗,邓小平提出的第一步战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我们提前完成,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走向富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进入21世纪后,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把“建设”表述为“建成”,一字之差,但却意义深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之家”,再到“建设小康社会”,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回顾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伟大奋斗承载初心,波澜壮阔,目标不断明晰,道路越走越宽阔。
    二是伟大梦想凝聚初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蕴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拼搏当中,是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为什么说是“关键一步”?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整体上体现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长期历史过程。从1840年被迫打开大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百多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富起来”。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这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逐步地“强起来”。回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史,伟大梦想凝聚初心,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耀眼标志。
    三是伟大实践砥砺初心。在新时代,我们要回答的历史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这个历史课题交上的一份示范答卷,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伟大实践,其中包含着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给了我们三点最重要的启示:第一,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第二,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绝不把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排除在外的小康,一个惠及全体14亿人口,让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小康。第三,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示出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生机、充满活力。这三点重要启示凝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伟大实践砥砺初心,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0年前,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描绘了他心中的理想国,方志敏描述的可爱的中国,是无数革命先辈的伟大理想和美好憧憬,承载着共产党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自觉,如今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回顾百年拼搏史、发展史,从党的一大召开到党的二十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贯穿始终的红线,初心不变,惟奋斗者行。
    二、应对形势挑战,方向不偏,惟奋斗者胜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绩突出、振奋人心,主要还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积极应对形势挑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方向不偏、奋斗不止,不断做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制胜密码和力量来源,我们就是要在伟大成就中思考“中国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赢?中国为什么行?”在复杂严峻的现实挑战中,感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巨大伟力。
    一是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为什么能?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谈举几个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谈到“互联网+”发展新模式,14亿人的“网购”,支付宝开创移动支付新时代,高铁连接中国城市圈,共享单车连接城市大街小巷,号称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些发展带来的变革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比如说,谈到中国智造,比较突出的智能手机市场,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华为、小米、vivo、联想、中兴等在世界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我们品牌的精细程度远不止我们看到的,例如传音手机专门为非洲客户订制,在非洲市场年销量1.3亿部,销量第一。再比如说,前几年,出现了一波耐人寻味的讨论,有人说“为什么中国的地铁上都是低头族拿着手机,而英国地铁上人手一份报纸”,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关注,实际的结果却是英国地铁发展滞后,没有网络覆盖,没有手机信号,这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果出现的老观念认识偏差。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为什么能?在我国这样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的国家,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分不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毅前行、开拓创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高质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蕴藏着唯物辩证法的价值规律,从哲学意义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质变”过程,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选择。
二是向着治理现代化不断迈进,中国为什么赢?俗话说“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世纪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应对复杂形势挑战,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打赢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抗疫成功的背后正是中国向着治理现代化不断迈进释放出的强大能量。全面建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54782.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4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24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