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今冬明春乡村绿化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乡村绿化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的关键举措,承载着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殷切期盼,关乎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落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绿化工作,将其纳入当前重点工作议程,多次专题研究、实地调研,决心举全市之力打一场乡村绿化的攻坚战、持久战,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全市今冬明春乡村绿化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乡村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绿化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乡村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乡村绿化,提升乡村生态质量,就是在基层践行这一科学理念。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种花,增加乡村绿色植被覆盖,能够有效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绿色发展福祉实实在在送到百姓家门口。
(二)乡村绿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
当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品质有了更高追求。过去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村容村貌差、公共空间杂乱、缺林少绿等问题,与乡村振兴目标差距明显。扎实开展乡村绿化,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美化村庄街巷、庭院广场,打造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乡村景观,能大幅改善乡村面貌,让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增强乡村吸引力、凝聚力。
(三)乡村绿化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支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绿化成果能与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林下作物,养殖家禽家畜,拓展产业增收渠道;依托优美绿色田园风光,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积累“绿色财富”,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做好乡村绿化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我市在乡村绿化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乡村绿树环绕、生态宜居景象初显。但对标先进地区,审视自身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绿化水平不均衡
各县区、乡镇之间工作进展差异较大,部分基础好、起步早的乡村绿化已具规模、形成特色;但一些偏远山区、经济薄弱乡村,受制于资金、观念等因素,绿化工作推进缓慢,村庄绿化率低,有的甚至存在绿化“死角”,整体绿化格局参差不齐,影响全市乡村绿化协同共进。
(二)规划科学性欠佳
部分乡村绿化缺乏系统、长远规划,存在盲目跟风、随意种植现象。未能充分结合村庄自然地理、民俗文化、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树种选择单一、搭配不合理,景观效果差,生态功能发挥受限,难以彰显乡村个性与特色,“千村一面”问题突出,绿化成果持久性不足。
(三)管护机制不完善
“重栽植、轻管护”现象普遍,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管护队伍和常态化管护资金投入。新植树木因浇水不及时、病虫害防治不力、人为破坏等原因,成活率、保存率不高,年年栽树不见树,造成资源浪费,挫伤群众参与绿化积极性,制约乡村绿化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直面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乡村绿化工作质效。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绿化工作任务落实
今冬明春,我市乡村绿化工作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体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以“增绿量、提绿质、创特色”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实施系列绿化工程,确保全市乡村绿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科学编制绿化规划,绘就乡村绿色蓝图
各县区要立足乡村自然生态本底,结合村庄规划编制,统筹谋划乡村绿化布局。邀请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分析乡村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河流水系、历史文化等因素,制定贴合实际、各具特色的乡村绿化专项规划。合理划定绿化空间,明确村庄出入口、街巷庭院、公共绿地、农田林网等重点区域绿化思路,精准适配树种,形成乔灌草结合、花果叶搭配,四季有景、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方案,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以科学规划引领绿化行动有序开展。
(二)聚焦重点区域,全面拓展乡村绿色空间
1.村庄街巷庭院绿化美化。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村庄主次干道为骨架,沿线栽植乡土行道树,形成林荫路,间距适中点缀景观树、花卉,扮靓街巷;鼓励农户开展庭院绿化,按照“前庭后院、瓜果满园”思路,推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破硬增绿”模式,种植经济林果、观赏花木,打造“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庭院内外绿意盎然、花香四溢,让村庄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2.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充分利用村内废弃荒地、闲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7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