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11.25讲了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讲孔子的四个门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闲坐。为啥呀?闲着无事,聊聊天。孔子问他们各自的志向,徒弟们在和谐的气氛下各抒己见,各自聊起自己的志向。
这个故事发生在孔子晚年的时候。四个弟子分别是子路又名由;曾晳又名点;冉有又名求;公西华又名赤。
一日,孔子召集弟子说“我长你们几岁。不要因为比你们稍长几岁,你们就不敢畅所欲言了。平日里,你们经常抱怨,现在国家这么乱,我空有一身本领,想着做一番事业,可是没有人知道我[捂脸]。那我们今天就做个假设,如果现在有个国君想要请你去帮他们治理国家,那你们该怎么做呢?”
子路抢先回答(子路在这四个弟子中年龄是最小的,他却没有按照次序抢着回答,显得鲁莽和唐突):“如果是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被夹在两个大国之间,这两个大国又经常出兵来犯,国内因常年的战争闹饥荒。这样的一个国家,如果有人赏识我子路的话,让我去帮着治理国家。给我大约三年的时间,我可以让这个国家的人民有勇敢的魄力,并且知道礼仪之道。”
孔子听完子路的话,嘴角微微笑了一下,他对子路抢先回答,不顾次序的鲁莽举动表示不屑。次序就是“礼”,不懂先后次序如何谈礼治?
孔子接着问冉求,“你说说你会怎么做?”冉求回答说:“如果是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这样的一个国家,让我冉求来治理的话,大约三年时间,我可以做到让百姓富足。那是经济方面,至于礼乐文化方面,我自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够,应该要找一些更高明的人。”
孔子说“公西华,你呢?”公西华说“我不是事事都会,但是不会的事情我愿意学。比如说宗庙祭祀的事,诸侯会盟的事。在那些场合,我就带礼帽,穿礼服,可以在现场做个小相礼。”
“曾晳,你会怎么做?”孔子把目光转向曾晳。曾晳刚刚一直在弹琴,听到老师问他,他把琴乐慢慢收尾,放下琴,然后站了起来回答孔子说:“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个所说的方向不同。”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大家只是各自聊聊各自的志向而已。”
曾晳说“我的志向就是在晚春时节。那时春天的衣服已经织好(意思是活忙完了)。我会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去沂水(现在山东临沂)泡泡澡,在舞雩(yu)上吹吹风。和这些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一起唱这着歌,慢慢的跺步回家。我的志向就是这样。”
故事进到这里,四个门人都说了各自的志向,他们的老师听了会怎么评价呢?会在下一期笔记中继续分享。
不看这四个人的想法,你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