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使命。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手段缺乏创新性、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等实施困境,与引领大学发展的元素有效互动融合不够、与实践体验渗透不够、与生活气息贴合不够、仪式功能发挥不够等问题,在实践中亟须理念和实施机制创新。如何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叉融合,如何在培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再认识、再发掘、再提升,如何通过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是理论和实践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融合深入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深入发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功能,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育机制。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起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悠久文化。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给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的倡导都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助人为乐、团结友爱、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超越时间和空间,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于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领域,孕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代代中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生根,并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流根脉。任何价值观都是历史的和具体的,扎根中华民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了我党在多年实践中的经验,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时间传承意义上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演变的产物,同时也是对人类先进文化元素吸收借鉴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践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与中国当代的国情相结合并不断与时俱进的结果。***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与新时代的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又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本来”,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的思想资源,立足时代继承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同时,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运用现代化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文化动力。长久以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都没有很好地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将其中所体现的优秀价值观念通过新媒体、电影、电视剧等媒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到高校学生之中,并与之形成强烈的思想碰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既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又能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动力,在思想领域重点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阐发核心思想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近年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广泛重视,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的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育机制的现实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融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机制,可遵循以下几点。
1.育人共识,践立德树人之根。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育过程中,高校应不断完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6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