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政德建设
同志们:
政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主要包括政治品德、职业操守和个人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政德观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政德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学习习近平政德观并挖掘其传统文化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借此机会,我们一起来学习习近平政德观及其传统文化意蕴。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习近平政德观的核心要义
(一)明大德。明大德,即突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的政治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由此可见,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是“大德”的核心要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德之“大”者。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坚守党性、坚定立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操守。
(二)守公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守公德”突出了“公”,其内涵蕴含了人民性。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行使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执政为民。领导干部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不能公器私用,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行使权力的过程必须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
(三)严私德。严私德,是从个人修养层面强调个人生活方面的品德修养。领导干部既是公民,又是公仆。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通公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不得有任何特权,不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履行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他们又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代表党的形象,其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这既是从公民身份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基础性要求,也是从公仆身份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职业性要求。
二、强化认识,准确把握习近平政德观的基本特征
(一)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明大德与守公德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与高度统一。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共产党人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党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习近平政德观始终以忠诚于党、为民服务作为领导干部政德的价值依归,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深刻揭示了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本质要求。
(二)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政德观将马克思主义政德观、我国传统官德思想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实践相结合,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从宏观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根本遵循、使命要求、核心要义,创造性地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角度阐释了政德的核心内涵,具有严密的逻辑,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从微观层面看,习近平政德观剖析了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工作作风、个人修养、家风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强调“党性是最大的德”“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从政先修德”,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三)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善于继承人类一切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并立足现实,着眼于古代德治思想的当代阐释,以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德修身是个人从政的立足点,以德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德修身、以德治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时代特征,以辩证思维对我国传统官德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政德观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它把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为当代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
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5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