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象标识

党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象标识
   精神立则民族立,精神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艰苦奋斗,使党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反映党的品质、磨砺党的意志、激发党的斗志的伟大精神,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生成链条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民利益、满足人民需求、促进人民发展,高度认识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将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和尺度。可以说,党的全部奋斗历程,既是一部思想内核不断丰富的精神谱系构筑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矢志不渝的践行史。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以其生动表达、深刻逻辑和丰富意蕴,发挥着巨大的价值指引优势,是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形象标识。新时代,大力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人民主体观这一形象标识的内在认知,是开启新征程、推动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具象化: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生动表达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便有了崭新的格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走上了强国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对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理念、服务对象、任务目标的考察和确立中,无不体现出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的鲜明的价值取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救国救民的使命,树立起忠诚为民的感人形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中国革命的方向,开辟人民幸福的道路。早在党的一大纲领中就确立了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指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就要将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联合在一起。党的二大提出党的纲领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导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满怀共产主义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国情进行艰难探究。中国共产党充分依靠、放手发动人民参加革命,率领全国人民为争取革命早日胜利而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推翻给人民带来沉重压力的“三座大山”,使广大人民彻底获得自由和解放,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极大发挥出政党优势,因此能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培育出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树牢信仰根基,延续初心使命,体现出爱国奉献的光辉形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人民的根本利益,直面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强调“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以此回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增长需要。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懈努力,迈出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步伐。以“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主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号召的艰苦创业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大力提倡,广大干部群众显示出空前的干事创业激情,出现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批批忘我付出、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人物,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勇挑重担、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崇高精神风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方法上继续探索,表现出改革创新的果敢形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次关系到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重要抉择——实行改革开放。作为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提倡者和开创者,中国共产党谋划在前,带头在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发扬人民的主动创造精神,摸索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改革开放主旋律,把人民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推动事业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以不断更新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极大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前提和基础上,解放思想、改革当先,勇挑时代重任,展示开放包容心态,铸就了新时期的诸多伟大精神,如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再面历史新形势,开启民族复兴新征程,形成了勇往直前的奋斗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党集中力量着眼解决人民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使国家经济稳中向好,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从来就不只是浮现于表面、停留在口头,而是扎扎实实体现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渗入在复兴进程的每个环节。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养老金标准提升等实际举措,都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标所采取的务实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主体观的认知与实践已达到新境界、新高度,与之相呼应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伟大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谨记初心、勇担使命,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追求担当。
   二、深度化: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深刻逻辑
系统探究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的历史表现,不难发现,人民主体观得以产生的历史必然源自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见解,对东方大国复杂国情的透彻理解,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面把握,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深入研究,能够正确处理与人民的关系,才使得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逐渐绵延壮大,助推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持久巩固、持续提升。一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研究时的发现、分析、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唯意志论、宿命论为表现形式的唯心史观相比,马克思关于人民主体观有着科学系统的思维体系。唯心主义者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人民群众只是执行英雄意志的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不是少数英雄人物而是人民,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必定是人民。“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成来看,人民是贯穿在其中的重要主线,党始终注重关注人民的利益,体现强烈的为民情怀,如井冈山精神强调“党和人民军队必须与人民在一起”,延安精神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改革开放精神强调“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劳动精神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等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推进唯物史观,其内在要求首先便是要摆正同人民的关系。透过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深刻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54050.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3年10月13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