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关于人工智能交流材料
***总书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贺信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新趋势,把握技术革新带来的新机遇,主动尝试、大胆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一,将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着力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运用,注重智能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加快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将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拓展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在师生之中的应用范围。其二,将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把此项工作提升到战略工程和政治任务高度。当前,受到国内外多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和观念容易产生扭曲,而智能个性化教育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要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量身打造、精准服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2.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需要人工智能的辅助和支撑。目前已经颁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从战略规划上为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绘就了发展蓝图。人工智能涵盖了虚拟现实智能、语言图像处理、跨媒体分析处理等新兴技术,运用上述技术采集师生参加学习、工作、活动等行为轨迹数据信息,并将其纳入大数据库之中,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师生行为规律和思想动态,及时对异常状况做出分析研判、风险评估、监督预警和应急处置。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助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工智能设计与应用者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工智能开发和设计人员进行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引领,引导其将主流意识形态嵌入人工智能设计框架之中。
二、人工智能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人工智能无法精准描述人类价值观与真实情感。一方面,机器学习算法与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情感机器人的成功研发与使用,赋予了机器人人类式的情感功能,提高了其在模仿、表达、理解、识别、扩展和延伸人类思想情感方面的能力,使机器人能够根据人脑区域活动特点及规律,以及表情、行为等外在显性因素,来综合预判人类的思维与情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人类意识形态、情感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大脑特有的思维模式,仅仅依靠过往数据分析与预判,这就会导致其在精准刻画人类价值观取向时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学生在利用新平台、新技术学习的过程中,直面软件与终端设备的时间日益增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的频率逐渐减少,弱化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意识形态的了解。人工智能无法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情绪变化,不能对其价值观做出正确引领,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正确发展的轨道。
2.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带来的冲击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不具备良好的智能素养,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节奏。教学缺乏创新,技术手段落后,满足不了学生对“新”(世界格局新变化)、“潮”(重大事件新观点)、“热”(社会前沿新热点)知识的汲取,仍然采用“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深邃的思辨习惯。二是人工智能弱化了教师的角色。人工智能在提高智能化教学水平的同时,迫使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数字原住民”的需求。由于学生喜欢高效快速地获取信息,人工智能有效满足了这一需求,教师便不再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3.不同人工智能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集成应用受到限制。人工智能采集的数据信息通常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在各种应用系统之中,但各应用系统间的协同融合还不够充分。一方面,目前人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7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