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语文园地一,最后一个学习的内容是《咏梅》。
读完诗,我问孩子们,见过梅花吗?如果见过,谁来说说你对梅花的了解?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见过梅花,梅花的树上有刺。
我一听,颇为惊讶,便问他,你见过梅花吗?他摇摇头,然后坐下。
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没见过梅花,但我读过一首和梅花有关的诗。
我请他背,原来是一首《雪梅》。他记得很清楚,背得也很好。
我请其他人给他掌声,并告诉孩子们,课外背背诗,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中央电视台的几个著名主持人,之所以能做到出口成章、艳惊四座,就因为他们也喜欢读诗、背诗。
既然有孩子背出了《雪梅》,那我不妨顺着往下讲讲,于是,我说,从“梅须逊雪三分白”可以推测出来,梅花是在哪个季节开放吗?
孩子们回答,冬天。
我又问,那能不能推测出梅花的颜色呢?
孩子们回答,白色。
我说,你们真厉害,能从一句诗中找到这么多和梅花有关的信息,那么,《雪梅》中还有一句“雪却输梅一段香”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孩子们回答,梅花是有香味的。
我夸赞他们,并请他们读读这首诗。
读完,说到这首诗的作者生活在哪个朝代时,有孩子脱口而出是唐朝。
我说,我们确实学过很多唐朝诗人的诗歌,但是宋朝,也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朝代。宋朝的词、宋朝的瓷器都是非常非常精美的,宋朝的绘画作品也很有特点——
不等我说完,就有一个孩子说《清明上河图》。
我夸赞他,并注意到,原本不是那么聚精会神的孩子们,这会已经很有了解的兴致了,于是,我决定稍作补充就回到教学上去。
我接着说,有一种我很喜欢的书法字体也出现在宋朝,它还是由宋朝的一个皇帝创作出来的,叫瘦金体。
听到这里,一个孩子忍不住发出惊呼声,我又继续夸,《梅花》这首诗的作者王安石也特别厉害,他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惊呼声再次响起,于是,我趁热打铁,结束介绍,开始和他们一起读诗。
这首诗的内容并不复杂,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不过,为了让孩子们对诗歌有多一些的了解和兴趣,我还是顺便补充了“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感叹,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真的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语文课,更像是一个魔法袋。
魔法袋,可以很小,小到一个汉字的由来,魔法袋,也可以很大,大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精神。
带着这样的体悟去上课,大概就不难不生出一种敬畏之心。
好在什么呢,敬畏之心,有时候,恰恰又是精益求精的力量和源泉。
这么想着,心里似乎又生出一些欣慰和释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