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主题知识竞赛暨2022年全省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网络直播圆满落下帷幕,现场氛围浓郁,6支参赛代表队争先恐后、激烈角逐,经综合评分,最终评出各代表队排名。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我也深切感受到学好法律是用好法律的基础,必须以积极主动姿态融入到学法、守法、用法大流中,争做新时代遵纪守法公民,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但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学法如同“嚼蜡”一般,枯燥而无味,法律如同摆在他们身前的“巨人”一般,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很有必要利用“土家话”“乡土情”“泥土气”充分包装法律,让高大上的法律尽显“土气”。
善于用“土家话”打破学习壁垒。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由于民族不同、国度不同,语言便成了交流的一大隔阂。因此,变“晦涩难懂”为“浅显易懂”,变“书面语言”为“方言”,达洗耳恭听效果,使愿意听、能听懂、能理解成为群众学法的常态,让心灵相犀、认识相通。把法律的威严涣然冰释,群众敢于接近它、感受它、利用它。此外,为群众当好“翻译家”,利用好“家乡话”,巧妙化解本领恐慌,寻求法律宣讲的最佳方式,拿捏法律与群众言语习惯的最佳契合点,在宣讲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把法律送进寻常百姓家。
培养好“乡土情”点燃学习热火。情感是唤起共鸣的最佳方式,是凝聚共识、促进团结、统一认识的良好途径,是连接百姓与公仆的纽带。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培育一代情。法律工作人员要设身处地,学会随时切换角色。理解好、感悟好、培养好自己的乡土情结,把传统文化融进法律讲堂,让法律讲堂成为精彩纷呈的“看戏场”。讲述好群众熟记在心的传统故事,把故事中的法律精髓提炼总结,让法律讲堂成为趣味横生的“故事会”。把家乡的发展历史作为知识主线,让法律讲堂成为幸福美好的“回忆录”。激发群众对法律的好奇心、求知欲,用真挚情怀点燃学习激情。
沾染尽“泥土气”扎深学习根脉。气质是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是不动声色传达信息的有效媒介,是人生经历的累加所得。法律的制定目的不是用来束之高阁,而是用以指导和约束人的行为的有效方式,司法者也不以惩罚为目的,而以教育预防为主。因此,广大普法人员既要有渊博学识、高深造诣,又应俯下身子,肯让双脚多沾泥,主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和群众拉家常、问冷暖。深入到群众活动频繁的田间地头,和群众聊农耕、问收成。把法律学习场所搬到与群众最贴近的地方,把学习内容融入到“耕田”“织布”的琐碎事务中,让学习根脉扎得更深,让学习养料补得更足,让学习大树长得更茂。(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医疗保障局 杨兆芬)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