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报告:加强城市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布局建设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场所。它是根据特定的主题创意,主要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文化陈列以及高新技术等手段,以虚拟环境塑造和园林环境为载体来迎合消费者的好奇心,以主题情节贯穿整个游乐项目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将之视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魅力、增强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目前主城区拥有龙湖公园、舜耕山公园、八公山公园、八仙阁公园、上窑公园、卧龙山公园、八公山地质公园、南塘公园、十涧湖湿地公园、老龙眼湿地公园、大通湿地公园、五一公园、淮河公园等10余座综合性和生态开放型公园,公园面积总计约2000公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布局不够合理。虽然我市公园布局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服务半径要求,但分布情况并不理想。田家庵区作为中心区,公园分布数量明显多余其他区,不仅有我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龙湖公园,还分布着淮河公园、老龙眼湿地公园(泉大资源枯竭区生态修复工程组成部分)、舜耕山公园(与舜耕山风景区融为一体)等生态开发型公园。西部的谢家集区、八公山区除了八公山地质公园(与八公山风景区融为一体)、卧龙山森林公园外,仅有一座面积较小、设施陈旧的八仙阁公园;大通区境内也仅有大通湿地公园(泉大资源枯竭区生态修复工程组成部分)和五一城市公园;山南新区目前除了中央水系公园和烂尾的志高动漫园(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外,尚无一座综合性公园。与省内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等市相比,我市公园建设布局不够均衡,特别是合肥市每个区几乎都分布一座综合性公园,而生态型公园、游园等则遍布城区。与我市近邻的蚌埠市,主城区分布着三座综合性公园,高新区分布着一座综合性公园—张公山森林公园。从调研来看,我市城市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布局建设情况在全省均处于中等偏下位置。十年前,皖北的阜阳、宿州、淮北在公园建设方面还远不及我市,但现在已呈赶超之势。公园分布不均衡、总体数量偏少,与我市产业和城市发展现状密不可分。我市是一个缘煤而兴、以煤电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随矿建镇,城市呈点状、带状分布,城乡交错比较突出。城市建成区的高度分散使得我市城市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城市规划的实施难度较大,而公园的布局建设又与城市的规划建设水溶交融、相互影响。众所周知,我市西部城区和大通区均属于老矿区,城市建设严重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导致公园的布局建设明显不及中心城区。随着五大发展美好淮南的持续建设,各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必将日趋缩小。特别是,近几年我市东部城区借力高铁高速和东进南扩战略,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而西部城区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无缝对接、融合发展,也必将加速提升其经济规模——这些都将为城市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的布局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2、建设理念亟待创新。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市民需求的满足程度。它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公园建设全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更优美的人居环境。目前,我市在城市公园设计、建设中还未完全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我市不少公园的草坪上都插着一块“禁止践踏草坪”的木牌。而在很多大城市,草坪上人们可以随意玩耍,甚至可以举办篝火晚会和野餐活动。城市公园不仅仅是公共景观,它还是人们参与公共活动的平台和载体,公园的“公”字就表明了它的公共属性。但在我市公园中,能明显感觉到人们对景观的创造参与程度还不够,人们在公园里只是作为一个观众观赏景色,而没有参与到公园景观的规划和建造之中,人的主体性、创造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城市公园的实际意义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而忽视人们的行为和活动需求。如:龙湖公园仅在主入口处设置了残障人士通道,而从其他侧门残疾人士都无法通过;有的公园垃圾箱数量不多,且摆放不科学,大多设置在园内道路两侧,在儿童玩耍、聚集的区域较少见到;公厕数量偏少,在我市最大的龙湖公园内仅有2座公厕,而其他公园也仅有1座公厕,在人流量高峰时入厕极不方便。而作为公园的主力人群,适合老年人的设施也总体偏少,老年人除了玩玩为数不多的健身器材,就是散散步或在树林里打打拳。此外,综合性公园中经营性项目较多,占据了大量的公共空间,如龙湖公园内几乎遍布收费项目,不仅动物园、植物园收费,其他经营性项目全部收费,导致公园内可供人们免费游玩的地方太少,改变了公园的公益属性,很多市民对此颇有微词。
3、管理水平总体偏低。目前,我市城市公园中除龙湖公园设施相对完善、环境相对优美外、管理相对成熟外,不少公园存在设施维护差、环境质量差、景点档次低等问题,如八公山区的八仙阁公园不仅景区面积小、设施陈旧,水体质量也亟待改善,水池内的换水设施损坏多年,形成死水,水体发绿、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景区内的长廊、座椅、石凳等长期无人保洁,整个公园显得破败不堪。而在建的公园也好不到哪去,如:位于田家庵区与谢家集区交界处的十涧湖湿地公园,其“国家湿地公园”的名称早已由国家住建部下达,但由于我市于2013年全面废除了BT建设模式,导致投资方深圳安防集团撤资撤人,公园建设陷入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6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