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道地中药材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县道地中药材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决策部署,围绕建成*州重要的生物医药聚集区、中药材优质原料基地的目标,立足本地中草药材资源优势,坚持突出中彝医药特色,不断提高以滇重楼、黄草乌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生产能力,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进一步了解县道地中药材生产情况,县统计局选取了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特色鲜明的乡镇和生产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调研开展情况
    8月26-30日,县统计局邀请工信商务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参与专题调研,重点走访*、*、*3个乡镇,*白药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户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县道地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
    调研显示,县道地中药材生产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有效的政策保障、优质的产品质量、较高的经济价值等特点,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融合不够、群众参与不足等问题。
    二、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
    (一)种植历史悠久。接受调研的乡镇、企业和合作社有关人员介绍:县境内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明清以来,彝医药传承人逐步将野生中药材进行移栽驯化;20世纪90年代,*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县*镇建立*白药原料生产基地,滇重楼实现规模化人工种植;进入21世纪,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各族群众积极开展中药材种植,滇重楼、黄草乌、附子、续断等地方特色中药材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政策保障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和《*省“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等重要文件,建设集种植、加工、科研、流通和康养为一体的“滇中药谷”,把*打造成*州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中药材优质原料基地,擦亮“云药之乡”名片。
    (三)产业发展迅速。县发挥林下空间广阔、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遵循“优化品种、扩大面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县建立中药材科技示范园3个、优质种业基地4个、种质资源圃1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2个、种苗繁育基地12个,累计种植中草药材14.35万亩,种植规模稳居全州10县(市)第二。
    (四)创新成果显著。县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白药滇重楼1号”“*白药滇重楼2号”“云续1号”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宝田1号”“宝田2号”滇重楼优良家系获得*省林木良种认定。建成了全国较为齐全的滇重楼活体种质资源库、最大的滇重楼繁育种苗基地,*州内最大的续断、玫瑰茄种植基地,制定*省地方标准1个,企业标准8个,拥有发明专利6件,获省科学技术奖1项、州科学技术奖3项、县科学技术奖2项。
    (五)产品质量优良。县严格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鼓励中药材种植、生产企业申请使用“云药质量追溯平台”建立追溯体系,建立完善中药材质量检测体系,确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从连续几年随机送检的样品检测结果看,我们基地种植的重楼农残及重金属含量均低于行业标准,皂甙含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调研人员。
    (六)经济效益较高。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崛起,大众对道地中药材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从近5年的中药材市场价格看,滇重楼、黄草乌、续断、附子等收购价格长期保持稳定,滇重楼亩均收入甚至达到10万元以上,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的收益,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道地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县地处滇中干旱区,山区面积占行政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66699.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