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大家眼中可能确实灿烂辉煌,不置可否。能够统领一个国家,打造一段灿烂又辉煌的文明,就算再差也带领中国走向过盛世。不过,用极少数人的眼光来看,清朝内里实在是腐败至极,清同元一样都是外族入主中原。为什么我们对元却闭口不谈呢?首先,在统治时间上,元朝只存在了98年,而满清对于中原统治了270余年。时间上来说元朝更容易被人淡忘。其次,在元朝统治中,历经几任帝王,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反观清朝,只看长达150年之久的康乾盛世,也令人印象深刻。再看统治方法,元朝崇尚武力,重武轻文的后果就是文人墨客的才华得不到舒展,以至于再好的功绩都没有人能为此著书立说。而清朝的文化环境宽松,言论相对自由(前提不讨论国事)《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经典小说的出现也从侧面展示了文化的重要性,至于后来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些极端的情况,只是文化盛极必衰的表现形式罢了。最后,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们最容易窥探古代生活的一种途径。而且市面上的一些宫斗类型的作品,大都源于清朝,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朝代。这也在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清朝的印象。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编写的,明朝建立时,当然会对史书进行修改,这就让本来存在感就极低的元朝在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沙中之蚌,被厚重的尘土掩埋。而清朝距现在不过百年,历史的见证者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这些亲临的故事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这样说来对于清朝这个外族统治也更能被认同。其实在清朝统治期间,满清贵族也一直在进行汉化。
满清入关后,继承了明朝的政治体系,用明朝的管理方式和各种制度。思想教化也汉化了。清朝的统治思想也是儒家思想,也把儒家著作奉为经典,教化百姓,科举考试。
在清汉化的政治体系中,包括明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即海禁政策。不过清的闭关锁国确是没有明的海禁政策开明,因为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东部的倭国之患,而清又在此基础上防范反清复明的势力。因民族局限性作祟使中国断了与外界的交流,也断了中国本身的发展。(如果以两个人代表两个国家的话,海禁政策应为严格管控自己的东西,不让自己的好物外流,允许对方先进新鲜的观点和事物来到自己的领地。闭关锁国完全禁止所谓的新鲜事物流入自己的领地(个人观点))如此说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用数学的语言来讲就成了伪命题。因为在清朝的经济中还有一种形式叫做朝贡贸易,有史可考,顺治时期,西方国家荷兰曾与广东镇南王尚之信集团大规模贸易。乾隆二十二年,清下令对西方人关闭闽、浙、江三处口岸,只留广州一地通商,是为“一口通商”。令我们不解的是一口通商”政策施行后,非但没有减少中西方的贸易,反而显著增加了。如此说来,所谓的清朝不闭关锁国也就不存在了。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经济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要,封建生产关系根深蒂固。封建生产关系更是得到全民拥护,同时期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倒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更何况,资本主义也会危害到地主阶层的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在中国发展能使西方富强变法的资本主义是根本行不通的。当时的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奴性思想,因此,只有让底层社会认识到自己这个阶层的重要性才有利于社会制度的发展,社会要想发展首先要重视人的作用,士、农、工、商,商为最末,细观西方的发展,先发展商业,人们有了自我意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才能实现人的作用,使人上位,用商业的发展带动手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的发展。国家才可能实现长久运转。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没进去工业时代不是因为闭关锁国,而是因为商业的落后被打压而使资本主义缺乏发展的土壤。这才是使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站在5000年的礼仪文化上来看,中国文化不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对待周边邻邦,只要名义上臣服就毫无威胁,稍远的国家和平相处不来往,或采用和亲等政策维护稳定。这是中国独有的与外邦交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和西方国家有本质的区别,他们以殖民扩张为目标,到处传教文化输出,为了国家和领土而战。这种野心式扩张是中国文明中极少见的。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就算没有闭关锁国,结果也还是一样的,因为历史就是向前发展的,不存在重来和如果。对于现在来说,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话题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现在能做的就是感谢带领我们走出困境建设新家园的中国共产党。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