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是曹丕之子,曹操之孙,从小深得曹操喜爱,在曹丕与曹植争夺曹魏继承人的时候,还作为了参考:曹操在考虑太子之位时,两人不好取舍,就再看下一代,曹睿聪明伶俐,而曹植还没有儿子,所以曹丕胜出。
曹魏在曹操、曹丕手里,没人敢有二心,司马懿也只有夹起尾巴老老实实上班,怕引起曹操、曹丕在忠诚方面的猜疑,性命不保。
曹丕在与曹植争夺太子之位时,司马懿为曹丕出了不少好主意。曹丕即位后也给升了官,由参谋转向了实职,掌握了一定的兵权,曹丕出东吴时,让他留守许昌,总理后方,没有象曹操那样提防那么紧。
曹丕临终时,指定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四人为太子曹叡的辅政大臣。曹魏政权已经彻底忘记曹操要对司马懿加以提防的告诫了。
曹叡刚即位,孙权就以为有便宜可占,于八月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司马懿击退了孙权的各路攻击,斩杀张霸。当年底,曹叡封司马懿为任骠骑将军。
以前被曹丕欣赏的孟达在曹丕死后没了依靠,就与诸葛亮暗中勾结,但被司马懿果断出奇兵擒斩,随后驻军宛城。
曹睿也算明主,司马懿同样要挣表现,不然要被扣工资。只是权力比以前大了很多,从小参谋跃升为辅政大臣,掌握了一部分军权,地位举足轻重。
一部分原因是忠于曹氏政权的宗亲显贵、统兵大将以及排在司马懿前面的谋士陆续去世,
留下来的人当中司马懿的能力比较突显,不得不用;另一方面是司马懿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让曹睿非常放心。
曹丕、曹睿比较有为,但命都不长。估计基因有问题,或者有遗传病。
轮到曹睿又要死了,多想再活五百年啊。
在继承人上面,他的忧愁比曹操和曹丕还要大,因为太子实在太小,只有八岁,多么让人不放心啊。
可以托付后事的人在哪里呢?
刘放、孙资这两人在武帝曹操时就是秘书郎了,文帝曹丕时任命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遂渐掌握了机密,自己又封他们为侍中、光禄大夫,还封本县侯。这,军机政事都由两人代管,在朝臣会议上还让两人决断大事。引起了中护军蒋济的劝谏,说皇上你如此重用这两人,只怕对朝政不利。但曹睿不听,刘放、孙资也就对蒋济等人有了不满。
曹睿自感时日不多,打算让曹氏宗亲出来掌权,在自己去世后还能保住曹魏江山不变色。
计划让武帝曹操之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人辅政。
因为曹睿年少时与曹宇友善,故以后事托付。
曹睿指定的这些人当中,夏侯献、曹肇对刘放和孙资有意见。
刘放、孙资很害怕这些人一旦上台,他们没有好果子吃,就对曹睿说:燕王曹宇自知能力有限,对新任命极力推辞。
曹睿就问:“谁能担此大任?”
当时只有曹爽在旁边,本来要推荐司马懿的刘放、孙资只好说曹氏宗亲中的曹爽就可以,如果陛下不放心,那就再加上司马懿吧。”
曹睿很怀疑地问曹爽道:“你真的能担负这样的职责吗?”
曹爽满身流汗,都不知道怎样应答了。
刘放就踢一踢他的脚来提醒,让他说:“我以自己的性命来保卫社稷国家。”
曹睿听从了刘放、孙资的建议,打算用曹爽和司马懿作辅政大臣。
过了一段时间,曹睿从其他方面了解到曹爽真不是那块料,就想仍是用曹宇作辅政人选。
刘放、孙资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进宫劝说曹睿不要改主意,游走在死亡边缘的曹睿又听从两人的意见,两人要求曹睿立书为证,马上下手诏,当曹睿说我已无力书写时,两人把着他的手,强行写了诏书,拿着出了宫门,马上到处宣扬说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
曹芳即位,曹爽与司马懿辅政,曹爽职位排在司马懿前面。
曹芳以曹爽为大将军,怕他的才能不足,又拜尚书孙礼为大将军长史作他的助手。
刘放、孙资就是司马懿派来的卧底,是曹奸。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