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真正好书,推荐大家都去看看——要看全译本。)
提到:童年记忆很重要——几乎决定了成年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于是,我尽力搜寻童年的记忆,看我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状态。
注意到两点。
一个。我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有两个姐姐,姐姐们对我很照顾——从小我只管读书,很少做家务,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举一个小细节:即便在我已然四十多岁的今天,同桌吃饭时,她们仍旧给我添饭夹菜。
一个。我从小的偶像就是读书人,从来没有企慕过富商。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士”为第一的思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以前从来没注意,这次我注意到:在每一个读书人身边,都有一个仆从——书童或者丫鬟或者管家,负责各种杂务。
这两点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我习惯在必须的、麻烦、无趣的生活琐事上得到照顾。
生活中充满了无趣、麻烦、不得不为的琐事(例如各种办证、缴费的流程、手续),而我的生活方式似乎是:只做有趣的事,麻烦无趣的琐事由他人代做,或者推到最后来做。这就是我的习气自我。
这使我注意到,如果我有伴侣的话,ta很可能沦为我的“书童、丫鬟、老妈子、管家”。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没有类似的角色。于是,我的房间很乱、不清洁。——扫地、擦桌,都是一两周、或者自己都看不过眼了才做一次。
而我会用“平等观”等道理对我的懒惰进行“合理化”(抗拒改变的一自我防御种)。
习惯做琐事其实是很重要的。
就像围棋的官子——相比布局、中盘阶段,官子显得无趣得多,但是,常常决定了胜负。低手的官子水平都很差,往往在收官时就能损失十多目。
注:围棋一盘棋包括布局、中盘、官子三个阶段。布局需要创意、中盘需要激情,两者都充满艺术性。官子类似于打扫战场,一般只需要琐细的计算,所以显得无趣。
更重要的是,懒怠做琐事,使我养成了自命不凡的傲慢心态。
而其实我很平凡。这种自我认知的偏差,导致了我现在是一个眼高手低的生活低手。
反思到这里,我才终于落地了。
想起一些修行故事。
老和尚(忘记是谁)考验徒弟,就是让他做一些无趣的琐事。例如,把几百颗钉子分拣、排列整齐,然后老和尚一句话不说、打乱让其再来,如是几次。小和尚若是起了烦恼心,就是功夫不够。
从做麻烦、无趣的琐事开始,才是脚踏实地的修行。我以前过于谈玄说妙、凌空蹈虚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