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三两个同学发来了小练笔,谈感想。
一位同学写中秋赏月所见,开头两段很漂亮,中间叙事也没得说(同学程度很好),情感方面带着孩子特有的调皮。最后一段结尾,相对一般,更像是上文感受的重复(之前发过来的两篇周记也有类似的问题)。
中学阶段抒发感想,不建议写成日记式“我今天真开心”“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更不建议写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如何如何”,这些都是无话可说的写法,并没有真的去“想”,因而也没有什么感受可挖掘。
通常叙事类作文,建议在事件中做结,作者写出了团聚的欢欣,也细致地描写了赏月过程之短暂,也提到他人未见乐,自己得见月的窃喜与满足。此时相比月宫嫦娥,作者应该还是幸运的吧,能够和家人在一起,落在亲情主题上写珍惜没有问题,结尾也可以适当化用诗句,照应前文。
“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写中秋,写不见,结尾又想见,内容连贯,想法也比较新颖。
【划重点】思考记事之后,想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如何升华,怎样收束,做好点睛。
另一位同学的巧思体现在结构上,改同学日常积累深厚,在文章中多处引用诗句,但搞错了一个最重要的点,中秋感想≠中秋介绍,有感,有想,文章怎么写,谋篇之初就要“胸有成竹”。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交代了中秋的背景,写完了漫步河边赏月之后,转而去写李白,写吃月饼的习俗,充分展示出跳跃性思维,也直接把文章写散了。昨天咱们说到古诗中的景、境、情,就算把月夜之景单独拎出来,也该有一些感想的。
如果想挑战文化散文,在此处考可虑感想究竟是什么?《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里面有一句诗“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原文在后面写道李白,同样地可以想到古今文人墨客吟诵月亮的佳句,简单的赏月之举,便有了文化意味。
可以从古人的经历中获得感悟,可以深入挖掘对于时光的感叹,也可以去写当下对仪式感的认识。不过要提示一下,文化散文还是还有比较深厚的积累的,别写成了说理的议论性文字。
【划重点】作文不是内容的罗列,需要深入挖掘,内容上,写法上,情感上,有了思考再动笔,会更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