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理论成果彰显原创性贡献

新质生产力理论成果彰显原创性贡献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原创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而且深刻阐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实践要求、方法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表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进行了重点系统部署,凸显了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性出发,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进而充分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增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实现“术语的革命”
    术语、概念或范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语言表达和形式,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单元和工具。术语、概念或范畴的形成和发展,标注着人类思想的变化和进步。提出新的术语、概念或范畴,是实现科学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途径和表现。恩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
    通过“术语的革命”实现思想理论的创新,大体上有两种主要途径和表现。一种是对已有的术语进行内涵上的改造或者重新定义,另一种则是创造新的理论术语或范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以一系列“术语的革命”实现了创新发展。一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概念或范畴。如,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等。另一方面,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或范畴。如,“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等。习近平经济思想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实现“术语的革命”和理论创新,体现着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彰显着守正创新的精神,是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最显著最重要的标识性成果。
    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又一个重大概念创新,实现了又一次“术语的革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其在理论上的原创性贡献在于,第一次明确地对生产力进行了质态上的凝练和概括,突破了关于生产力的既有认知和传统理解,可以说是关于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征和规律的重要的“新见解”。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丰富的实践来源和事实基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既体现了对当代世界科技、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与趋势的科学概括,也体现了对我国新时代先进生产力质态及其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总结;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识的创造性升华;既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合乎逻辑的概念延展和认识拓新,也体现了其精粹的集大成。
    从发展阶段的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用好新机遇,既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也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和优势。因此,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推动生产力总量增加的同时推动生产力质态革命性跃迁,是新发展阶段的关键任务。
    从发展理念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是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合理布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生产力结构,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绿色生产力,以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营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开放创新生态,让全体人民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体并充分共享发展生产力形成的物质文明成果,正是新发展理念的底层逻辑和思想精髓。
    从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形势和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在发展战略上的必然选择。而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新优势,就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这需建立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增强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这也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还是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抑或是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只有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彰显旺盛活力和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术语的革命”为显著标识,具有突出的理论创新性、科学性和重大的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意义,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底色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其系统性和原创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拓展理论创新成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由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等基本内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鲜明主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GDP总量和商品生产总量表现出来的生产力总量大幅增长,以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表现出来的生产力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蓬勃发展表现出来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我国经济整体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在生产力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先进质态涌现的基础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极大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同时,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如何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跃升,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彻底摆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成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和方法论等。突出强调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深刻指出创新特别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系统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重点,即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国际环境。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60199.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4年10月9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