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案例选登
一、背景介绍
2017年音乐舞蹈学院党委发起“导读工程”,郑小音之《为你读书》便是音乐舞蹈学院导读工程平台孵化出的一个新的学生工作特色项目,主要是为了建立信息化导读导学平台,实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导读导学新形式,引导学生把日常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聚焦到阅读经典和学习专业前沿知识上来。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学院成立新媒体工作室,指定专人负责,组建团队,将原有微信公众号进行改版升级,并将抖音账号、校园内网、外网、快手短视频的相关账号进行整合,统一监管,学院“郑小音”新媒体矩阵正式形成。
二、主要做法
(一)结合专业学习,构建网络育人新模式
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思政育人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以网络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坚持以“读观演创作”为引导,根据专业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持续开展手工作品展、图书“导读”工程。在播音与主持艺术开设《郑科朗读者》《为你读书》《经典诵读》等板块;在音乐学、表演艺术专业持续开展声乐器乐“展演”、毕业演出“汇报”系列活动;在舞蹈编导专业开展舞蹈创编展示、技术技巧比拼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青年学生对互联网,尤其是手机上网的信任度、依赖性,评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变得越来越高,“青年人在哪里,思想引领就在哪里”。
(二)融合实践教学,建立网络育人资源库
以学院“N+3”实践育人模式为抓手,将学生思政工作融于教育教学。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有管乐团、民乐团、曲艺团、舞蹈团、合唱团、电声乐队、播音主持、喷空校园、德睿筝乐团等多个实践教学团队,学生们可以达到“台上能编、台下能演、后台能操作”三种能力。编创了多部专业特色的剧目,如《我们都是志愿者》、快板剧《青春使命》、舞蹈《步步声响》、原创朗诵《今天我们将要告别》等优秀作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院风。学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专业建设活动,为网络思政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与素材,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构建了网络育人的新模式,保障了网络教育的运行平稳化。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网络育人新力量
学院通过政策引导、培训提升、技术支持、典型示范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骨干。在指导新媒体编辑、开展思政课授课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并积极在网上发声,在网络上指导学生学习;加强培训,负责每日的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内容推送,在更好地进行学院思政宣传教育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遴选网络评论员,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空间。目前,线下主要载体是音乐舞蹈学院“郑小音”服务团队。包括辅导员团队、新媒体工作团队、郑小音党员先锋队、郑小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多个群团组织,他们把“郑小音”穿在身上、装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中,他们的事迹通过线上“郑小音”新媒体矩阵平台进行发散和传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材料来源: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
(四)拓宽宣传途径,构筑网络育人新载体
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效力,顺势而为,精心谋划,加强新媒体建设,积极探索校园新媒体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利用好两个载体,精心选用有思想、有价值的校园题材,积极构筑内容新颖丰富、风格高雅清新、深受师生喜爱的新媒体思政载体。搭建音乐舞蹈学院“郑小音”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头条等融合平台,其功能是通过线上阅读的推广和延伸、视频素材的收集与传播等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的方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吸引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目前线上已经开辟了《党建动态》《学院动态》《就业动态》《教研视窗》《为你读书》《领学新思想》《致敬先辈红色经典诵读》《名家作品赏析》《心灵驿站》《榜样之星》等十几个活动专栏,吸引了一大批固定粉丝。
三、工作成效
新媒体作为一种便捷化的信息传播平台,不仅要求传播速度迅速,更要求传播内容的可靠、精准。“郑小音新媒体矩阵群”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搭平台、促融合、抓创作、强管理,推进思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郑小音”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根据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学院成立了“郑小音新媒体工作室”,工作室明确岗位职责,指定专人负责,配备指导教师。把学院内网、外网以及抖音、微博等宣传媒介一一进行整合,纳入郑小音新媒体矩阵,形成了以微信、微博、抖音为核心的多位一体、联动传播、融合发展的思政教育传播新格局。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搭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及时把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线下传统活动在线上进行宣传、推广。近两年内网上传新闻300余篇,官网采稿量达148篇,新媒体推送数量达700篇,视频达139个。
(二)“郑小音”衍生出许多优质高效网络育人产品
1.郑小音之《导读工程》(2017年开始,持续开展至今)
导读工程是我校推进阅读推广的全新模式,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读书方案,在老师的引领下,建立师生共读机制,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从引领走向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导读工程由调研掌握需求、专家会商评审、定制个性书单、建立读书档案、依托社团组织、拓展开放平台等流程,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分院教师、教研室对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的需求;建立“阅读起跑线”师生交流平台,通过交流群开展阅读推广、新书目的荐购、书目发送、阅读交流等工作的开展;建立分院老师个人图书电子档案,了解每位老师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编制专业课程、文化素质教育名著导读必读书目,由分院教研组专家、教授根据学生专业和教学需求编制导读书目;成立导读工程阅读推广群和学生笃学协会,来引领和督促阅读计划的实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7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