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让小编有一些想法。
小编自问看过一些搬上荧幕的毒枭题材影视剧,可见在禁毒大国,并不存在不让你写毒枭、毒枭不能当主角这种事(《黑冰》片尾演员表第一名就是毒枭郭小鹏,他不是主角谁是?),但为什么没听说谁看完这些剧以后高呼毒枭哥哥好帅、毒枭的爱纯净呢?为什么没听说这些剧和原著被人批评美化毒枭、毁三观、应该下架呢?
小编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人物刻画,使得观众在看到这些出现在荧幕上的毒枭以后,即使他们在外表、气质等等上有再多的出众之处,也很难爱上或产生深度共情。
《破冰行动》的林耀东,光年龄和辈分就足够打消少女们的幻想了。只要剧本不变,不管翻拍多少次,任何一个对选角有底线的导演,在了解林耀东的人设和经历以后,都不可能选一个年轻帅气的小鲜肉扮演。林耀东的弟弟林耀华同理。
年轻一代的毒贩林景文、林灿、林天昊以及死于黑吃黑的林胜武、林胜文兄弟则没有年龄问题,但林景文戏份偏少,林灿、林天昊虽然偶尔会表现出一些情感,比如和追杀对象林胜武叙旧,比如林天昊对毒瘾中的蔡小玲表现出帮助意图,但主要仍是以凶悍的形象示人,和林胜武叙旧一点不耽误他们杀死林胜武,想帮助蔡小玲一点不耽误蔡小玲在他们眼皮底下被毒品折磨死。
林景文、林灿、林天昊并无恋爱戏份,林胜文虽然有家室但没有镜头。真正有具体感情戏的只有林胜武。林胜武、林胜文也同样凶悍,公然与警察对抗,林胜文嬉皮笑脸有恃无恐,林胜武甚至连警察已经拿在手里的证据都敢当众破坏得逞。
林胜武在逃亡中有对家人的牵挂,最后本人也在族人的追杀中惨死。然而其实这一点恰是该剧引发争议的地方之一——他自己都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家族见不得光的事业他参与了多少他自己最清楚,结果因为被黑吃黑了,死得惨,就被渲染得很悲壮。
所以,描绘毒枭不是说不可以,但一旦描绘得令人同情,作者或者编剧就该三思了。
不过……好像也没听说谁表白林胜武,歌颂林胜武的爱吧。毕竟是配角,比较边缘。演员演技好,能把握角色,也值得表扬。
《玉观音》的毛杰刚出场还是讨喜的形象,不仅长得好看,还见义勇为,但毒贩身份暴露以后,形象就颠覆了。他以为女主角安心是接头线人时,还知道告诫她不要干这行,显然他是很清楚自己做的行当意味着什么的。而当明白女主是女警,全家都暴露,父亲被击毙,母亲被判死刑后,他就癫狂了,在因为母亲顶罪等原因侥幸脱罪后,罔顾曾经对女主的疯狂追求,视女主为灭门仇人,先杀了女主的丈夫,后又杀了女主的孩子小熊。
这样的毛杰,简直是恐怖情人。即使观众有理由相信,如果他知道小熊是自己的孩子,他也会像其他的父亲对儿子一样爱他,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小熊的命……又有谁会歌颂他的情爱和父爱,向往一场和他的邂逅呢?与他结缘,被他爱上,不就是女主的下场吗?
对家人的情感当然可以让他更像人,但这样的品质是毛杰独享的吗,别人就没有吗?他自以为杀死的是别人孩子的时候,内心并无波澜;意识到是自己孩子以后,则可想而知地再一次陷入癫狂。
他何尝觉得自己全家罪有应得呢?何尝在意过被自己全家坑害的人也有家人,也像他一样在乎家人呢?
《新玉观音》把毛杰改编成了正面角色,连毒贩都不是了,只能另当别论了。
《黑冰》的郭小鹏是真正的毒枭主角,是有风度有修养的成功人士还是钻石王老五,连身为卧底女警的女主都一度被他打动,其荧幕形象更是来自于影帝级的老戏骨。相比之下,郭小鹏的形象更容易引发小迷妹的幻想,也具备一些诸如孝顺母亲、友爱兄弟的正面私德。
郭小鹏也有对爱情的向往,对女主恋爱脑发作并因而导致了自己的崩盘和败亡。剧中也有迷妹,那就是爱他爱到愿意为他死,却被他一再利用的刘眉。
那么为什么没听说现实中有小迷妹表白郭小鹏呢?
小编以为,是因为剧中没有放松对郭小鹏狠辣一面的刻画。
郭小鹏的变态心理很大程度上来自非亲大哥林小强,所以郭小鹏最想报复的就是他。郭小鹏先借刘眉使出美人计,害得林小强染上毒瘾并锒铛入狱的过程,剧中作为往事一笔带过,所以没有对观众形成视觉冲击。但林小强逃狱回来报仇之后,又被郭小鹏设计重新染上毒瘾后的表现,是在荧幕有展现的,观众可以直接清楚地看到一个沦为毒品奴隶的人有多么可怖和可悲,哪怕这样的描述对象只有一个人,而且还不是好人。
郭小鹏自认为,某官员今天有权,明天被罢免了就没权了,所以纸面上的权力靠不住,其控制力不如药物。也正是因为靠毒品报复林小强得逞,郭小鹏愈发相信这是一条好路。
在拒捕的过程中,郭小鹏一伙开枪打死了卧底警察段海;在逃亡的过程中,郭小鹏为了金蝉脱壳,不惜杀害愿意收留也屡屡表忠的老部下陈然,并毁坏他的尸体。
临刑前,郭小鹏更是用自己的一番独白,亲口揭示了他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反社会分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复社会。
郭小鹏为自己扳倒林小强而骄傲,然而看似没什么段位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并最终玩死的林小强从一开始根本不需要刻意布局,只需要任性地为所欲为,就能让郭小鹏心甘情愿地从一个优秀人才沦落成大号败类。
剧中没有强调郭小鹏年轻的时候曾经多么善良,多么品学兼优;郭小鹏也没有在任何时候说,人性本善,我想做好人,但林小强太坏了一直在逼我,我不黑化,不追求权力,不贩毒,我会死;我很爱母亲和弟弟,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过得更好云云。哪怕他真这么说,也得观众信。
郭小鹏不可谓不孝顺,明知警方有布控,仍然自投罗网,亲自回家和母亲道别,而女主也体察他的心理,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阻止同事们当着他的母亲抓他。然而,郭母早已察觉内情,在郭小鹏被捕后不久即去世。
西晋美男子潘安曾被列入二十四孝,后来却被踢出,因为后来人们觉得他卷入政治斗争,全家被杀,拖累了母亲,算什么孝子。
郭小鹏到死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还在侃侃而谈自己那一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郭小鹏信了的哲学,看来只会让人觉得可怕,如果结合林小强、段海、陈然这些受害者的惨状,观众就会更加觉得他可怕。起初,郭小鹏以“你还有很多时间表达你的观点,我时间不多了”为由阻止女主角反驳,从而开启了自己单方面输出观点的专场,结果说到动情之处,连女主角都听不下去了,中途离场了。
郭小鹏伏法后,女主角也有一段独白表现了她对郭小鹏的认识,哪怕对他动过心,在以为他畏罪自杀的时候有过触动,她也清楚地认识到:郭小鹏灵魂的腐烂堕落,内心的黑暗扭曲,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也正是因为这种败类的存在,才让她和李新建这样的警察无法享受完整的爱情和人生。
这样,郭小鹏的反社会形象就彻底盖章了。
女主角有建议郭小鹏从此不干带她走吗?她有想过郭小鹏下辈子可以做个干干净净的好人,重新开始吗?整个过程中,她有因为对郭小鹏动心了,就做有利于郭小鹏罪恶事业、或意图让郭小鹏逃脱法律制裁的事吗?
本文提到的三个主要毒贩,只有毛杰是因为安心坐实了曾是他的情人,无法在法庭上提供有效证词,警长在没把握将他绳之以法的情况下只能设计以持枪拒捕为由将其当场击毙。林耀东和郭小鹏都是被捕伏法的。正如反正黑警马云波在剧中对一心求死的林耀东所说:你想一死了之,但你死有余辜,在交代清楚问题以前,你没有死的资格。
“他不是人,但他深情”和“他深情,但他不是人”两种表达方式虽然看起来表达的内容一样,但造成的是截然相反的导向。如果毒枭的爱都能叫纯净,那缉毒警的爱呢?
每个作者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要表达什么,也应该包括读者看了以后以为要表达什么。如前所述,并不是严格地不让你写毒枭,甚至毒枭当主角的剧都能上荧幕,但你把毒枭写得书里书外都惹人怜爱,不仅女主在乎他都比在乎惨死的缉毒警男友更多,连你作为作者自己都说舍不得把他写死,就有大问题了。
类似的,电视剧《不说再见》的主要争议点也包括把本该穷凶极恶的毒贩刻画得傻白甜,把缉毒警的卧底生活刻画得轻松活泼。
打个比方,有人引用古诗给孩子起名,结果因为谐音难听,反而给孩子带来困扰,你不负责谁负责?
再比如,一本小说到处都是甲对乙的冷暴力,哪怕作者在书里书外很努力地解释甲是因为不想乙出风头招人恨所以把冷落作为对乙的保护,书里书外的人看到的仍然还是冷暴力的表象,仍然很难相信甲有多爱护乙,只因在书里书外人的普遍认知里,爱护都不应该是这样表达的。
如果有些文只是到上半场女主送毒枭入狱为止,最多也就被批有开挂之嫌,《黑冰》女主也有开挂。
然而,女主不在下半场真情实感地爱上明知的毒枭,还是明知隔着人命仇的那种,便不能成书了吗?
作者也好,角色也好,哪怕眼界有限考虑不到整个行业的感受,起码也得考虑一下曾经关系密切的逝者泉下有知的感受。
子曰: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