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家书屋建设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家书屋建设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农家书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普及面最广、最贴近农民群众的文化惠民工程之一。为全面了解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本人到部分乡镇和村居针对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为全面了解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本人到部分乡镇和村居针对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一)办成了一件惠民工程。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要求,近来年,我县上下各级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统筹谋划部署,加大财政投入,坚持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实施,大力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到目前,全县387个社区村全部建有较具规模的农家书屋或图书室,图书藏量均能达到千册以上要求,且每年都能按国家要求对其进行图书充实更新,能够实现我县全域覆盖。据统计:我县目前农家书屋藏书69.77万册,能够较好地满足农村群众的阅读需求。2022年,我县代表××市迎接了省里对农家书屋的检查,所查场所标准、管理措施、年更新图书品质数量、活动开展频次等各个指标均能达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建立了一套管理机制。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我县先后出台了《××县全民阅读实施意见》、《××县“农民阅读习惯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规范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行为,提升了农家书屋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书屋管理使用制度,推行了便民设置、错时开放、活动推动、全民夜读等一系列好的措施,并建立了农家书屋辅导、考核、通报机制,将农家书屋管理利用和家民学习纳入对文旅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每年开展阅读活动1200余场次,阅读业已成为与广场舞一样为农民朋友所热衷的主要文化娱乐方式之一。今年,市文旅局先后在我县开展了××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和首届××晒书节,都对我县农家书屋的管理和利用工作提出了高度肯定,《光明日报·每周文摘》、《光明网》、《中国网》、《未来网》、《大众网》、××电视台也对我县的全民阅读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有效地提升和促进了我县基层文化的繁荣振兴。
    (三)打造了一批示范典型。注重和坚持因地制宜、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书屋典型,是我县推动农家书屋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基本做法。如××村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我们融合了红嫂事迹、知青故事等文化资源,建设打造了知青书屋、红色书屋;××村农家书屋,当时由1名曾在图书馆做过志愿者的大学生村官兼职书屋管理员,坚持将书屋办成农村孩子的第二课堂,仅用一个假期的时间,就培养起孩子和村民浓厚的阅读兴趣,用一个书屋带动了一个村群众学习观念的转变;××村最先提出的“农家书屋点亮计划”从而引发全镇开展起“点亮工程,全民夜读”行动,都发挥出了以书屋小平台引领文化建设“大粮仓”巨大作用。
    二、当前农家书屋工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基础较好,但目前也同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农家书屋一样,面临着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共性问题。通过调研摸排,发现我县农家书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前此年的图书配置不够亲民。一是内容不贴近农民需求。前些年自身买书少,农家书屋藏书绝大多数是靠上级部门集中批量配送,面广量大,很难照顾到每个地方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有些图书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极不匹配。如早年配送的《橡胶树种植技术》《海洋养殖》等这类书在我县农家书屋还有一定量存在,可读性不强。二是图书品质不高。前些年,由于年度建设任务重,经费少,为达到图书年度配置数量要求,较多地追求了图书数量而降低了质量,新书少、大社图书更少,质量较低,群众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图书雷同较多。因农家书屋数量多,中标供应商单一,一次性的批量采购,难于照顾到各个书屋的个性化需求,同年度图书基本一个面孔,品种雷同,馆际互换交流价值不高。四是图书配置与现有农村阅读主体不尽匹配。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兴起,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且多习惯于手机阅读,目前农村实际阅读人群主力变为青少年,农家书屋早期配书主要以农林技术类图书为主,青少年读物和文学类图书较少,已不适应农村现有阅读主体需求。
    (二)重建轻管,管理服务不到位。只重视硬件建设,不重视后期管理服务,也是农家书屋的通病之一。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村庄没有把农家书屋当成文化惠民的主阵地去抓,建成后当成了摆设,只为迎接上级检查;有的管理员为避免图书损坏和流失,排斥村民的借书行为,让图书常年锁在橱子里,村民无法享受到农家书屋建设成果。二是服务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对于农家书屋的建设目的、开放要求、管理措施、服务标准等“心中无数”,多数农家书屋责权待遇不明确,由村干部挂名书屋管理员,兼职管理,开门搞服务动力不足,最终导致了“捎带的工作只能是捎带着干”。三是开放时间不规律。大多数农家书屋没有专人管理,由村干部兼任管理员,村务工作头绪多,难以有规律地按时开放书屋。经走访发现,目前仍在大量书屋不能实现按需开放,没有照顾到村民闲暇时间自由方便进入的实际需要,导致农家书屋“开门时没人去、想去时不开门”。
    (三)资源匮乏,图书更新不及时。数量充足、品种丰富的图书,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县农家书屋藏书基本上靠县里配送,很少自己添加更新,来源单一,数量有限,影响了村民的后续阅读的动力。从县图书馆的送书记录看,以往全县1040个农家书屋中,藏书量达到1200种基本要求的不足400家,不是社区村的书屋图书藏量仍在300至600之间,甚至书屋藏书数量已远远低于了县里当初的配送数量。虽然县里每年拿出七八十万元采购新书充实到农家书屋图书,但杯水车薪,分配到每个书屋的图书数量太少。个别农家书屋曾发起过社会捐书活动,书量有限、内容陈旧,群众阅读体验差,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缺乏引导,群众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老年人、留守妇女和儿童是农村常住人口的主体,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上不看书;留守青壮年妇女虽有一定文化水平,但主要精力在农业生产和就近务工,闲暇时间不多,且多数被广场舞和手机占去了休闲时光,不热心纸质图书阅读;青少年没有成年人带动引导,阅读兴趣得不到触发,主动到农家书屋读书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前些年基层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相对较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74057.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