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党课ppt+讲稿(7300字,34张)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2025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本次延续政治局会议部署,直面问题,力度空前。
    释放十大信号:
    第一,直面“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未来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明确“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重磅政策纷纷出台,后期加强落地落实,放松前置条件,让企业和民众可感可及,促进经济复苏。
    第二,定调2025,政策组合首次搭配“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力度空前,预计力度为过去十年之最。GDP增长目标5%左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强调“五个统筹”,考验政策智慧。
    第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上次如此提法在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预计财政赤字率突破4%,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快化债进程,启动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次如此提法在2008-2010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要下雨了,推动物价合理回升。创新金融工具,稳定金融市场工具有望出台。
    第五,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提前,成为明年的头号重点任务。
    第六,科技创新: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七,稳住房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第八,稳住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重点是培育投资生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第九,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激活民营经济信心,堪比10万亿刺激。预计2025年将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保护和营商环境改善。
    第十,区域和人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我们此前一直呼吁的大规模刺激计划(详见《是该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了》、《关于客观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提振市场信心的思考》等),重磅登场,财政货币政策加力加量,全力以赴拼经济。建言的大规模住房银行收储正在变成现实。扩大内需、稳住楼市股市、保护民营经济信心等重磅政策纷纷出台,后期加强落地落实,放松前置条件,让企业和民众可感可及,促进经济复苏。加油!中国经济!
    一、定调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会议直面经济内需不足的特征,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随着9月26日以来大规模刺激政策持续出台,消费、房地产销售、出口等数据均边际好转,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会议定调2025年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重点在“进”,GDP增长目标预计5%左右。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首次搭配“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力度空前,预计力度为过去十年之最。近期重磅政策纷纷出台,后期加强落地落实,放松前置条件,让企业和民众可感可及,促进经济复苏。明年工作重点在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提振民营经济和防范风险。“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延续9月以来的扩张性总基调,2025年以财政扩张、货币宽松、活跃楼市股市等为代表的政策力度有望加码。强调注重政策质量、效益和合力。“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强调“五个统筹”,考验政策智慧。 “五个统筹”包括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供给与总需求、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当前经济内外部形势复杂,需要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的加码,同时不遗余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仍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中国经济潜力大,如果全力拼经济,前景光明。
    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
    会议强调“要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上次如此提法在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明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赤字率有望提升至4%以上。2023年、2024年预期目标赤字率均为3%,但2023年窄口径赤字率实际已达到4.59%。赤字率预期目标不应成为提振经济政策的枷锁,赤字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实际提高1.3万亿的财政赤字规模,相对于近几年每年1万亿元特别国债等举措来说,绝对规模的变化并不大,但有助于提高财政政策的灵活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提效能。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慎管理,确保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保民生。“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三是可持续。建立财政支持机制,确保关键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有序、可持续。四是强监管。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和引导,确保各级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有足够的财政支持,避免因地方财政短缺导致基层公共服务的滞后。地方化债路线图已明确,有利于修复企业现金流,改善营商环境,提振民营经济信心。11月8日,财政部公布十万亿元化债方案,可大幅减轻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自化债方案发布以来,多地披露专项债发行计划,新一轮债务置换迅速启动,通过释放原本用于偿债的财政资源,地方政府可以增加对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从而促进经济的恢复增长和结构升级。
    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时隔14年再用“适度宽松表述”。会议提出使社会融资规模、M2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当前物价仍低迷,而一般将2%视为温和通胀预期水平,若推升物价合理回归,持续发力,促进经济企稳回升。“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9月24日,央行全面降准50BP,释放万亿流动性,降息政策利率20BP,释放稳增长信号。潘功胜行长多次表态年末仍可能有25-50BP降准。预计明年更大力度降息降准,坚持支持性立场。可能降准降息2-3次,累计调降政策利率50BP左右,累计降准200BP左右。关注汇率稳定仍是政策重要目标。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人民币汇率空间打开。会议强调“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坚持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表明不会进行竞争性贬值态度,未来汇率空间打开,但也不会急涨急跌。“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今年2月,汇金在市场低迷时入市,助力股市回稳,类平准基金工具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目前《金融稳定法》草案已过二审,潘功胜行长明确表示平准基金“在研究”。后续或正式推出平准基金和其他创新工具维护金融稳定。立法推动建设正式的平准基金仍有必要,将更有效提振市场预期,护航资本市场。
    4 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2024年1-10月,中国消费整体偏弱;疫后服务消费热度回归常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一线城市消费弱于二三线城市;必需消费品小幅增长,可选消费品低迷。根本原因在于居民可支配增速收入放缓,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下跌导致财富效应下降,消费能力受限;消费信心不足。2024年,外部环境严峻,扩内需成为共识。具体扩内需的措施有:一是延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发放消费券。以旧换新政策促进了耐用品消费,9月和10月汽车、家电等消费增速回暖。今年中央划拨15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特别国债,预计明年促消费中央补贴金额或在3000亿以上。二是,稳住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发挥财富效应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三是,加大对重点群体和领域的支持:一是中低收入群体;二是完善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加强生育支持,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四是,根本在于改善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消费预期和信心,尤其要发挥服务业对就业的强吸纳作用。10月,16-24岁劳动力(不含在校生)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仍有17.1%;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在低位。投资方面, 2024年中央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是经济的重要支撑,地方基建投资主导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和道路运输业偏弱。主因地方财政紧张、化债拖累基建投资,而中央主导的水利、航空、铁路投资增速较高,2024年农林水利事务支出高增可作为佐证,前10月农林水事务增速累计同比10.4%,高于公共财政支出7.7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制造业投资和中央基建投资依旧是经济的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投资收益,扩大有效投资。投资领域上,更多用于“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投资优化上,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扩大专项债范围,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针对今年地方专项债前期发行不畅的问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审核自主权试点或将推开,拟落地浙江、山东等12个省份,待正式文件下发后进入实操。数据显示,2025年北京、广东、四川、湖南、河南等省市均有较大规模公路建设计划;新基建投资方面,投向水利、5G网络、数据中心等。
    五、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壮大耐心资本”,“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对“新质生产力”定义作出系统性阐述;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计划对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实施配套的市场改革。特朗普2.0预计将提高贸易壁垒,加速“卡脖子”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打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于自主科技创新,靠科技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12月5日,财政部就《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拟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的价格评审优惠,加速国产替代。2025年,以未来产业和卡脖子相关产业为重点领域,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83426.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