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就业工作情况,请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的二十大对就业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通过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更多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栗战书委员长专门对做好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为促进就业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进就业各项工作,实现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新时代十年我国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先后印发两个就业促进五年规划,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部署,主动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年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就业优先导向更加鲜明。强化方向引领,将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就业扩容提质。一是创新实施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并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把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作为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的优先考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就业带动力。2012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平均每年超过1300万人,2018年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在5.2%左右。二是优化推进就业导向的结构调整。稳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明显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就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3年城镇就业比重首次超过乡村,2021年达到62.7%。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就业质量,稳定制造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协调性明显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2012年的36.1%提升到2021年的48.0%。三是加快健全就业协同的责任机制。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升格为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将就业政策落实作为财政支持的重要方向,接续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就业工作专项督查、就业工作表扬激励。

(二)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精准发力支持稳就业保就业。一是加力实施减负稳岗系列政策。打出社会保险“降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先后7次降低社会保险费率,5项社会保险单位费率由2012年的41%降至目前的33.95%;2020年疫情期间出台力度空前的阶段性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累计减免相关社会保险费1.54万亿元;2022年对部分特困行业和困难企业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对中小微企业阶段性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截至11月底共缓缴2052亿元;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截至11月底累计返还484亿元,惠及769万户企业;创新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截至11月底已发放259亿元,惠及472万户企业;出台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截至11月25日,全国共支持2.92万户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103亿元。二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丰富拓展扩岗激励举措。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5344亿元,支持地方实施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并扩大实施范围,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此外,通过税收减免、以工代训、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用工、吸纳就业。三是加快构建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服务和保障制度。首次出台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专门意见,持续细化配套举措。完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督促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支持自主选择缴费方式、缴费基数,落实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制定业务经办和征收管理规程,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出台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意见,建立“即时快招”服务模式,鼓励市场机构开展零工服务,引导自发市场规范发展,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零工专区,推动建设零工市场超3200家,日均提供对接服务超27万人次。

(三)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突出重点难点,分类帮扶、精准施策,兜住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一是坚定不移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国务院每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动,连续出台政策加力支持。相关部门、社会各界聚力攻坚,自上而下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大力挖潜基层就业空间,稳定扩大公共部门岗位规模。搭建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公共招聘网等青年就业服务平台,持续实施青年百万见习计划,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创新开展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持续开展百日千万、书记校长访企拓岗、国聘行动、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女大学生专场活动、阳光就业暖心行动等招聘活动,实施“宏志助航”、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等计划,加强困难毕业生专项帮扶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帮扶,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2012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全力稳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坚持有序外出和就地就近就业相结合,完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权益保障支持体系,推动劳务协作扩容提质,加快劳务品牌培育发展,搭建劳动者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平台,推动在重点工程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创新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疫情期间创新开展“点对点”返岗服务、“稳岗留工”等专项行动,全力保障劳动者就业增收。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527万人增至2022年11月份的3270万人,2/3的脱贫家庭实现了务工就业,务工就业收入占到脱贫家庭收入的2/3。三是不断健全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建立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及时发现、及时认定、及时帮扶的工作机制,完善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暖心活动”等专项行动,全力兜住困难人员底线。2012年以来,累计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597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31万人,城乡残疾人每年新增就业超30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四是有效保障其他重点群体就业。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强化学历提升、技能培训,拓宽民营企业、乡村振兴、基础教育、自主创业等就业渠道。做好重大改革涉及人员安置工作,140万去产能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16万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加强对生育中断再就业妇女的帮扶。五是扎实做好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失业保障扩围政策,阶段性扩大价格临时补贴受益范围至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继续发放失业保险待遇至退休,为女性失业人员增加代缴生育保险费。2012年以来,累计为8095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5550亿元。

(四)创业带动效应加快释放。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劳动者创业潜能,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一是深化改革优环境。国务院连续10年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出台试行《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提供便企利民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11月底,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到1.68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3亿户,比十年前增长2倍,支撑稳住了就业基本盘。二是强化扶持添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场地支持、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打造创业孵化基地8800多家、众创空间8500多家、孵化器5800多家,服务创业团队和企业超过65.8万家,年均提供创业培训超200万人次、创业服务超400万人次。拓宽创业融资渠道,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将中央财政贴息支持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由10万元增至2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由200万元增至300万元,放宽贷款申请条件和反担保要求,简化贷款申请流程,创业担保贷款余额由2012年末的788亿元增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2694亿元。三是营造氛围激活力。连续8年成功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持续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精心组织“互联网+”、中国创翼、创客中国、创青春、农村双创项目创意、挑战杯等赛事活动,创新创业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40005.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3年6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