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畜产品产教加工
    张佳敏王卫陈林杜娟唐春
    摘要:畜产品加工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范围广,应用性强,对课程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实践环节薄弱、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不足、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等诸多问题。在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进行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畜产品加工学;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1.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是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19年我国肉类产量7649万t,禽蛋产量3309万t,牛奶产量3201万t。畜产品加工业是联系畜牧生产与人民生活的重要中间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畜产品加工企业在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但另一方面,就加工总体技术水平和规模而言,我国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加工技术薄弱,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健全,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现代畜产品加工专业人才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以高校为依托,联合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发展,共同围绕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进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促进畜牧产业技术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迫切需求。
    2.产教融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现状
    《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理工农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是实现食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特色单元。课程涵盖了肉类、乳类、蛋类及畜禽屠宰副产物等重要畜牧资源的基本性质、加工原理、工艺技术等内容,涉及范围广,应用性强。作为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教学注重理论、实践与生产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畜禽的基本品种和生产性能等;理解乳、肉和蛋等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基本性质;掌握常见畜产品加工的原理、方法和产品的贮藏与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畜产品的传统与现代加工技术,能够解决生产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限于高校自身实践教学条件及师资等因素的限制,《畜产品加工学》实验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
    (1)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或者重点学科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实验平台提供给学生的仪器和设备有限,导致学生无法真实体验生产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2)课程教学资源不足,形式单一。在教学课程设置中,高校理论型学习课程较多,实践性教学课程不够,与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脱节等。教材方面,除理论课主讲教材外,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教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单一,基本仍是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高校在与企业协同育人方面缺乏深度融合。一方面由于高校与产业脱节,造成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性不高,经费投入较少,合作的质量不高,用人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导致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市场而需求不匹配。
    (4)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往往停留在书本上,难以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缺乏具有产教融合能力、能够与产业链和时代同步发展的师资队伍。
    要转变这种状况,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真正落实到应用上来,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滿足社会对更高层次学习的需要,进行校企合作,不仅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下的需要,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产教融合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措施
    3.1改革设计
    《畜产品加工学》是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专业核心课程,2009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包括“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和“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四个部分,共32个学时,2个学分和实验课程。针对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畜产品加工学》在实践教学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随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及国家教学质量工程的深入,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并尤其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自2009年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起,由畜产加工领域权威专家以及成都大学资深骨干教师,以及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组建教学队伍。围绕课程建设,进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多项改革。在教学手段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搭建并完善课程网课课程主页,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平台教学”双重学习模式强化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丰富了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并通过互动端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畜产品加工学》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尤其在产教融合发展方向,围绕畜产加工人才培养体系,组建了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肉类提升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食品加工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隶属于四科技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的专业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与省内10余家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组建肉类加工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提供保障。
    3.2实施措施
    3.2.1校企共建技术创新中心
    利用学校专业研发平台在场地、设备和人才上的优势,由校、企双方共同投资进行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和改造,在校内建设有面积1600平方米的实践基地,建设符合产业化开发需求的中试生产车间,并配套完善的涉及《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体系的肉、乳、蛋制品精深加工设备,构建完善的肉类加工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打造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开放共享公共实训基地,为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技术研发、成果应用转化、人才培养等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3.2.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由校内分别在肉品、乳品及蛋品方面的专家教授及骨干教师组建教师队伍以外,还依托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聚集了涵盖产业关键环节、多学科的研究队伍,以及由国内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76116.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