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45篇)
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要有恒心和本领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及《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教育培训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和“点石成金”的本领。
首先要明确学什么的问题。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迭代,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工程,干部教育培训要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要聚焦党和国家事业新目标新部署,不断适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需选教、按需施教,弥补干部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切实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
其次要明确怎么学的问题。延安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开设各类学校,形成了“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良好学习风气。干部教育培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慢慢熏陶、逐渐内化的过程。要在做好组织调训、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等集中学习基础上,着力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引导干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宣传面、覆盖面,促进干部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转变,确保干部随时随地在线“云学习”。
最后要明确怎么用的问题。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学习不是为学而学,而是在于推动工作的发展。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合力,用实际工作检验和深化理论知识。点石成金,真正把学到的方法、知识运用到解决民生实事、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去,从而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量身定制”让干部教育培训“精准有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讲话,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各级组织部门要抓实抓细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因人而育、因势而教、因用而学,为干部成长“蓄势赋能”。
坚持“因人而育”,让干部教育培训更“精准”。开展教育培训,就是要为干部补短板、强弱项,增才干、长见识,如果培训内容“一锅炖”“一刀切”,乡镇干部和部门干部一个样,农村干部和机关干部一个样,既不能调动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无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最终训而无用、训用脱节。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综合干部职务职级、行业类别、岗位特点、年龄结构、兴趣爱好、学历学位等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以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主导,兼顾干部个人实际需求,广泛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研,采用“点题培训+点名调训”的方式,变“固定式”为“点单式”,为每一名干部量身定制“培训套餐”,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精准性。
坚持“因势而教”,让干部教育培训更“鲜活”。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课题和广大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需求,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把握时代特点,以时代为观照,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建设全局中精准定位、科学谋划,充分体现时代性、全局性、综合性。干部教育培训的背景是时代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干部需要具备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所以教育培训内容不能“年年岁岁花相似”,不能“套模板”,不搞“老一套”,增添“新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既要以热点为依托,在大背景下制定培训课程,也要以需求为导向,让培训内容更符合组织需要、干部成长需求。
坚持“因用而学”,让干部教育培训更“有效”。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方式,对干部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质进行提高和改进。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补短、固长,既要打造“理论课堂”,引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深悟透、学懂弄通上下功夫,也要拓展“一线课堂”,把干部放在艰苦复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上壮筋骨、长才干,做到真学深学、活用善用。要找准教育培训的落脚点,不能“一训了之”“训前训后一个样”,要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培训成果,把视角放在课堂外,看干部在岗位上知识运用的程度、真抓实干的力度、为民服务的温度,以此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效。
干部教育培训要“铸”“赋”“固”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讲话,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新征程新使命,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聚焦“主题主线”,因人施策、因需施教,以“信仰信念”铸魂、以“实干实效”赋能、以“自律自警”固堤,让干部教育培训联系更广、更密切,问学更深入、更彻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
以“信仰信念”铸魂,筑牢理想根基。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从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批觉醒者,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序幕,到如今的千千万万共产党人,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们前赴后继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火种”撒播到中国大地。信仰是立党之本、兴国之基,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团结凝聚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这既是“信仰信念”的呼唤,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要求。
以“实干实效”赋能,锻造过硬本领。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实干是展现青春搏击的最好力量。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伟大的号召、这是前进的号角,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干部教育培训正逢其时,意义重大,通过依托党校主阵地为载体,针对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的特点和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需施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做到学习“量体裁衣”、培训“有的放矢”,有效消除党员干部“本领恐慌”和“知识短板”,提升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本领。
以“自律自警”固堤,锤炼扎实作风。“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各地党校要力戒形式主义,勤俭规范办学,全力营造干净清朗的学习氛围,把严抓严管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广大党员干部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滋养心灵,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持之以恒地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勇于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审视自我,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严守**法规,强化自我约束,自觉净化“朋友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克己慎行,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党员、好干部。
张弛有“度”激活干部教育培训“一池春水”
没有干部培训,就没有事业发展。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组织部门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精准把握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和本质属性,加快构建培训内容有热度、授课形式有新度、成果转化有力度的干部教育工作体系,张弛有“度”激活干部教育培训“一池春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目标导向“有精度”,教学内容有效供给。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只有端起“需求视角”,摸清干部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才能实现教与学“供需匹配”。如若还是按照“开大班、上大课”或内容需求“两张皮”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只会因“供需错位”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要树立“靶向思维”,分门别类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及时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有效结合,强化与干部及所在单位之间的协调会商,科学研判分析,确保摸清找准干部短板弱项和课程需要。要丰富完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着重在教学内容供给上下功夫,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计划,丰富完善统编教材,条分缕析进行授课,着力构建形式开放的、内容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教材体系。
授课形式“有新度”,培训方式灵活多元。不断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当前,部分地方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还是习惯采取“你讲我听”“大水漫灌”等传统教学老路。想要干部教育培训“鲜活”起来,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培训方法,灵活多元培训。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方法,主动把课堂搬到房前屋后、接入移动互联,实现教育培训由“集中教学”“照本宣科”向“流动讲授”“云间课堂”转变,让科技手段成为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质效并增的新引擎。
成果转换“有力度”,学用结合辩证统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落脚点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用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参训学员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为指引,有计划、有目标地向书本学、向课堂学、向实践学,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确保学出理想信念、打开工作视野、提升看家本领。组织部门要注重干部培训跟踪问效,坚持在抓常和长抓上下功夫,以制度管长远、固根本,全方位考核干部训时学习成效,多层次查验干部训后学习成果,及时将干部教育培训成效与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着力锻造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实”字文章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组织部门要切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实”字文章,努力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紧扣发展主题,培训需求要“实”。培训内容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培训目标实现和培训效果达成。要按照“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要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原汁原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就跟进到哪里,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同力。要尊重干部的主体地位,根据干部自身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需要,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职务职级对干部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培训,提高履职担责的能力。
突出灵活多变,培训方式要“实”。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步骤。干部教育培训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更要在培训方式上保持动态更新、推陈出新。要鼓励干部教育培训创新方式方法,把课堂讲授、集中研讨与模拟现场、亲身体验结合起来,推行“教学课堂+现场体验”模式,让城市街区、田间地头、改革前沿成为“课堂”,让土专家、田秀才、先进模范和专家学者一起成为“教师”,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要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数字化水平,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入脑入心、见效见行。
力求学有所获,培训效果要“实”。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用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始终坚持从严治训,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用完善的机制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把纪律教育贯穿到干部培训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划好培训底线红线。要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跟班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近距离、多角度如实记载干部训前、训中、训后的情况和考核结果。要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将之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要久久为功严加督促,持续加强帮扶指导,帮助干部应对能力危机、努力克服本领恐慌,着实提升党员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
干部教育培训“对路”才能“对味”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树立系统观点,一体化做好“抓点”“连线”“拓面”工作,做到“有形”“有料”“有效”,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聚焦“有形”抓统筹,抓好“培训什么”与“谁来培训”之点,做到丰富多元、有的放矢。要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党规**等内容作为“必修课”,采取“理论宣教+实地观摩+研讨交流”多元模式,通过深学透悟、交流感悟、分享心得,强化政治历练、党性锤炼,不断提升干部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水平。要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政治把关,选优配强师资队伍,科学设置课程,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要丰富教师资源,选荐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实干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业务精兵上台授课,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聚焦“有料”抓谋划,连好“短板弱项”和“培训内容”之线,做到精准对接、精确融合。教育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干部教育培训也同样如此,只有将“缺什么”“需要什么”和“补什么”“培训什么”精准融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教育培训功效,提高干部综合能力。要坚持需求导向,按照“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求、意见建议,精心设计贴近基层实际的实践课程,变“固定式”培训为“菜单式”培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要聚焦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干部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
聚焦“有效”抓落实,拓展“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之面,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衡量干部教育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用结合是否紧密,干部能力水平是否提高,现实问题是否解决。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课题,组织干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看、集中交流探、反复论证研,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提出对策。要聚焦中心大局工作,在重点片区项目、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群众一线、农村社区网格治理等领域开展实战演练,增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全方位磨炼干部看问题的能力、走基层的脚力、察民情的听力、谋发展的脑力。要加大考核评价力度,对干部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学习成效、遵守纪律、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记录,作为培养、考察、识别、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干部教育培训需“学而信、学而新、学而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讲话,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各地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要让受教者“学而信、学而新、学而行”,切实让培训成效转化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助力强国建设的十足质效。
聚焦主题主线,在凝心铸魂中筑牢“学而信”的堤坝。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通过干部教育培训促进事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有效开展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切实用好理论学习这个思想武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题主线,坚持双向发力,既要着力强化政治训练,也要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在淬炼党性、锻造作风、提升政治“三力”、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上精准发力,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强化党章党规**教育、加强党的宗旨教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同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分专题分领域分类别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通识教育培训,引导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切实做到“强基固本”。
创新方法形式,在丰富载体中达到“学而新”的境界。现如今,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对提升培训质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你讲我听、你说我记”式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的需求,各地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瞄准“创新点”,力争用吸引力强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在研讨式教学中可以组织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学员分享感悟体会,交流学习心得,在“聆听”中长知识;在案例式教学中通过以案释法,加深对理论的认知程度,让正面案例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让反面案例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在“分析”中长知识;在模拟式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还原场景,让学者“身临其境”接受教学;在访谈式教学中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进行引导式教学,在对话中分享经验。除此之外,也可以把教学课堂搬到户外,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基层一线等,邀请“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作为“本土人才”,用听得懂、听得进、能理解的“方言土话”讲好讲实讲透大道理,实现从“一人讲、众人听”走向“人人讲,人人听”。同时,整合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云讲堂”,打破时空限制,让干部培训时时可行、处处能行。
树立结果导向,在赋能聚力中写好“学而行”的答卷。目前,有的地方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认为受教者“学了=学会了”,“学会了=干好了”,习惯于“一训了之”,对教育培训的“后半篇文章”该怎么写、往哪写思考得不多、研究得不深。理论学到位,关键还是要见行动,理论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施教者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把理论学习的深度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效度,把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重实践、建新功中的担当作为,引导受教者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树立强烈的“交卷意识”,明确“结果导向”,以学促干、以干践知。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把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作为最终的落脚点,要多去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收集一手资料,切实把理论中学到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在吃劲岗位、紧急关头把身份亮出来、把责任担起来、把胸脯挺起来,以此真切感悟到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干部教育培训当注重“输出方式”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用人的前提是先培养人。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已然成为培育干部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实际上就是知识的输出和接收的过程,输出方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教学过程要根据培训内容选择“输出方式”,进而激发参训对象学习热情,切实增强培训实效。
理论培训要“倾情输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党的理论教育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首先要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各类培训的“首课”,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同时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学习,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实现筑牢思想根基。要想理论学习培训能够触及灵魂、触及根本,就要坚持“倾情输出”原则,要在情感上充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性、正确性和价值性,提升站位讲好思政课,在备课、授课、结课等环节认真思考,通过灵活、生动的方式,增强学员的“代入感”“亲临感”“参与感”,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又入心。
精准培训要“靶向输出”。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干部教育培训要增强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推动“供给平衡”,保证相关培训真正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干部教育培训一般包括思想理论类、党性道德类、知识体系类、素质能力类等类型,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满足什么样的需求,选择什么类型的培训,就要“靶向输出”什么样的内容,教学过程要立足实际情况,注重遵循培训目标所指方向和培训对象所需,坚持因势而学、因人而育、因材而训。要注意避免“一锅炖”“满堂灌”“交叉化”的输出模式,教师要做到“组织要求学什么就主要讲什么,学员需要什么就重点讲什么”,确保学有重点、学有方向。
业务培训要“全盘输出”。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业务能力培训与知识普及类、应知应会类培训有所区别,纯理论培训“点到”,较为容易在知其然的前提下做到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但专业能力类、岗位技能类、履职能力类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点到为止”“浅尝辄止”“适可而止”。抓好能力提升类的培训要做到“全盘输出”“倾囊相授”“不遗余力”,充分考虑培训的时长限制和场地所有,针对能力提升需要、完成任务需要以及考核督查需要,一方面要输出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能力过硬的前提是基本功过硬,基本功扎实,其支撑起来的框架才不会坍塌;另一方面要“捞干货”“讲重点”,要将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或者能够帮助学员真正提升的内容全部输出,及时补齐补全短板弱项,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干部教育培训当求“实”向“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讲话,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踏步新征程,必须要在务实功、出实招、见实效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真正给党员干部带来新触动、新收获、新启发,为党员干部加油赋能。
因需设训“有实料”,强化质量催生“新触动”。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为党而兴,姓党是第一原则、政治性是第一属性。然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他们并不缺乏学习材料和学习重点,但因知识基础各不相同,对于略显生涩难懂的内容、知识点密集的篇章还是难以完全掌握,往往会陷入“不求甚解”的窠臼之中,久而久之便会失去主动学习理论的热情。因此,要做到因需设训“有实料”,坚持在精选培训内容上“求实”用心,坚决摒弃“大水漫灌”“填鸭教学”式的刻板学习模式,坚决避免“台上一人照本宣科,台下一片昏昏欲睡”的冷场面,真正把《***著作选读》《***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引入干部教育培训之中,通过结合历史背景、鲜活案例、生动语言,为广大党员干部来一场有滋有味的“思想盛宴”,真正强化质量催生心灵“新触动”。
因岗施教“见实招”,突出重点带来“新收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补钙、赋能、提神的“充电站”,意在输出源源不断的优质养分、产生久久不息的奔涌力量,如果培训内容乏味、方式单一、手段滞后,就难以产生入脑入心的效果。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大锅乱炖”的现象时有发生,无论干部扎根哪个岗位、需要何种培训,都一股脑地组织在一起,“教”与“学”之间呈现剥离之感,内容虽具“普适性”但却难见成效。究其原因,还是“个性化”不足、“定制化”太少的缘故,只有做到因岗施教“见实招”,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中勇于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在案例演练、研讨互动、情境模拟中回答党员干部工作中的困惑,让更多专业知识、实战经验、解题技巧为党员干部奋斗“赋能”,真正突出重点带来“新收获”。
因时而变“出实效”,引导落地唤醒“新启发”。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的重点在于转化,只有把所学所悟所获变为攻坚克难的“秘钥”、解题答卷的“良方”,方能真正在心中“落地生根”、在奋斗征途中“见行见效”。因此,要做到因时而变“出实效”,主动把课堂搬进大街小巷、放到群众家门、前置厂矿园区,紧紧围绕地区的重点工作、发展规划,始终聚焦国之大者、事业大局,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到一线调研、到一线问策、到一线解题,以火热的、沉浸的、立体的、多维的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激活干部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揣摩思考的潜力,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在解决现实课题、回应民心期待上来;同时,要充分结合课后反馈、课后跟踪、课后评估等载体,检验干部的“消化水平”和“落地情况”,真正让培训不流于形式、不止于教学,不断唤醒党员干部谋划工作、思考未来的“新启发”。
“环环相扣”解锁干部教育培训“出圈秘籍”
干部教育培训是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面对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新课题,要训前问需、训中求新、训后验效“环环相扣”,多渠道、全方位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内容及方式,打破干部教育培训“固化”模式,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准训前问需“首要一环”,以精起来的培训内容打破“同质化”怪圈。干部教育培训要做到精准,破除“百搭教程”,因业、因岗、因人精准培训,才能有效回应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真正让干部学到真本领。要以“靶向思维”为导向,根据不同职级和职务,分类集中培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建立一套有层次感、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培训制度。要打造特征明显、针对性强的干部培训课程,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真正培育出政治站位高、格局大的干部。同时,干部教育培训要以解答困惑、疏通思想困境为目标,将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成长经历的学员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区分,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精准落实,真正让干部教育培训落到实处。
把准训中求新“关键一环”,以活起来的培训形式打破“模板化”怪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充电蓄能的“加油站”“充电站”,不是那种“你讲我听”的单一“灌溉式”课堂,而是一场能吸引人、可操作、增加趣味的交流活动。干部教育培训要以“创新思维”为导向,力求形式创新多变,多层次打造出“万花筒”式的培训活动。我们要转变专请教授的倾向,邀请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商业精英等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心得和方法,激发干部的多向思考。我们要变“被动听”为“主动讲”,设置学员“微课堂”、业务大比拼等形式,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学习中深度调动干部的内生动力。我们还要不拘泥于现有资源,联合各个高校、各个地区等,开发沉浸式教学、实地参观、经验座谈会等形式,借助“他山之石”来雕琢高素质的干部。
把准训后验效“收尾一环”,以实起来的培训效果打破“形式化”怪圈。干部教育培训要以“答卷思维”为导向,建立健全培训验效机制,将教育培训评价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推动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要细化培训考核规则,整理一套可视、可感、可评的合理办法,以更加合理科学的结业考试、毕业答辩等方式,量化分数,达到严进严出的效果。同时,要注重训后验效,将定期督查和实地暗访相结合,观察落实情况、看变化、看实绩,将培训内容与工作实绩挂钩,综合学员培训期间考勤、理论学习等整体表现建立评价档案,将培训情况同干部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作为能上能下、交流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充分运用到干部评选评优、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等工作中。只有真正培养出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干部,才能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让青年科技人才“破圈出道”
青年人才强,国家发展强。***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宝贵资源,要抓好引才、育才、用才各环节,为其“铺路搭台架梯”,让青年科技人才“破圈出道”。
打好理论武装的“地基”,破“信仰不牢”之圈,让青年科技人才理想信念“出圈出道”。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不仅需要青年科技人才练就过硬本领,更需要他们坚定为党工作的理想信念。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就要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把“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当作青年科技人才赓续传承的精神源泉,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坚定为党工作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时刻心怀“国之大者”,明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以此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让他们坚定为党奋斗、为国争光、为民奉献的信心、恒心和决心,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点燃科技强国的信念之火、青春之火。
搭好能力淬炼的“舞台”,破“成长不足”之圈,让青年科技人才业务水平“出众出色”。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科学研究潜能爆发的“黄金期”,培好育强青年科技人才是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为科研工作贡献力量的关键。要对科技人才多支持、少干预,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体系,统筹解决人才与教育、科技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要针对青年科技人才擅长的领域,精准识才、精心辨才,提供关键岗位,为他们完成科研、推进项目、成就事业提供支持,最大限度把其专业素养、科研能力转化为科技成果产出的动力。在重大项目实践中,为他们创造参与重大课题、境外学习提升的机会,鼓励资深专家和青年科技人才“结对子”,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快速锻造出能拼能闯的“硬肩膀”。
架好选贤任能的“梯子”,破“动力不够”之圈,让青年科技人才作用发挥“出效出彩”。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用好高水平科技人才,既要用事业感召、精神鼓励,更要重视创新激励。要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理念,并舍得投入、大胆投入、有效投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投入机制,把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所需的机器设备、活动组织、科研费用,作为重点投入经费保障到位。同时,落实好荣誉激励等措施,打破“均衡分配”“论资排辈”,不搞终身制、不贴“永久牌”,给予更多青年科技人才享有科技称号、奖励的机会。要正确评价“堪当大任”的青年人才和“术业有专攻”的“奇才”“偏才”,凝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让一切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让青年人才有更宽广的平台实现自身价值。
“靶向发力”让干部教育培训“焕然一新”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随党而兴、为党而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今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聚焦好“人”这个关键要素和资源,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焕然一新”。
以机制融合为导向,靶向施策、分层分类,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国组织会议强调要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扎实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要使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达到高效、安全、成效显著的目的,各级组织部门就必须分层分类地制定更加详实的培训方案。为此,要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领导干部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统筹办好各级党校主体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重点围绕城乡基层治理、意识形态、依法治理、应急管理等,举办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为党员干部“充电赋能”。同时,要紧扣新时代“一把手”能力需要,强化最紧缺最急需最前沿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制度,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每年对领导干部全覆盖开展履职能力、专业能力培训,着力提升“关键少数”党性修养、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
以做优课程为重点,细化举措、创新方式,丰富干部教育培训“新视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在新时代新要求的背景下,必须不断适应各种变化,提高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创新和探索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此,各地要结合培训班实际情况、学员自身职责特性和业务工作,创新培训方法,将简单以学文件、学法条、一人讲众人听的“填鸭式”“快餐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沉浸式、体验式培训模式,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培训需求。各地可整合师资力量建立微党课开发小组和情景教学开发小组,深入开发激情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理论教育系统性,让参训学员既“解渴”又“管用”,进而推动党员干部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同时,还要在干部教育培训、谈心谈话、巡视巡察、日常监督中,赋予政治教育、思想引导的内容和要求,促进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性。
以效果跟踪为牵引,量化考核、训用结合,擦亮干部教育培训“新名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是需要让干部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在实践中获取技能。各地组织部门要建立用实践效果检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抓实培训效果跟踪,可对各类培训班全程收集整理学员出勤纪律、测试成绩、结业论文、党性分析报告等情况,从在校表现、学习成效、纪律执行、党性修养和考核加分等方面对学员学习期间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以此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同时,坚持把现实表现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建立“双向选择、多方联动”的选派机制,每年有计划地遴选一批优秀干部,以“党校理论培训+实践实训提升”的方式,安排他们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一线接受实践检验,采用过程化闭环管理、跟进动态监督、量化考核任务等机制保障实践质量,促进干部学干相长、学以致用。
“精益求精”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派单”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要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确保全员培训。当前,有的地方还存在搭培训“顺风车”、搞会议“廉价批发”的现象,哪怕乘客不同、目的地有别,仍“派单拉客”“眉毛胡子一把抓”,爬梯子换横幅,拍照留存“草草了事”。干部教育培训事关为党育才,绝不能“拳无实功,一场空空”,要统筹安排、按需施教,让培训更好服务工作本身。
量身定制,明确培训计划,满载“车无杂客”。《条例》明确规定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并详细列举包括专题培训、集中轮训、任职培训在内的六种情况。能成事的第一步是找对人,若目的地不同强行“凑单”,反而“耗时绕路”,培训得不到真效果,干部学不到真东西。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如同“接单系统”,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个人特质进行全面统筹、协调谋划。既要提前调研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干部的意见和需求,在符合组织意图的前提下,科学生成阶段性培训计划,进行“精准派单”,又要精细“设计路线”,处理好工学矛盾,合理安排干部参加培训的频次,避免出现“重复培训、多头调训、多年不训”。
精准施训,配套订单课程,实现“精准导航”。关于干部教育培训,毛泽东同志指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要干部“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干部教育培训就如同干事创业“导航”,既要加强政治引领,确保航向行稳正轨;又要提升能力素养,指引路线不偏不倚。要在内容全面性上下功夫,综合考虑干部事业发展、履职尽责和健康成长需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师资、教材、经费等基础建设,全覆盖完成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等必学内容。要在课程实效性上出实招,根据干部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针对性地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课程。同时深挖本地现有资源和特色产业,结合地方实际应讲尽讲。
别出心裁,创新方法载体,谨防“原地顺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百年来,干部教育培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目标框架、阐释体系内容、创新形式做法,为完成党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服务。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工作能力实效,若只顾追求速度和数量,长期“沿用旧法”或蹭“挂名培训”,培训就成了“原地一阵风”“吹过则已”。要优化模式,探索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实地研学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特色教学品牌,谨防“一招鲜,吃遍天”。要以学促干,从填鸭式、讲授式向互动式、实干式转变,针对性开展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重要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培训,“充电赋能”推动培训成果转化应用。
“全方位”发力写好干部考察“更”字文章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程序和环节,干部考察工作历来是组织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重头戏”。组织部门作为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实施部门,要着力在考察方式、考察结果、考察效果上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干部考察走深走实。
“平时”与“年度”互补,让考察方式“更实”。坚持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将政治素质考察与干部调研、任职考察、重点任务落实督查、党内法规执行情况检查等有机结合,注重综合运用事由询问、疑点追问、交流提问、实地察问、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开展考察谈话,把考核的镜头推向“日常”、放大“过程”、聚焦“细节”,把一时表现和一贯表现统一起来,在众人的口碑中了解干部表现,力破“不到年底不考核、不调整提拔不考察”的考核考察怪圈,真正做到常态化监督、全方位考察,为干部精准“画像”打好基础。结合年度考核,开展政治素质专项考察,严格落实自查自评、正反测评、深度访谈等要求,注重从自评材料和班子成员、知情干部群众中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表现,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对干部政治素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画像”。
“定性”与“定量”结合,让考察结果“更准”。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既注重共性指标、出好“必答题”,又注重个性指标、出好“附加题”。坚持“点、线、面”结合,考人、考事、考绩并重,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详细量化德、能、勤、绩、廉测评权重,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前任基础与现任业绩、显绩与潜绩等情况。结合考察情况和纪检、法检、公安、信访、审计等职能部门反馈情况,注重吸收巡视巡查、审计、督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等成果,加强干部政治素质分析研判,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客观、公正确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次。
“激励”与“惩处”并举,让考察效果“更好”。将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第一标准,作为评先奖优的前置条件,对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为优良且敢担当、善作为、识大体的干部予以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对考察结果为合格及以下等次的干部取消评优资格。同时,对考察过程中发现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及时进行提醒谈话、督促整改或暂缓提拔;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对工作中特别是在关键时期不担当、不作为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调离岗位等处理,切实用政治素质考察“利剑”树好干部选拔使用的政治导向。通过正向激励和惩处问责并重,既惩处乱作为、问责不作为、纠正慢作为,又鼓励激励干部敢担当、勇作为,真正让勤勉干事者得到褒奖,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干部教育培训:“专”属套餐更“对味儿”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写实干部教育培训“命题文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训非其人、训非其需”,各级党组织要聚焦“专”字,定制“套餐”,让干部教育培训“供给端”与“需求端”精准匹配。
“强内容+固根脉”,打造“专醒脑套餐”,让理论学习贴近组织需求。《条例》强调:“育德为先,注重能力。”教育培训最基本的工作是要为党员干部注入精神力量。***总书记强调,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确保我们的江山不易色、政权不丢失、道路不改变。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原则、教育内容、教学途径等方面都要正确反映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落实党的要求,要始终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各级党组织要通过“铸魂工程”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不断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浅出讲到党员干部的“心坎上”,引导党员干部在“常态化”学习中知其然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字斟句酌”中品理论至味、真理甜味,深刻领悟到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信念之坚、服务之诚、发展之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淬炼“政治品格”、提升“政治能力”。
“生动讲+趣味学”,打造“专赋能套餐”,让教育形式贴近岗位需求。教育培训是战略性工程,最根本的目标是履职尽责。《条例》强调:“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加强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否有成果,关键在于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水平是否有提升。要想让党员干部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履职能力,创新培训形式是关键。各级党组织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推动“授课模式”从“一锅炖”到“点单式”之变。要聚焦党员干部的岗位需求,构建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让城市街区、田间地头、改革前沿成为“场景”,助力党员干部在“生动讲”和“趣味学”中入脑入心、见效见行。
“下农田+入庭院”,打造“专实践套餐”,让应用实践贴近干部需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为党员干部上好“实践课”是干部和教育培训的“落脚点”。各级党组织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引导党员干部“双脚踏上沃土”“双眼看见民情”“双耳听见民声”,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医院、菜场摊点、边缘村寨与群众面对面地聊天,在把准民生需求中找到履职尽责的“着力点”,助力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人文综合素养更加完备,还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让人民群众“打分”,将人民群众的口碑纳入党员干部年终考核、职位晋升等综合考量之内,助力党员干部进一步明方向、知责任、善作为,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用双手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干部教育培训要“高”“优”“强”“精”
近日,中共中央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做到“高站位”“优作风”“强担当”“精匹配”,不断谋划理论学习、强化党性教育、提升履职能力、开展知识培训。
坚持“高站位”谋划“理论学习”,在“学深悟透、笃学细研”中筑牢思想根基。理论就是武器,知识就是力量。《条例》指出,党的理论教育要重点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培训,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培训。通过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知识力量,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理论学习、思想淬炼是一个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过程。理论学习要数十年如一日,在“黄金屋”中精耕细作,学深悟透,在水滴石穿、坚持不懈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思想根基。
突出“优作风”强化“党性教育”,在“忠信廉洁,立身之本”中巩固自身建设。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条例》指出,党性教育要重点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性教育,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党性教育要以育德为先,注重能力,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做到对党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干部教育要突出“优作风”,加强自身建设,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作风问题及时遏制,打造懂政治、守规矩、讲纪律的干部队伍。以党章党规为镜以正衣冠,以党风**为尺以正其行,引导党员干部不触碰违规乱纪“红线”,彰显忠信廉洁本色,锤炼党性修养,巩固自身建设。
做到“强担当”提升“履职能力”,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坚持真抓实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条例》指出,履职能力培训要重点开展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决策部署的培训,分领域分专题学深学透***总书记重要论述,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在“干”,关键在“干”,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增强干的动力,实现干的成果。“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检验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教育的“经验交流”,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干部教育的“基准线”。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以“实绩”问效,让干部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务实笃行、真抓实干。
聚焦“精匹配”开展“知识培训”,在“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中实现精准赋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条例》指出,知识培训应当根据干部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加强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养。“学用脱节”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能犯的错误,干部教育培训须务实管用。党员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领域存在不同的需求,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身份的党员干部培训要进行精准匹配和分类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创新性培训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只有做到因人因岗精准匹配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才能有效回应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让党员干部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实现精准赋能。
干部教育培训要“定制”不要“预制”
近期,关于“预制菜”的话题在网络上频频引发热议。预制菜是“快餐时代”下标准化、模板化的工业产品,虽能饱腹却难调众口。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倘若搞“预制”“大锅饭”“一刀切”,就难以满足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需求导向、按需施教,聚焦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定制”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和载体内容,推动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聚焦“组织需求”,定制“政治教育”。政治过硬是干部能力素质过硬的首要标准,这就决定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突出“政治教育”属性。进入新阶段新征程,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的理论功底和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作为锤炼干部政治能力的主渠道主载体,必须把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作为第一位任务。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既注重“全员覆盖”又抓好“关键少数”,充分考虑干部理论学习共同需求短板的同时,注重收集不同类型干部个性化需求,综合参训干部岗位层次、行业类别、年龄结构等因素科学设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要用好用活本地区红色资源,通过集中研讨、实地研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针对性加强党性教育,推动干部在政治训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聚焦“岗位需求”,定制“专业教育”。干部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当前,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项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专业知识最新讲话系列,对干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领导干部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储备,故而干部教育培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年年岁岁花相似”。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针对不同系统、不同类型、不同部门的参训对象,聚集其工作特点,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分门别类设置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经济金融等专题培训,培养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行业发展现状,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调整培训侧重点,同时,适时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兴领域内容开设“专题课”,帮助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
聚焦“干部需求”,定制“实践教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践是锤炼能力的大熔炉,是检验能力的大考场,更是衡量干部教育培训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实践导向”,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地区发展中心大局和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搭建干部“用武之地”,推动干部投身于实践、扎根于实践、成长于实践。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有计划地推动开展干部“一线成长计划”,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前沿一线设置“课堂”,分专题、分领域开展“滴灌式”实践锻炼。要建立培训问效“回头看”机制,依托重点工作督查、专题调查研究等载体,定期考察参训干部回到工作岗位后的现实表现、专业素养、工作成效,把“课堂学”与“现场考”充分结合起来,严格奖惩考评,促使干部在实践中砥砺担当、奋勇争先,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实绩实效。
年轻干部固本培元方能成长成才
***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多次就年轻干部如何成长成才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我们作为新时代“后浪”,自当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寻得方法路径,自觉苦练内功,增强本领,拼搏奋进,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驰而不息学理论,练好“基本功”。理论知识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攻坚破难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夫、下深功夫。一方面,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把“上级要求学”变成“自我主动学”,坚定理论自信、强化理论认同,用“真信”推动“真学”,继而做到“真懂真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要把自己摆进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聚焦岗位职责,立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弱项,在学习中厘清思路、明晰方法,找到纾困解难的“公开讲话”。
求真务实搞调研,锻造“硬作风”。调查研究要戒“虚”务“实”,只有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当前,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强,“衙门作风”颐指气使,“官僚主义”令人生厌,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年轻干部应当放下“官老爷”架子,自觉沉下身子,真正走出办公室,脚上多沾一沾“泥土气”,常到一线聊一聊“家常话”,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多到情况复杂、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了解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解剖麻雀服务科学决策,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知行合一抓落实,干出“好成绩”。***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工作“路线图”谋定好后,关键在于如何高质高效推动落实。年轻干部应当发挥自身思路活、适应快、活力足的特点优势,志存高远、主动担当、砥砺奋进,多啃一啃“硬骨头”,接一接“烫手山芋”,切莫“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特别在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为紧密,年轻干部必须落实好“重实践”要求,围绕“国之大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主题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实效。
人才引进文章要“写好全篇”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在健全完善优惠政策体系、精准靶向引才措施、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上出新招、亮实招,掀起轰轰烈烈的招才引智热潮。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招才引智“前半篇文章”做得有声有色,“后半篇”文章却不同程度存在重引轻用、任性使用、政策缩水等现象,以至于引进的人才“留不住、用不好”。做好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各地要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切实拿出务实举措,解决人才“落地”后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真正让人才引进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聚人才、纳贤士,一引了之不可取。《战国策·燕策一》记录的“千金买骨”的故事讲述了当权者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现今,各地在人才引进上也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抛撒“橄榄枝”,招揽“千里马”,恨不能让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然“引”时大张旗鼓,“用”时鲜有过问,致使珠玉蒙尘,人未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各地应加大人才引进分析研判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当前干部队伍与地区发展之间的“供求”矛盾,结合乡村振兴、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要,画好人才“需求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因事择人、按图索骥,确保引进的人才符合地方发展需要。要将引才和育才、用才结合起来,积极实施人才项目、搭建平台载体,让引进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明慧眼、识英才,任性使用不可行。韩愈《马说》的开篇第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点明了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悲剧的原因。人才被引进时,无不希望用人单位慧眼识珠,结合自己的“特长”安排岗位,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任性用才”的问题,认为人才进来后就归“我”管,“我”想安排在哪里就安排在哪,导致人才“明珠暗投”,未达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效果。各地在“用才”时要深度结合人才专业知识、工作经历、性格特征、个人意愿等,使岗位和人才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胆使用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着眼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完善引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人才担当作为,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人才贡献”。
筑暖巢、引凤栖,政策打折不可为。“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是否让人“心安”,是人才能否“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的关键。有的地方为了能“引得来”人才,不顾地方实际盲目推出所谓“政策优惠大礼包”,人才到了之后发现引才优惠政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8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