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县建立“1+6+N”工作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全省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现场会精神,加快落实省委政法委(省委平安办)、市委政法委(市委平安办)构建“1+6+N”工作体系工作部署,聚焦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
治XX,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法治思想,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力量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能力和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XX。
(二)基本原则
党委领导、整体联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中心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构建大调解格局,推动各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力量资源联动配合和解决途径有机衔接。
法治引领、源头治理。将预防矛盾纠纷贯穿于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全过程,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强化司法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保障作用,促进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及时处置、就地化解。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及时排查受理,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群体性和非正常上访,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托现有场所及资源进行整合,突出实战实用实效。总结矛盾纠纷化解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思路新途径,鼓励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品牌。
二、主要内容
以乡镇(街道)作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战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综合网格为单元,以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为主体,以“粤平安”为支撑,以其它政法综治和社会力量为补充,构建“1+6+N”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以及“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N”指其它政法综治和社会力量),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一)做强综治中心。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打造纵横贯通“治理中枢”的关键环节,推进综治中心与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超市等深度融合,做实集信访调处、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民政救济、司法救助、心理服务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
(二)发挥六大作用。整合基层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推动“综治”网格向“综合”网格升级,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深化“选育管爱”全链条工作机制,建强一支组织严密、素质过硬、群众满意的专兼职队伍,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统筹好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派驻检察机构等基层政法综治力量,加强诉源治理、警调对接、人民调解、群众接访、心理服务,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公安机关进一步健全完善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和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机制,支持和参与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推动完善各类非诉讼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促进各类调解的衔接联动,指导推动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工作者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审判机关加强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等协调配合,积极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完善判后答疑制度,预防涉诉信访。检察机关进一步健全公益诉讼、检调对接等制度,推动和解、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加快推广应用“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配合市里全面推进“矛盾纠纷·码上办”应用,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的动态掌握,推动先进科技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三)整合共治力量。健全群众诉求办理分流交办、吹哨报到、会商研判、评价督导等机制,形成资源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强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广泛发动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见义勇为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拓展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途径,发动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等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形成专业力量引领下的新时代群防共治模式。
三、重点工作
(一)镇村风险排查
1.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完善基层网格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工作力量,及时排查预防各类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深入推进“平安夜访”工作,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积极运用司法建议、检察建议、行政审判白皮书等形式,针对司法实践中发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或可能导致群体性矛盾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县有关单位〕
2.加强信息通报共享。县镇综治中心牵头建立健全工作信息通报机制,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定期上报工作信息,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决策部署、通报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和典型案例、交流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做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信息化建设,畅通网络信息发布、信息沟通、信息查询渠道,依托粤省事“平安专区”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配合市里总结推行“矛盾纠纷·码上办”经验,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调解,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能量在网上聚合。〔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信访局、县政数局〕
3.加强预警会商研判。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原则,由县镇综治中心牵头,定期召集相关单位、部门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工作例会,健全落实矛盾纠纷预警会商研判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分析制度,准确了解掌握基层矛盾纠纷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潜在因素,对各类矛盾信息做出迅速反应与及时处置。在重大节点和特殊敏感时期,坚持实行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着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调处,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防范在始发之时、消除在萌芽状态。〔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
4.加强联调联处联动。健全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矛盾纠纷受理调处协调联动机制,规范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分类登记、分流转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群众评价、定期回访”工作流程,着力构建“一站式”调处化解工作体系,厘清各自责任,落实具体举措,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
(二)就地矛盾化解
5.深化“平安夜访”。组织县镇两级和驻地单位副科级(含)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后备干部定期到村(社区)开展“平安夜访”,充分发挥干部下访的“调解器”和“减压阀”作用。优化现场接待、当面沟通、入户走访等方式,发挥基层网格员“活地图”优势,落实“首访负责制”,规范“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访后限期办结”流程,努力实现“事在格中办”,确保群众能够依法、理性、顺畅、有序反映诉求,促使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3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