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时就曾开卷红楼,条件有限,从来都是读通行本,第一次翻此书并未读下去,大约十几章就放弃了,总觉费解,索然无味。那之后看到了相关的文章,每每对红楼夸赞之至,又解刨其中趣味机巧,使我又蒙生兴趣再读,这下更坏了事,我读出来的味道偏偏与众人不一,最后好歹读下来了。接着学到红楼节选课文,必修葫芦案,阅读部分更多,我常与老师所授的观点相左,那时未有底气力争。近日见张捷先生发新颖之感慨,倾佩之余,又起了一吐胸中郁结之情,故借此说出自己的读后感,望批评指正。
第一章
开篇笔者就说出真事隐假语存的构思,而后又提醒“梦”“幻”处要特别关切,这些并无异议。
我在读到说甄家是姑苏的第一等富贵望族时,开始疑惑,常识上来说,谁人不知姑苏有天下赋税十出其一的说法?文中把苏州第一富贵家,写的像个中产之家。 接下来写贾雨村与甄仕隐交往中,贾雨村穿堂过户,感觉熟的很,居然第一次见娇杏,他不识娇杏,而娇杏却早知有贾雨村其人。子不识佳人,而佳人早挂心头,整个初始的过程完全是画本传奇的标准格。两顾留情 再下来都在期待贾雨村行动的时候,贾雨村诗也吟了,情也抒了,甄仕隐就是不接茬,准确的说更像是选择性接茬,选择谈功名不涉风月,资助云云谈妥,直接就十九日黄道吉日,多写一句“算出”“查得”是否可以?其实都可,笔者为大,但这里不由让人想起林如海托贾雨村送林黛玉相似,干脆利落。关键是第二天又去请贾雨村,可见在甄仕隐看来,贾不该走。
这些困惑单独看,都能过的去,联系起来,我有另外脑补一个故事的冲动,太像一个局了。贾雨村何等的奇货可居—相貌不凡,又无亲无故,已经举人出身。比照儒林外史,各地县志,故事不该如此发展啊,所谓事出反常,我总是好奇心重。如果贾雨村第二日并未提前走,会有哪些可能呢?比如过甄府来,来个贾雨村和娇杏再会,两顾留情,两遇成亲呢?甄仕隐收娇杏做女儿,承办婚事,然后娇杏带着丰厚的嫁妆与贾雨村共赴神都,由甄仕隐再修书一封,推荐到一个权贵府里修习待考,似乎很正常,这更像一个富贵甲一方人物的心机和算计。甄费未必真废。
我大胆的设想,如果甄仕隐当真这样计划的,那么说连贾雨村住葫芦庙开始,可能就在假语存之中了,作者是在给读者一个练习题,真事如何隐,假话如何存。
我于是依照此思路,做一篇小短文,另一个侧面的写贾雨村一会娇杏。放在红楼小憩里。
1423条动态 · 4130人已加入
进入小组
搜索
娇杏大结局解析
红楼公子琏
贾雨村结局
深度解析儒林外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