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日吸引世界目光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觉得遥远的国度和自己也有一点缘分。2019年7月,犬子小学毕业,其班上几个友好家庭一行25人于当月18日赴英国旅游,历时10天。其间所见所闻历历如昨,泰晤士河畔的徜徉,白金汉宫门外的眺望,爱丁堡上空飞翔的海鸥,海德公园内高温下日晒的男女……光阴如流,转瞬三载,遇上疫情,再无出境。当时的那一帮孩子现在也升读高中,开始离开父母后的住校生活了。想起旅行期间写过几篇日记,现抄录两则于此,做一个纪念。
(一)
当地时间22日上午9:00出发,约半小时到达温莎城堡,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非常多,且须过安检,严格程度堪比海关。观看御林军表演,加上参观圣·乔治大教堂,半天时光悄然流逝。
下午进伦敦城,国内某些以国际化自诩的城市在它面前真的需要谦虚恭敬,眼前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各种语言在这里交集,各种肤色在这里辉映,各种脚步在这里穿梭,你的心头会情不自禁地雀跃歌唱!
这里的路不宽,却井然有序;这里的建筑不高,却厚重温暖;这里的绿地不多,各种鸟儿却自由地飞翔;这里的人们时尚,可古老真实的历史却不曾远去!见过大世面的美丽的泰晤士河静默地泛起波浪,依旧缓缓地向前流淌。
伦敦,我没有看到你衰败没落的迹象!
(二)
当地时间23日上午9点出发,约两个小时抵达剑桥大学。
与牛津不同,我们仿佛进到了一个乡村小镇,这里绿草茵茵,嘉树掩映,流水潺潺,有些筑构也算轻盈,不时显露出来的田园风格,似乎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花8英镑进了国王学院,见到了诗歌中的康河,软泥上的轻荇已随时光消逝,依然有那河畔的金柳,还有更多撑长篙的人,我想除了游人,应该还有许多剑桥的学子。
学院内的一座小桥旁,有一块不太起眼的石头,上面刻着那位故国诗人的诗句,众多激动的熟悉的面孔兴奋地上去与小石头合影。
我开始好生奇怪,剑桥为什么没有在此为钟爱它、痴迷它的东方才子立上一像,而且石头上只有中文,不见一点点英文注释?难道是一小撮“摩粉”与校方博弈的结果?抑或校方认为那位诗人及作品不具有广泛传播的价值?
后面去了其他包括三一学院在内的著名场所,不禁为我的先前的东方式的想法莞尔。和牛津一样,剑桥出了很多光耀人寰、彪炳千秋的人类大咖,校园内却不怎么见到他们的塑像和纪念碑,我以为,这恰恰可能代表了剑桥的某种理念或态度,不唯权威、不论资历,不固化成见,时不分先后,年不分长幼,只要有雄心和本事,任何人都可以和那些伟大的先贤们平起平坐。这样一想,剑桥能在校园一角放一块没有英文注释的石头,已经算是巨大的开恩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