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情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调整完善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县级公立医院X所,非公立医院X所,妇幼保健院X个;乡镇卫生院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个,村卫生室X个;专科医院X个,中医医院X个。二是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持续开展医疗质量核心制度专项督察,不断规范医疗行为。三是健全各类卫生管理制度。印发实施《北京市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实施方案》,制定《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办法》,修订《北京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四是强化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坚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不断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机制。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费用预付制,确保不因疫情停诊断档。五是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围绕《健康北京行动(2019-2030年)》各项任务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方案》,探索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
(二)稳步提升医疗救治水平。一是持续夯实基层急救网。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覆盖城乡的急救体系,提高急救响应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实战演练、督导考核等方式,不断提升AED使用率和院前急救覆盖率。二是构建多层次医疗联合体。依托各区医联体总医院,建立由三级医院牵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双向转诊患者优先到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三是深入开展医联体建设。全流程、全方位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继续深化内部一体化管理机制,推进人事薪酬、财务资产、业务发展、绩效考核等统筹谋划,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服务、规范化诊疗、全程化健康管理。
(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全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东院区建设,力争明年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中日友好医院肿瘤专科医疗中心落地,年底前完成选址、建筑设计方案批复等工作;加快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秦皇岛医院项目建设,已于8月份开工建设。二是扎实开展重点项目调研督导。多次赴相关区和项目单位调研督导,了解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制约项目发展的难点问题,并协调相关部门为项目建设提供要素支持。三是协调相关部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协调财政部门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指导相关区科学安排财政支出,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帮助项目单位加快土地、规划等手续办理进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四)着力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一是大力推进“数字医院”建设。持续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试点工作;启动基层云平台三是0版本研发工作;推广多学科会诊系统上线使用;探索人工智能临床诊疗助手应用场景。二是探索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建成胸痛协同中心质控网络,开展胸痛救治技能比武大赛;成立房颤中心省级质控中心,通过房颤十大指标体系和六大路径的管理方式,提升房颤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存质量;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现已入库近5年的检查数据,智能识别不良心电图片段的比例达到75%。三是继续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全面推进京津冀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工作;京津两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以及有合作意向的省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书;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完成与全国医学检验信息互联互通平台的对接联通并投入试运行。
(五)全面深化综合监督执法工作。一是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检查各类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状况,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实施治理;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风险监测预警;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实施情况依法监督检查。二是强力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打击非法代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查处代孕过程中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监管工作;开展集中整治骨科耗材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美丽医院建设评审工作;完成双随机抽检3200余户次,处罚430户次。三是落实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依法编制并公开全系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及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严格执行信用承诺制度,全年无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记录被行政复议撤销的情况发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良好及较低的主体采取减少检查频次、简化程序等措施,促进严格守法自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6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