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一知半解和断章取义一直是大忌,然而因此而闹的笑话和产生的后果却层出不已,致使遗患无穷。
孔子说的吧,“父母在,不远游”,传诵于世,成了尊老尽孝的不二之道,其实老人年轻的时候,自己的提升还必须借助“行万里路”来延展,一句话,断送了多少有志之士的梦想。
有人迁怒于孔夫子,自己周游列国回来,却定了这么个规矩,是不是在陈蔡之地受了什么刺激?
有心者寻章摘句,发现老人家的原话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感情儿原话不是不让出门,是出门得有预案。
大家可被一些半吊子文人的解读害苦了。
孟子吧,还是这些儒家思想人物,说得太多,到后来都变成了条条框框,影响我们的生活,其中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让多少人奔波忙碌在添男丁的路上。
孟子的原意是这个意思吗?我们看看原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这里的“三”是泛指,很多的意思,“后”指的是后辈的责任,不是字面上的“后代”。孟老夫子是在自己的文章里批评古代的先贤,说人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不尽后辈的责任是最为严重的,舜连个报告也没打,就娶了老婆,简直没把父母放在眼里,这是不孝顺啊!
舜跟父母的相处很复杂,据说因为凿井被封了出口而差点儿死在继母手里,导致关系很僵,这种情况下,连娶媳妇的事都没有向窝囊的老爹和恶毒的后母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不料被老孟发了难。
这种读书中的想当然,而今也不少见,拿自己的理解取代别人的原意,不说自己的认知不足,反而责难他人的浅薄,你说这个意思,他就盯着你字里行间的一个词,按照自己的理解作抛物线,一口咬定不松口,又固执己见,半吊子文人代代相传。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提高文化水平,有眼界有胸怀,有了文化底蕴,认知自然会有所提高,二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盲从于他人,不暴怒于异己者。
如此看来,教育责任任重而道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