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人民是文明史的创造者。在封建社会,人民创造了丰富的财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然而他们自己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有许多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农民的生活。
张籍(767—830),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年少时迁居至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他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生活的时代正值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因此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今天,我们欣赏的这两首诗,读来令人感到心酸。
佳作欣赏:
一、野老歌
贫困的老农人居住在山区,他耕种着三四亩的山田。
苗疏税多不得食,将官仓的粮食化为土。
年末时节,我拿着锄头在空荡荡的房间旁边耕地,呼唤着孩子一起登山采集橡实。
在西江的船上,有一位贾客带着一百斛珍贵的珠宝,他养了一只狗,这只狗长时间以肉为食。
赏析:
在山中贫困的农民家庭,只有三四亩山地可以耕种。由于山地贫瘠,种植的作物收成很少。这些农民可能是深山中的居民,也可能是为了逃避战乱而躲进山中。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希望能够避开官府的苛捐杂税。然而,唐王朝当时正面临着多种困难,财政紧张,封建剥削无处不在。
“当税过多,农民无法维持生计,他们的努力最终只能化为泡影。”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农民辛勤劳作,将土地变成了丰收的粮食;另一方面,官方却轻易地将这些粮食抛弃,毫不顾及农民的辛苦。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农民被剥削的痛苦,也表达了他们看到自己的心血被践踏时的痛心。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辛苦劳作一年的老农,得到的是“空室”,他一无所有。然而,老农并没有放弃希望,他知道生活的艰辛,但他依然坚持努力。他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找到了其他的生活维持方式。
虽然老农已经衰老羸弱,但他并没有束手无策。他利用自己多年的农耕经验,开始种植一些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特殊作物。这些作物不仅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老农通过精心的管理和耐心的耕作,成功地收获了丰富的农产品。
老农的儿子也积极参与到农田的管理中。他们一起研究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不断改进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他们还与周边的农民合作,共同经营农田,互相帮助和支持。
除了农田,老农还利用自己的手艺和技能,开展一些小型的手工制作。他制作简单的农具和家居用品,然后出售给周围的村民。这些手工制品虽然不是大规模的产业,但能够为老农提供一些额外的收入。
老农和他的家人虽然生活仍然艰辛,但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维持了生活。他们不仅通过农田的经营获得了丰富的农产品,还通过手工制作获得了一些额外的收入。尽管他们依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着。
“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这句话虽然跳跃性很强,但却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来自长江西面的富商,他们的船上装满了珍贵的珠宝,用斛来计量。更令人惊讶的是,船上养的狗竟然长年吃肉。这种情况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狗的待遇比人还要好呢?这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这首诗似乎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些事实,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就像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然而,它深刻地揭示了现实,让人感到心酸,引发了深思。
二、牧童词
远望牛群,环绕村庄,禾黍丰茂。
在池塘中,一只饥鸟啄着牛的背,让我无法开心地耍弄农田。
草原上牛群散漫,一只白色的小牛在芦苇丛中鸣叫。
相隔堤岸,吹拂着飘落的叶子,仿佛与它们成为了朋友。同时,还有人用长长的鞭子发出了三两声鞭响,似乎是在鼓励着他们。
“牛牛食草时要小心,不要碰到官家截下的角!”
赏析:
“远放牛,绕村四周禾黍茂盛”,因为村子四周的庄稼长得茂盛,为了防止牛吃掉庄稼,牧童将它们远远地放入陂中。农家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珍惜庄稼。
“在池塘里,饥饿的鸟儿啄食着牛的背,让我无法在田地里嬉戏。”这是一个牧童的声音,他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却因为牛背上的鸟儿而不敢玩耍,只能忙着赶走它们。
乌鸦为什么会啄食牛背呢?据说这是因为乌鸦喜欢啄食腥味的腐肉,而牛身上的伤口往往会有腥味,所以吸引了乌鸦前来啄食。有时候,牛背上的伤口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劳作和运输而导致的,这使得牛的皮肤受到磨损和感染。乌鸦能够察觉到这种腥味,并以此为食。这种现象并不常见,但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可能会发生。
“沿河的陂岸草丛茂盛,牛儿们自由自在地在其中行走,吃着美味的草。”一只小白牛特别调皮,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高声鸣叫,似乎是想与其他牛儿进行一场友好的战斗。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两声”,牧童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吹着口哨,卷起芦叶,仿佛在呼唤他的伙伴。他立刻跟着吹起口哨,回应着那个熟悉的声音。同时,他紧握手中的长鞭,轻轻抖动,向牛发出警告的信号。
“牛牛食草莫相争,官家截尔角上银”,牛啊牛,你们尽管安心吃草,可千万别争斗,否则官府会来割下你们头上的宝贵角。
牧童以官府来吓唬牛,可谓巧妙之举,通过轻松调侃,揭示了当时唐王朝腐朽黑暗的现象,寓意深远,充满了讽刺意味。
感悟:
阅读了张籍的这两首诗,我不仅对古代劳动者充满了同情,而且更加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
几千年来,皇粮国税的制度已经被废除,农民们在耕种土地时不仅仅是进行机械化的操作,还享受到了种粮直补政策的支持。
如今,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他们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牧童放牛的场景,而现在他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政府为了保障孩子们的教育权益,提供了补贴,使得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政府还每天发放营养餐,确保孩子们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这些改变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健康的饮食,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今对比,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相信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来到一个遥远的古代村庄。在这个村庄里,生活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名叫李华和王明。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充满了艰辛和悲惨。
李华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每天清晨,她就起床准备照料家务。她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却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王明是一个勇敢的男子,他每天都要外出劳作,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然而,他的工作条件恶劣,工资微薄,经常遭受欺压和剥削。
尽管生活艰难,李华和王明却从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会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心声和梦想。他们用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将自己的悲苦与对幸福的渴望融入其中。
然而,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如今的我们已经迈入了现代社会,享受着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再为温饱而忧愁,不再为生计而奔波。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回望那些曾经的悲惨生活,感受着现在的幸福。让诗词的描述成为故事,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珍惜眼前的幸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美好。
你对张籍的作品有什么看法?欢迎分享。
在追寻古诗词的旅途中,我们一同探索智慧的海洋,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6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