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暨学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4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暨学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2024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暨学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这是一次对我市乡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而“千万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示范样本。在此,我就我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学用“千万工程”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和学用“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
    (一)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只有让乡村振兴起来,我们才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根基。
    (二)“千万工程”是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和实践指引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二十年来,浙江通过实施“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农村面貌,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这一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千万工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是要汲取其中蕴含的科学理念、思路方法和实践路径,将其转化为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乡村发展之路。
    二、准确评估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学用“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
    (一)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农业产业发展呈现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农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在农村交通方面,我们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大幅提高,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改善,防洪抗旱能力增强。同时,农村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我们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工作。许多农村地区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新的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更加均衡地向农村倾斜,农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改善。
    (二)学用“千万工程”取得积极成果
    1.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千万工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理念逐渐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注重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从政府主导建设向政府引导、农民参与转变,这种理念的转变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2.规划先行推动有序发展
    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我市在乡村建设中更加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许多乡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了村庄规划,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规划指导下,乡村建设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有序推进,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了乡村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生态优先战略初显成效
    我们积极践行“千万工程”中生态优先的理念,将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农村产业发展中,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村庄建设中,保护乡村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些地方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深入分析当前我市乡村振兴和学用“千万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农业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
    1.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我市农业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整体来看,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加工深度不足,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此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部分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推广应用缓慢,制约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足
    虽然我们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产业融合模式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农旅结合等方面,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融合模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农民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受益有限,积极性不高。同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瓶颈,制约了产业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短板
    1.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公路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但部分道路等级较低、路况较差,需要进一步提升改造。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还不够高,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此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较高,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村电商的发展。
    2.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低
    尽管农村公共服务有了一定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简陋、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面临新问题
    1.乡村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盲目模仿、千村一面的问题。一些乡村在建设中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建筑风格单一,缺乏个性,导致乡村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魅力。同时,在乡村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重视不够,一些古民居、古建筑等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2.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态环境面临新的压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情况仍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部分地区存在反弹现象。此外,一些乡村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不足,可能存在破坏生态的潜在风险。
    (四)乡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1.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其中包括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和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这种人才流失现象导致农村发展缺乏人力支撑,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老龄化、后继无人的困境,农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也因人才匮乏而受到影响。
    2.人才引进和留住困难
    与城市相比,农村在生活条件、发展机会、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尽管我们出台了一些人才引进政策,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人才引进效果不佳。同时,在留住人才方面也面临挑战,农村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职业晋升空间,导致引进的人才难以长期扎根农村。
    四、扎实推进2024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学用“千万工程”的主要措施
    (一)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力度。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69922.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5小时前
下一篇 15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