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时,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崇高风范,对紧密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邓小平,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挥师西南,邓小平同志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以超人的胆识和卓著的战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同志为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克服经济困难提出许多正确主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他指导我们党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他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坚决有力地支持党和政府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并发表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保证了党和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这一点,在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中可以看得格外清晰。回顾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艰辛探索,联系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遭受的严重挫折,再看看社会主义在今天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人由衷感慨,中国有邓小平同志来领导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多么值得庆幸!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和孙中山、毛泽东并称为20世纪“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A总书记把邓小平同志领导开创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誉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这样的评价,邓小平同志当之无愧。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充分展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不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信念坚定,最深厚的情感寄托是热爱人民,最重要的思想特点是实事求是,最鲜明的领导风范是开拓创新,最恢宏的革命气度是战略思维,最光辉的人格魅力是坦荡无私。他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始终不渝的信仰信念,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善于“照辩证法办事”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锐气,“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博大胸怀,是那样亲切感人,又那样令人肃然起敬。邓小平同志身处逆境而始终豁达乐观,肩负重任而总是举重若轻,目光远大而始终脚踏实地,功高至伟而从不居功自傲。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勇前进。今天,让我们衷心地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二、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根本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后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都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有关。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正是紧紧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早在1958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思想解放,破除迷信,后来者可以居上”,“要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写中国的文章”。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正是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引我们干出了“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的全新的事业,并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比如: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和帮助后发展的地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等等。其中不少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习以为常的重大论断,在当时提出来是多么振聋发聩乃至石破天惊,对廓清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迷雾、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产生了多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理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的,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沿着毛泽东同志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我们党先后创立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正如A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邓小平同志说过:“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时代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语言”。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5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