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3243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xx县坚持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揽,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工作主线,通过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等举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配强力量,树牢引领旗帜。一是“靶向匹配”精准选。用活用好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分级预警”机制,综合考虑村“两委”班子和帮扶力量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着眼“人村相适、人岗匹配”,明确“五个过硬”选派要求,把最能打的选出来、最愿干的派下去,累计优化调整驻村帮扶队伍37人(次),科级干部同比比例提高4%、达15.9%,驻村力量全面提质。二是“多措并举”细化育。通过集中训、“导师帮”等方式,积极办好思想政治、帮扶政策、驻村业务“三大课堂”,举办电商主播等专题提能班3期、培训800人(次);一人一册印发“政策明白手册”等245份;甄选德磬“老支书”“老乡镇”与新任的37名驻村干部“一对一”建立“传帮带”关系,联动做好思想引导、政策指导、技能培训等,帮助驻村干部从“门外汉”变“内行人”。三是“双向奔赴”相互融。建立帮扶单位、乡镇(街道)、村联建共建机制,通过联合党日、集中过政治生日等,开展双向参与共建活动,引导干部深化认识、摆正位置、理顺职责,做到工作不缺位、善补位、不越位,不断增进双向了解、打破情感隔阂,推动驻村干部熟悉乡村、融入乡村、爱上乡村,由“外来人”变“村里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接纳帮扶,由“旁观者”变“参与者”。
严管厚爱,强化责任担当。一是构建“五方共管”机制。印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责十条”“帮扶十条”,压紧压实主管部门、帮扶单位、乡镇(街道)、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五方”责任,细化履职不力问责“二十七条”情形,健全驻村干部“9项规定动作”“月汇报”工作机制,确保考核督查到位、后勤保障到位、工作支持到位、履职尽责到位。二是完善“三方共评”考核。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分别设置工作纪律、帮扶实效等6类关键性考核指标、责任清单,确保考有所指;建立主管部门、镇村党委、帮扶群众各三分之一评价权重“三个1/3”共评机制,通过实地看、入户访、电话评等方式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县级督查、一线问效,多途径考准履职实绩。三是营造“多维激励”场景。牢固树立“优者奖、劣者汰”用人导向,结合督导情况,依托“xx先锋”等平台开设“驻村那些事”等专栏2个,深入一线挖掘驻村先锋事迹、个人,点对点约稿、合作摄制先进个人、特色工作宣传报道16期35人(次),推荐获省市表扬优秀驻村干部12名,让“优者奖”激起“以先促优”千重浪。
聚焦重点,写好“帮扶文章”。一是筑牢返贫致贫“防护网”。创新实施“三闭环九确保”工作机制,通过网格化监测预警、立体化核实、全程化评估退出,构建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监督管理工作闭环。今年以来,联合网格员、镇村干部等3000余人,通过入户走访、村组研判等方式,对全县所有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实际需求等进行全覆盖摸排,“一户一策”落实低保、公益岗位等帮扶措施,成功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65户,用心守住防返贫底线。二是拓宽助农增收“致富路”。紧紧围绕“两个高于”“三个清零”工作要求,用好“双靠近三融合”等经验做法和“中省财政扶持”等资源,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探索建立“五统五供三保一收”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去年推动86个帮扶村集体经济增收达654.9万元、村均7.6万元,同比增长48.3%;培育“巴山红”等区域品牌4个,联动开发托管服务等就业岗位2万余个,逐步形成产业带动、项目赋能、就业支撑“三驾马车”持续稳定增收格局。三是搭建关心关爱“连心桥”。实施“走地头、坐炕头、帮一手”暖微计划,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等特殊群体,不断扩展困难慰问、应急服务等帮扶覆盖面,联合全县294家社会组织常态开展儿童关爱走心行、“益暖夕阳”等八类行动,积极构建一老一小、平急转换关爱服务新模式。今年以来,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300余场(次),夏粮抢收、晾晒帮扶1万余户,相关工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4家中央媒体宣传报道。
创新驱动,激活内生动力。一是“科技赋能”添助力。积极引入农业科技前沿成果,在帮扶村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借助传感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对土壤墒情、农作物生长态势进行精准监测,实现农业生产从“凭经验”向“靠数据”转变。组织农技专家与驻村干部结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智能灌溉、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实操培训,累计举办培训场次50余次,培训农户超2000人次,让新技术在乡村沃土扎根,催生农业发展新效能,为帮扶产业筑牢科技根基。二是“文创融合”焕新颜。深挖乡村本土文化底蕴,如古老传说、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等,结合帮扶工作打造特色文创产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8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