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党课:传承红色文化
2022年4月25日,***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传承红色文化既是牢记历史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诉求,不仅适合中国国情,而且符合社会制度设计。传承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就要结合国内和国际大局和新常态、新实践;就要从历史走进现实,实现时空转换;就要利用好网络平台、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渠道,让红色文化传承不仅作为自觉的文化理念和意识,而且成为主动的文化实践和行动。
一、传承红色文化要立足中国社会实践
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实践,我们不能局限于在文化领域寻求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要在实践中追溯红色文化的来源。任何文化都联结着特定的本体,这一本体就是此种文化产生的现实土壤,同一本体可以产生多种文化,但是不同的本体却需要不同的实践表达。红色文化联结的实践本体是革命战争,而现代人生存所联结的实践本体是和平发展,这就要求将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与现代人所处的和平发展境遇有机结合,将产生于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当前的历史洪流之中,简单地说,就是用当代的中国社会实践阐释红色文化,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传承红色文化的前提是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广泛认同,而要实现群众认同,就要展现红色文化的效力。因此,红色文化的价值不能停留在革命年代为了崇高理想流血牺牲的信念上,还要体现在新时代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里。如果在社会实践中,红色文化所描述的美好愿景没有逐步实现,红色文化就只能作为我们的历史记忆,红色文化传承就会产生危机。所以,要回到人们都认同的理想视野、回到真实的社会实践来传承红色文化,通过提高人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建构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给人民以更好未来的中国。
二、传承红色文化要做好内容创新
要想提高红色文化传承实效,就要基于中国社会实践做好红色文化内容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能转化为物质力量。”红色文化的传承本质上是价值旨趣和思想观念的代际传承。由于红色文化所处的现实土壤发生改变,传承红色文化也需要有效的代际转换,使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既保持文化精神的连续性,又体现内容的独特性与时代性。因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所以我们需要处理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要针对红色文化开展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的创新研究和阐释。一方面,要着力挖掘红色文化研究深度,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立场坚定、经验丰富、研究能力突出的专家学者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在理论层面论证清楚我国选择现有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应然性,澄清中国共产党所应担当的时代使命,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独特的精神特质,打造兼具历史厚度、思想高度、情感温度的高水平理论成果,持续释放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拓展红色文化的研究场域,深挖红色文化的时代精髓,将红色文化研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深度融合,增强红色文化精神研究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三、传承红色文化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
传承红色文化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从传统媒介向互联网平台的转换。过去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种媒介的有效性基于信息和话语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依赖于单向的传播环境。网络的出现和现代媒体的兴起,将整个世界改造成了信息场,每一个处于虚拟空间的人都既是文化的接受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多人参与、多向互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此,要将红色文化基因植入现代文化受众心中,就必须使红色文化适应当下的网络语境,实现传播途径的多维度立体协同转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自媒体和各类终端都可以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红色文化场馆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的宏大叙事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现为VR虚拟现实体验、H5动画技术等现代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微媒传播”,可以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让场景“动”起来,让故事“活”起来,让历史事件更加生动。通过对传播内容的“再包装”“再编码”,形成多维度、全景式的传播格局,通过沉浸式体验等现代的手法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情、意、信、行。这种转换不仅能体现红色文化的历史底蕴,也富有时代特色,使人在感受现代科技的先进与便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5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