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父亲: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学习了《背影》一文,鉴于年龄和阅历所限,有的孩子对上课谈到的话题还不能完全理解。课后,我布置了学生回家朗读《背影》给父亲听,采访一下父亲的感受。父亲们听了孩子的朗读,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文章的主题和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执笔,也可以由父亲自写。明天的课堂,我们继续交流分享,谢谢大家的支持!
以上是女儿学校的老师布置给孩子和父亲们的“作业”,算是一种“另类拼爹”。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为语文教材的时间至少也有四十年了,足以等待我成为一个父亲。印象中在学生时代学过他的文章还有《匆匆》、《荷塘月色》以及《威尼斯》。不过,我知道朱自清大名的时候是在小学,彼时的我根本未曾读过他任何文章,这只是当时《儿童时代》的记者张福宽在报道我们几个《小主人》报的小记者时写了一段对我文章的评价,自然是谬赞之词。
不过,高中时期写的一些文章被语文老师称赞为可以投稿登报,我倒不觉得受之有愧了。彼时的我对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可谓游刃有余,可以写那种“矫情”的散文,更擅长写那种“讥刺”的杂文。之后我就觉得一切的写作手法不过是些调味料而已,更重要的还是充实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所谓“大巧若拙”、“返璞归真”。这种变化就好比是《匆匆》、《荷塘月色》与《威尼斯》、《背影》的区别。
好久不曾动笔写这种“命题作文”了,急就章之下写了如下六百多字:
再读《背影》有感
朱自清的《背影》在学生时期的阅读和已为人父时听女儿再读时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是角度的不同,学生时期自然是以“儿子”的角度来感受“父亲”的不易和对孩子的那种不善言语却用行动来表达的爱意。
如今再读《背影》,自然更多的是以“父亲”的角色代入去读的。作为一名“现任父亲”,更能体会到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子的生活不易及个中甘苦。虽说时代不同,物质上的天差地别已经无法再去感受朱自清父亲彼时的艰辛生活,但作为父亲,还是能够共情那种对工作、生活的焦虑和对家庭及子女的关爱。譬如朱自清是祖母过世,我女儿十岁时祖父过世;譬如朱自清父亲送其去车站,我则是每天送女儿上学等等。
除了作为父亲的感悟,听女儿读《背影》时,自然也想起了我自己的父亲。我们这代人儿时的生活,在物质上也算是匮乏的,彼时在家里有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都算是“有钱人家”了。彼时作为中学老师的父亲工资也低得可怜,但父亲对我的爱护和关照仍是历历在目:每逢暑假父亲必然带我去旅游,他的厨艺也是一流的,每次在饭店吃到什么美食,一定学着做一份同样的给我们吃。送我去高考时的那份紧张,送我去大学时的那种不舍,我工作后给他礼物时的高兴,看到我成家立业后的欣慰,一幕幕再次涌上心头,顿时泪眼婆娑。
初读《背影》,仅为人子;再读《背影》,已为人父。都说“父爱如山”,但每个父亲恐怕多半都是“压力山大”,只是不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罢了。那个“肥胖的要努力爬上月台送给孩子橘子的背影”才是绝大多数父亲真实的样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