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编(20篇)
目录
1.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3
2.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10
3.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
4.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31
5.区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34
6.区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41
7.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50
8.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60
9.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65
10.区住建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70
11.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74
12.市统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83
13.市统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92
14.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98
15.县交通运输局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107
16.县统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110
17.县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115
18.镇2023年发展服务办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127
19.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132
20.镇2023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144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谋划,把准招商引资“方向盘”。一是聚焦招大引强。围绕“一大一高两新”(大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开辟重大产业发展新赛道,集中招引链主型、旗舰型、基地型项目。全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10亿元以上3个。二是聚焦产业链招商。基于产业招商地图的“智选产”应用,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条产业链,研究并拟定产业图谱和全景图,重点招引具有带动性、能够大规模量产的头部企业先进制造基地,进一步推动招大引强,扩大有效投资,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我区特色产业链。三是聚焦重点区块招商。梳理整合原浙船区块、中烟西侧区块、高速出口地块、滨海新区发展备用地块等重点区块,并从地块基本情况、具备优势和招引方向三块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实现奉化招商的“知家底、晓未来、定方向”。
(二)精准发力,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一是外资攻坚补短板。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外资工作的批示,实施周碰头、月汇报机制,逐条对照落实,全力推进外资工作。今年5月召开全区招商引资专题会议,6月起全面启动“外资攻坚月”活动,8月召开全区三季度招商引资专题会议,明确各单位季度及全年攻坚任务,通过存量挖潜、增量引进、QFLP模式探索三种方式狠抓外资指标,补足招引缺口,全力打好外资招引攻坚战。二是主动出击谋发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外招商,主动找项目、寻投资、谈合作,带动各地各部门外出招商,力争“周有项目、月有签约、季有落地”。今年8月,胡永光书记率队赴加拿大、墨西哥招商引资,与威灵特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优质外资项目进行对接洽谈。三是扩大开放强推介。立足区情,通过多轮研讨,精心编制《招商宣传册》《招商产业地图》,生动直观展现我区特色优势,为出省、跨国招商提供参考。对原浙江船厂、滨海新区备用地、中烟西侧等重点地块,策划以短视频“一地一片”方式加强针对性宣传,吸引头部链主型企业入驻。组织参加北京央企名企对接会、“产聚奉化 智汇未来”生命健康产业活动、杭商企业家走进奉化等系列活动,以活动强化宣传推介。四是驻外招商延触角。充分发挥驻外站点“前哨”作用,通过与各飞地联合共建,有效承接北上深杭蓉汉镐等地的产业外溢和人才转移。会同区委人才办调整驻外站设置,设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华中四大片区,增强人员配置,提升驻外功能。五是双招双引聚人才。联合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联合主办双招双引青创赛观摩及项目考察,共48个项目在北上深汉四地参加路演。推荐申报的4个甬江人才工程创业团队通过初审,其中2个进入终辩(谢光忠团队和叶志镇团队);资本引才项目“超丰微纳”获宁波XX万元最高奖励。
(三)精细服务,打造招商引资“新高地”。一是优化项目招引程序。明确项目招引各节点职能、期限,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推行项目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和属地在招引初期先行介入,打通项目信息收集、分析研判、考察洽谈、协议初拟、会议决策、签约落地的招引链条。按“首谈部门+招商部门+招商引资联席会议+招商调度会”4个“1”工作模式,力争项目早引进、早上会、早落地、早见效。二是强化项目数智管理。迭代升级区智慧招商管理平台,增加项目落地服务特色模块,完善招商项目信息平台功能,实现招引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化管理,对项目信息、在谈、签约、推进、拍地、开工、投产、达产、履约等重要节点,开展进度跟踪、项目督办、问题上报、项目中止等系统性管理,并通过“四色灯”机制实时掌握项目进展。三是加强项目落地服务。加大“五星级店小二”式招商育商护商服务力度,坚持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而促进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项目签约落地后,推动属地和相关部门积极跟进,定期走基层下企业做好“三服务”,助推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
(四)精益求精,筑牢招商引资“奠基石”。一是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出台招商引资新举措“16条”,拟定《关于进一步明确涉土工业招商项目亩均税收考核相关事宜的通知》和《关于奉化区存量企业闲置厂房招引工业项目的相关建议》等文件,完善政策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招商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进项目政策落地落实。全区全年共组织召开招商联席会议8次,讨论上会议题42个,统一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书面审议项目共16个。二是调整完善考核办法。针对2023年市、区级绩效考评体系重构,按照“对标上级办法,突出招商元素”原则,制定出台《2023年全区招商引资绩效评价办法》,建立晾晒机制,完成考核任务的细化分解、项目统计、进度督查和年度考评。三是做好指标监测预警。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对各项指标和项目推进的动态监测,摒弃简单汇总上报为综合分析预测,做好横向、纵向对比。对于浮动较大的指标,坚持做到提前预警。同步实施每月数据一把手点对点通报、每季度书面通报,合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二、明年工作思路及举措
2024年,奉化区将始终聚焦招大引强和外资引进持续发力,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适度超前”工作理念,千方百计抢项目、争指标、引外资,力争投资促进工作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为全区产业优化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夯基垒台”。
(一)着力“变”,转变思想观念。一要变“轻虑浅谋”为“沉谋研虑”。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是借力发展、激活资本市场、应对金融危机的助推器,更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更要综合考虑其社会效益、发展潜力、市场影响力等因素。二要变“目光短浅”为“放眼长远”。一个项目从研判、引进、落地、投产往往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有些项目在引进时可能符合当下潮流,但过个几年就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终止危机。因此,招商引资工作不能只着眼当下,要放眼长远,考虑未来。三要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仅靠投促局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永远引不进大项目、好项目,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要强化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举全区之力,搞好协调配合,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齐心协力做好签约、落地、建设各环节服务和保障工作,加快构建“招大商、大招商、招好商”的发展格局,同心协力跑出高质量招商“加速度”。
(二)重视“准”,找准招商方向。一是找准招大引强方向。围绕市、区两级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招引方向,聚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光学电子与传感、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空天科技、未来海洋、量子科技、原创新药、未来诊疗等新兴产业,同步锚定“一大一高两新”招商目标,二三产联动,着力招引一批符合奉化产业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找准产业链打造方向。坚持系统思维,紧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两条产业链,精准谋划一批针对性强、落地性大的延链补链项目,动态夯实项目库,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成功率,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是找准本地企业培育方向。一方面“无中生有”,加大孵化培育力度,培育生根型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另一方面“有中生新”,加大企业扶强壮大力度,鼓励企业增资扩产上新项目,做大做强现有“存量”企业。
(三)突出“活”,盘活信息渠道。一是盘活向上渠道。加强与市投资促进署和省投资促进中心的沟通联络,有效承接他们手头上的优质项目,加强资源共享,每月向上对接不少于3次。同时,除推介奉化重点区块、咨询重大项目信息、获取外资导入路径外,实时掌握指标任务在全市进展排名情况,并做好横向比较分析,强优势、补不足。二是用活驻外力量。充分发挥驻外人才工作站作用,延伸触角,捕捉各地有用信息。各驻外站要利用好招商引资相关的活动、各类大赛,也要重视和挖掘企业落地后带来的朋友圈、引进项目相互之间供应链带来的朋友圈、相关协会、校友会等,利用落地项目上下游交叉的机遇,挖掘新的商机,拓展新的思路和圈子。三是激活以商引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模式,用市场吸引市场,在做好已签约项目服务、促进项目加快落地的同时,利用已签约项目的企业,争取引入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来奉发展。
(四)强调“对”,用对招商方式。一是用对“一把手”招商。强化“一把手”招商主体责任,亲自招、主动招、上门招,做到重要客商亲自拜访、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活动亲自挂帅、重大项目亲自包抓。要切实履行好招商引资的直接领导责任,下移工作重心,前移工作关口,协调解决好招商引资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力促招商引资各环节工作顺利推进。二是用对“资本招商”。巧用各类基金、机构资源,特别是与我区建有合作基金的机构,多沟通多交流,积极收集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项目信息,筛选出落地可能性大的项目重点跟进。三是用对“零地招商”。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现象,积极实施“零土地”招商模式。通过产权转让、权益转化、“以地养老”等方式,将分散的闲置资产进行置换调整、连片整合,为发展规模产业打下基础,初步解决招商引资“寸土难求”这一发展瓶颈。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金华市商务局的业务指导下,市商务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商务经济发展目标,强化工作举措,扎实推动各项工作。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月,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11.6%,列金华第5;限上批发业销售额XX亿元,同比增长7.9%,并列金华第8;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2.1亿元,同比增长11.8%,列金华第8。
2.外贸出口。1-10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XX亿元,同比下降4.51%。其中,出口XX亿元,同比下降6.43%;进口XX亿元,同比增长11.8%。
3.网络零售额。1-10月,完成网络零售额XX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XX亿元。
4.境外投资备案额。1-10月,完成境外投资备案项目9个,投资备案总额XX亿美元,完成金华下达X亿美元任务的112%。
5.实际利用外资。1-10月,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完成金华下达我市XX万美元任务的298.9%,同比增加231.56%,总量和完成率均为金华第1;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XX亿美元,占比98.27%,总量位列金华第1。
(二)亮点工作
1.助推民营企业深耕“地瓜经济”。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工程”,推动民营企业高水平“走出去”。11月,在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上,我市民营企业投资的印尼南亚齐红狮水泥项目、越南新越金属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XX亿美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境外投资企业46家,中方投资备案额XX亿美元,近三年投资总额占金华80%以上。“地瓜经济”工作获副省长柯吉欣批示1次、金华市副市长阮刚辉批示2次。
2.完成省级成品油数字化改革试点建设。8月,我市“成品油零售经营数字化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可为成品油零售企业提供经营资格审批(新建)、年检、变更、注撤销等一站式服务,并与市政务服务门户等进行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3.开通中欧班列“兰溪号”专列。8月22日,中欧班列“兰溪号”专列首发,开辟了兰溪制造“一带一路”陆路新通道。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央媒、省媒均作了集中宣传报道。前三季度,兰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XX亿元,占全市出口比重34.73%,同比增长5.96%。
4.培育外贸发展新增长点。与金华海关深化合作交流,9月初,助力浙江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获海关AEO高级认证,成为我市第二家获此殊荣企业。完成浙江锂威国际大客户认证,深圳锂威订单逐步转移到浙江锂威,为后续增长打下基础。立新珠宝首本50公斤黄金加工贸易进出口手册获批(杭州海关关区首家开展此项业务的企业),预计11月-12月能带动自营进出口XX万元以上,拉动全市进出口0.5个百分点。
5.用好展会平台拓市场抢订单。全年共组织97家企业参加春、秋两季广交会,展位数185个,参展企业数、品牌展位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9家优秀企业获得36个品牌展位,参展企业众鑫环保获央视采访报道。组织2个政府团赴意大利、法国等国拓展市场,签订正式外贸合同XX万美元、XX万欧元。另外,还组织140家企业报名参加第6届进博会,组织102家次企业赴境外参展。
6.开展商贸特色品牌建设。积极指导各类商贸企业开展商贸品牌建设和荣誉申报,游埠古镇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特色商业街(区)试点,蓝之梦纺织荣获浙江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红狮能源已申报省级现代商贸流通业领跑者企业,康恩贝制药、凤凰化工等6家企业申报金华老字号评定。在金华地区首次发放二手车消费券,推动成立金华首家民营二手车交易平台,累计销售额达XX万元,拉动全市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个百分点。
7.大力推动数字贸易与本地产业融合。推动电商进农村项目建设,建设完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227个,新增黄店镇和马涧镇两个镇级运营中心。整合物流资源,发展智慧配送,已建成市级共配中心并成功运营。培育“直播式”共富工坊5家,涉及珍珠、兰江蟹等本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鼓励外贸企业建立海外仓,目前已完成5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限上批零销售额增速放缓。批发业主要受红狮能源煤炭价格下跌影响,销量持续下滑,且缺乏大体量新增企业,政策兑现进度较慢;零售业受周边县市消费券力度较大影响,汽车消费数据外流,限下样本提升不到位,缺乏新增主体,增量较小。
2.出口增速排名下滑。受全球经济下行和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订单下滑趋势明显。新兴产业出口不足,传统产品出口走弱。属地外贸工作进展不平衡,经济开发区出口XX亿元(占全市出口55.49%),同比下降11.45%,拉低全市外贸出口近7个百分点。
3.电商发展相对缓慢。缺少产业聚集度高的电商园区,未形成完整的电商发展生态链。本地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难度大。电商总量仅列金华第8,与周边县市相比,电商总体规模差距较大,浦江是我市的2倍,义乌是我市的50倍。
4.外资项目储备不足。新设外资企业或增资企业数量不多,今年仅有思晋兰项目28.5万美元为实际新增,可留存明年报送。无论从外资任务总额还是同比增幅看,明年实际利用外资压力巨大。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2024年,全市商务工作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实干争先,再创辉煌”要求,以提高兰溪商务辨识度、开放度、贡献度为目标,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动力,以“三个更加”“四个立足”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深化商务改革,努力推动兰溪商务创新突破发展,为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贡献商务担当。
(二)奋斗目标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批发业增速10%以上,零售业增速12%以上;出口增速5%以上;网络零售额XX亿元以上,增速5%以上。
(三)工作要求
1.注重“三个更加”。
一是更加注重稳字当头。在稳住消费回暖势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提高兰溪商务贡献度。
二是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标对表金华,促进商务发展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效益提升,提高兰溪商务辨识度。
三是更加注重开放合作。立足金华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定位,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兰溪商务开放度。
2.坚持“四个立足”。
一是立足市场扩内需。一方面,用足用好市场优势。去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稳步恢复。恢复和扩大需求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既要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也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二是立足共富惠民生。要坚持商务为民,推动稳增长、稳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实施“数商兴农”,加快电子商务进乡村,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字成为新农资,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新突破。要促进城乡融合,引导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立足创新求突破。通过做大招商平台、拓宽引资渠道、引进大好高项目,在利用外资提质增量上实现创新突破。通过培育出口基地、创建出口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营造通关环境,在做大做强对外贸易上实现创新突破。通过加强商贸设施建设、完善商业服务网点、提升改造农村流通网络、大力推广现代流通方式,在市场建设提档升级上实现创新突破。通过制订完善招商引资、外贸出口、项目建设等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发挥政策督导激励作用,在主要指标克服短板上实现创新突破。?
四是立足初心抓服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梳理完善服务事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聚焦企业难点痛点堵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落实领导挂钩企业制度,组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专业化服务团队,为消费主体、投资主体、市场主体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和群众纾困解难。
(四)主要任务
1.抓消费活市场。重视主体培育,加大优质商贸企业招引力度,积极推进加油站、总部企业、工贸分离、电商企业等数据入统。开展多形式促消活动,支持部门、乡镇街道、协会举办美食、文娱、夜间消费等活动,着力打造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消费业态。鼓励商贸企业评优创牌,开展省级商贸试点、荣誉申报,争取各类试点培育名单不少于1家。推进市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做好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以稳收节支工作为契机,力争从整体上推动成品油零售体系建设的完善。???
2.抓外贸促开放。持续优化贸易服务,发挥现有外经贸扶持政策,围绕重大开放平台、重点外贸产业、新型发展方式等,加大拓市场、国际营销、金融支持等多方支持。鼓励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实现外贸数据回归。加大外向型企业招引力度,如外综服企业,提高采购本地出口产品比重。建设开放型主体培育平台,发展“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加快转型步伐。积极参与省丝路护航新三年计划,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努力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3.抓电商谋创新。进一步优化电商招商政策,为电商项目量身定做“一企一策”。加快招引和建设电商园区,加速推进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培育“直播式”共富工坊,推动本地农特产品与电商直播深度融合。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挖掘外贸新增长点。大力优化营商软环境,配合市场监管局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广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
4.抓粮安助共富。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及市级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办法,切实抓好粮食购销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将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完善粮食安全应急体系,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做好粮食监管工作,按照规定对粮库进行月度安全生产检查,季度“一符四无”检查,保质保量通过政策性粮库存检查。做好资产点维修、出租工作,充分利用所属资产服务商务工作。
(五)开展“五大行动”
一是强化引领促实干行动。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实干争先,大力实施“红领兰溪”党建品牌打造专项行动,以“红色赋能兴兰商,四海商机达三江”为主题,立足商务重点职能工作,紧盯主要经济指标,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优化亲清政商关系,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持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力度培养年轻干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二是拓展市场固基础行动。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持续深耕“地瓜经济”,聚焦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加快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改善消费条件,做旺消费场景、做热消费氛围、做强消费市场,全面提升商贸营商环境。着力补齐供给短板,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在服务传统消费、推进市域商业体系、市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商贸市场主体建设上夯实基础。聚焦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千方百计稳住国际贸易伙伴基本盘,千方百计稳住兰溪特色出口商品基本盘。
三是聚焦短板求突破行动。着眼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培育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平台上求突破,在强化商贸领域绿色化发展、推进数字商务赋能上求突破,在做强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上求破。着眼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上求突破,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上求突破,在吸引和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更宽领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上求突破。
四是防范风险守底线行动。进一步统筹商务发展与安全,完善商务领域风险防控体系。推进贸易政策合规和公平竞争审查,清理排除违反国际经贸规则风险。推进产业损害预警工作,指导企业妥善应对进出口风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防范商务领域安全生产风险,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防范商务领域廉政风险,筑牢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流程廉政防线。
五是提振消费打硬仗行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立足商务职能,直面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消费外溢、大宗消费不振等诸多困难挑战,全面开展商贸领域助企暖企活动,以更密集的政策供给、更密集的一线督战、更密集的氛围营造,全力打好、打赢消费恢复与提振这场硬仗,努力实现2024“全年红”目标任务。
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XX街道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市委打赢“亚运攻坚仗、经济翻身仗”及区委“八大行动”工作要求,奋力打造独具XX特色的“9个桥头堡”,抓党建、拼经济、保平安、快建设、强文化、惠民生,纵深推进XX全域建强,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XX街道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打造品牌,先后获得省委书记易炼红,原省委副书记黄建发,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副省长、公安厅长杨青玖,市委副书记马小秋等省市领导的现场调研肯定;先后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浙江省老年教育优质学校”、“2023年度浙江省现代化社区学校”、“浙江省示范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2022年度杭州市平安创建成绩突出先进集体”,杭州市“十佳”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起草杭州市首个省级团体标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管理规范》,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实施指南》并发布实施,成功起草浙江省首个省级团体标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管理规范》并发布实施,同时各项工作获得省市区领导批示肯定4次。
(一)激发干部热情,党建统领更加有力
一是抓实主题教育。从“学习、研讨、破题”三大方面推进主题教育工作落实。街道党工委专题学习研讨4次60人次,交流发言19人次;基层党组织累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564场2481人次;街道班子领办破难项目15个,街道166个基层党组织、2823名党员全面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立查立改”问题300余个。二是抓优干部培育。建立“头雁领阵”金牌书记工作室,创新“三师教学、三分滴灌、领雁三传”模式,跨城区、跨街道、跨领域邀请12名专家担任导师开展实践性培训,累计开展小组学习9场,破解业委会换届、二次供水等治理难题38个。三是抓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狠抓工作执行年”活动,全年全覆盖落实各类专项督查53次,出动人员200余人次,下发督查通报10期、抄告单36份,推动问题整改460余个;全年共受理违纪问题线索24件,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5起6人次;**处理13人次。
(二)锚定发展目标,经济运行逐步向好
一是经济指标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10月,街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18.00亿元,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货物出口总额XX亿元。二是双招双引提质增效。今年累计外出招商 17 次,引进法易科技、炬盛光能等重点产业项目 20 余个,落地10亿元以上服务业固投项目1个,引进的外资企业加勒比商业管理(杭州)有限公司受邀参展第六届上海进博会,得到人民日报国际报道,荣志网络首次上榜浙江省 AAA 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引进国千人才1名,首次入选“金靴奔跑”计划。三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辖区最大综合体八堡留用地项目龙湖国芳天街顺利开业,杨公留用地项目东尚城完成招标,牛田、三卫留用地项目年内交付,格畈留用地项目正开工建设,多个留用地项目可有效提供XX余万方产业空间。
(三)迭代工作体系,基层治理再上台阶
一是“小脑+手脚”基层治理体系扩面应用。今年以来,聚焦治理体系的应用延伸,着重在“亚运保障、法治建设、警网协同2.0”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先后获得省委书记易炼红现场调研肯定,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调研合法性审查工作的充分肯定,承接全省县级公安机关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现场会并得到副省长、公安厅长现场高度评价。二是“1+23+3N”大矛调体系迭代升级。今年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31件,涉及金额达XX万元。在全市率先试点“市场化解纷”工作机制,聘请专职律师担任矛盾调解员,今年成功调解案件960件,调解成功率42.48%,大幅减轻诉讼类纠纷案件的审理压力,获得省高院领导现场调研肯定,并被央视专题报道。三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打造全市样板。打造XX特色的“综合执法+综合管理”改革体系,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综合服务一件事”等综合执法工作,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获得杭州市“十佳”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称号。
(四)聚焦宜居美域,城市建设向美而生
一是顺利推进各项征迁工作。高效完成牛田社区过渡房70住户征迁清零,获惠海涛区长和周骆斌副区长批示肯定;聚力完成宝井钢材、4条道路工程、18号线地铁站点等项目的征迁清零;着力推动辖区12个电力铁塔拆除和九乔街 (东湖南路-八堡街)提升改造工程。二是圆满完成多个回迁工作。仅30天顺利完成九塘社区国有土地居民户37户回迁安置选房工作,共选房54套,实现选房率100%;有序推进牛田、蚕桑社区新增人口22户(26人)的回迁安置,完成阶段性扫尾工作。三是有序推进综合建设项目。九华、和华、魅力城三个社区成果创建省级第四批未来社区;三卫未来社区3个“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城镇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序时推进三卫未来街区、八堡久街、“九和魅”共富街区3个韵味街巷的微改造,提升辖区形象和文化韵味;圆满完成海景城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东都公寓老旧改项目。
(五)专注品质提升,城市管理换发新颜
一是专项整治成效凸显。聚焦亚运环境品质大提升行动,高效率打赢杨公一区环境整治、海宁飞地综合整治,运河二通道开通保障三场硬仗;多跨协同、多方联动打造沪杭甬高速杭州入城口亚运精彩点位;通过集中行动、设立流动摊贩疏导点、“高空喊话”等形式,有效管理流动摊贩,油烟投诉同比减少60%。二是五水共治成绩突出。累计投入190余万元,从引水河引水,配水量扩大5倍,有效提升横四港水质,入选省市级“七章清单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典型案例,将“难点”变“亮点;投入8960万元,对13个小区进行二次供水改造,全力保障供水稳定性,提高居民用水品质;五水共治“重点镇街”提前摘帽销号。三是综合管理精准高效。在金堡街杭乔路口打造“花满上城·韵味街角”的美丽XX场景;利用闲置核酸采样亭,打造“橙心城驿”暖心驿站;依托丰收湖水系,建设皮划艇水上运动项目;提前完成改造六座垃圾中转站的提升改造。
(六)坚持用心用情,宣统文化有形有效
一是文化品牌越发响亮。“潮塘蚕罗渔”五大文化品牌齐聚发力,首届XX钱塘江开渔节隆重启幕,设计“潮小渔”LOGO,做强品牌效应,获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系统性梳理宋韵文化脉络内核,建成宋韵宋潮馆,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汇编出版《XX文化印记》。建成杭罗展示基地,通过“浙纺标”团体标准评审,获《中国日报》海外版整版深度报道,以文化文明促进和谐发展的势头强劲迅猛。二是宣传效果越发明显。全年聚焦“亚运保障、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开展立体式宣传报道,累计拍摄短视频300余条,获中央省市级报道600余篇,持续挖掘“最美XX人”124人,其中“106 岁爷爷教英语”事迹引发中央省市区各级等20 多家媒体关注,全网播放量超2300万,点赞评论转发数超20万。三是力量凝聚越发有力。九新久富·同心荟落地陆琪读书会品牌项目,获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邱启文调研肯定;创新民族工作方式,打造“石榴红”家园,搭建“1357”工作体系,制定“五强”具体工作举措,建强民族事务治理重要阵地;以“六有”标准打造“九和魅”共富街区·侨胞之家,积极开展联谊交流、便民服务、侨情收集、文娱活动,获评市级侨胞之家。
(七)突出以人为本,便民营商更显温度
一是村强社优,基层基础持续夯实。通过“头雁领阵、社工赋能加速器、雏雁培优”项目蓄力推进村社强基队伍建设,促进干部队伍理论素养与业务素质双提升,推荐优秀社工为村社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建成并投入使用7个幸福邻里坊,3个扫尾待验收,5各方案正在优化;组织实施第五届公益创投,完成社会救助、为老服务、青少年及家庭服务等14个创投项目签约,促进村社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二是全龄友好,共富蓝图持续完善。“九和魅”共富街区顺利开街,围绕“一坊一市一街”,打造城东区域最具活力、最具人气、最具潮味的“烟火气”;聚焦“老有康养、弱有众扶、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累计助餐4.9万余人次,服务村社覆盖率达100%;新增残疾人就业16人、残疾人稳定就业8人;完成2个老年学堂、1个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指导3家社区学校争创区级示范;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重点人群就业率和帮扶率90%以上。三是便民高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街道开展120项便民服务事项,23个社区政务2.0线上大厅108项便民服务事项,为民为企办事提供高效便利环境。聚焦15个专业市场管理,成立党建联建暨为企服务联盟,解决市场主体反馈问题建议130余个,出台市场规范制度3分,制定管理手册1本,市场开展户外大型活动7场,实现零投诉、零事故、零纠纷的目标,让“市场之制”真正成为“市场之治”的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方面落实还不够有力。一是经济工作职能缺失多年,辖区经济缺少总体规划。职能恢复以来,主导产业规划、定位还不够清晰,街道与杭州钱塘智慧城之间的城街一体发展的优势还未完全发挥。二是XX区域直播产业发展迅速、专业市场集群度高,但经济效益转化度不够高,数字贸易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三是多个村级留用地项目在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经济效益等方面未达到村(居)民期望。
(二)城市建设方面落实还不够有力。一是区域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亦城亦乡的城市界面仍然存在,与杭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定位还不匹配。二是南中北三大片区均衡发展格局还未充分构建,如环机场周边的两个行政村(三村村、宣家埠村),因空间发展受限,村环境面貌有待改善,与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存在差距。三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如因城市规划建设等客观原因还未征迁的杨公一区59户,区域整体面貌有待改善。
(三)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组织变革与组织形态之间一定程度存在不够匹配的情况,如新交付商品房小区或商住房小区,存在党组织覆盖不够及时等情况。对于“小个”行业党员,社区尚未打开“大门”接收。二是个别村社党组织自转力、组织力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情况,以党组织带领基层干部建设美好和谐社区的动力还不足不够。三是两新党建成效还不够明显,因街道经济工作职能恢复不久,与企业等两新党组织的沟通交流、专业指导还不够,工作成效还有待提高。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XX街道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讲话精神、省市委全会精神,特别是区委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的“最杭州、新上城”总体部署,以全面建设“奔跑领潮、智治多彩”的现代化共同富裕9个桥头堡为目标,打造“最杭州、新上城、潮XX”。
(一)奋力打造“九锋领潮”桥头堡
依托春训冬训、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载体持续推动街道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对照现代社区建设的“五张清单”,揭榜挂帅深耕具有比较优势的治理品牌和治理项目,提升XX现代社区创建辨识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取外出交流、专题辅导、分组研讨、打擂比武等方式,分批次开展各级干部轮训培训;实施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破难行动,争创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工作省市试点。
(二)奋力打造“九色时尚”桥头堡
聚焦留用地项目,推进东尚城留用地项目招商运营,紧盯格畈留用地建设和后续招商,推动蚕桑留用地项目的开工和纳统,明确杨公 60 亩、11.8 亩留用地的意向合作单位。聚焦考核中的薄弱指标开展针对性双招双引,针对已落地的招商项目推进相关指标的落地落实。打造高质量经济发展市场商圈,力争2024年专业市场营业收入提高15%,经常性财政收入提高15%以上。实施数字贸易供应链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聚力打造数字贸易供应链体系,打造全品类名品直播选品中心,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将“数据流量”转为“经济增量”。
(三)奋力打造“九久善治”桥头堡
聚焦“警源、诉源、访源、安源”四源治理要求,以“党建+、创新+、标准+、智治+”四轮为驱动,实施“安堡维稳、风险防控、法治建设、街域智治、固本强基”五大工程,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清除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隐患,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存量,严格控制各类信访事件的增量。持续迭代“小脑+手脚”基层治理体系,扩展体系应用范围;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行动,重点打造“市场化解纷”的XX样板;实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化行动,完成市级地方标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管理规范》项目;争创省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填补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中的标准化建设空白。
(四)奋力打造“久美靓城”桥头堡
城市建设方面,实施城市空间拓展优化行动,全面动员推进推动三村村、宣家埠村、三卫社区、牛田社区共计21处546亩的工业用地项目落实落地,推动XX社区70.5亩留用地农转用手续报批;推进萧山1100多亩飞地高效利用;高效利用辖区工业用地、村级留用地、飞地资源,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质量效益,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城市管理方面,实施和睦港全域系统治理工程,持续构建“内接外调、以控促优、系统治理”的和睦港全域系统治理体系,组织开展跨区、跨街流域共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环境专项整治等治水、治废、治气工作。
(五)奋力打造“久富共享”桥头堡
聚焦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久福综合大楼移交并投入使用,打造辖区“机构-社区-居家”完整养老服务体系;迭代升级“九和魅”共富街区打造,升级“衫衫得九”共富市集,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场景;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幸福邻里坊、“十分优享”服务圈层建设;发挥共富工坊带动作用,打造“景邻汇”共富工坊,开创共同富裕新阵地。
(六)奋力打造“九和营商”桥头堡
聚焦“专业市场、新兴产业园、网红经济”等重点,衔接律师团队,探索打造“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助力法治营商环境;聚焦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打造全要素创业陪跑空间,开展“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创业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全面良好的微营商环境;围绕“时尚共富·活力不夜城”工作目标,实施时尚共富夜经济提升行动,打造XX不夜城,全域提升消费能级,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出名的“线下+线上”时尚产业集群,形成独具XX特色的夜经济氛围圈。
(七)奋力打造“九韵弄潮”桥头堡
持续围绕“潮塘蚕罗渔”五大文化品牌,举办XX第二届钱塘江开渔节,探索以开渔节打开钱塘江经济的消费新场景、社会公益的新模式,实现以文兴业惠民;联动企业、学校、社区,以固定馆陈+特色活动、本土教育+文化研学等形式推进宋韵宋潮馆常态化运营;持续做好杭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履约评定准备工作。常态化抓好融媒体宣传工作,挖掘典型人物、讲好XX故事。
(八)奋力打造“九廉守正”桥头堡
做深做透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探索用好巡察反馈成果,开展巡查共性、个性问题自查检视,确保各项巡察问题整改到位;持续深化“狠抓工作执行年”活动,重点围绕经合社监管人、事,深化实施经合社“点对点”专项督查;狠抓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正风肃纪,抓实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持续落实常态检查、正风肃纪;指导村社分类推进清廉单元建设,打造独具XX特色的清廉品牌。
(九)奋力打造“九社焕彩”桥头堡
持续推动“头雁领阵”社区治理专家团项目,深化“11324”新社工培养机制,打造一直高素质的社工铁军队伍;高标准筹建现代化新社区,举全力推进江尚社区和丰收湖社区筹建,按照现代社区和“幸福邻里坊”建设要求做全做细功能配置;在专业市场集聚区域,探索筹建产业社区,助推市场区域的规范建设和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加强幸福邻里坊的日常运营指导;持续深化壮大“九哥九姐”志愿服务队,助力辖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新城桥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持续聚力“四个年”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双月攻坚”,聚力“百日竞赛”,强举措、优作风、抓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攀升。截至目前,完成限上零售业销售额XX亿元,同比增幅54.5%;限上餐饮业营业额XX亿元,同比增幅33.68%。完成区考重大项目9.25个、科创项目5个、楼宇项目13个、人才项目1.5个。与上海投资方达成意向,打造数字文化中心产业园,计划招引和培育各类企业20余家。
二是城市建管持续优化。全面完成易家桥贰号院及菜市场优化提升,改造成果获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点赞。今年开工的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本月底基本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承办全区“投身双月攻坚 争当紫琅干将”文明长效专题现场会,全年文明长效考核保持全区前列。
三是民生事业蓬勃发展。选址欣欣然红书房,建设省示范性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街道“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通过省级验收。依托街道居家养老(残)中心,在城南新村社区打造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残疾人代表之家获评省5A级社会组织,为全市唯一获奖的区县属组织。
四是党建引领固本强源。实施网格党支部“活力·赋能”书记项目,成立网格“首创”工作室,探索“三听三议三促”首创工作法,在建工集团等6家企业成立“四敢四融”工作室,引导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四敢”精神。在全区率先打造易家桥贰号院共建共享课堂,先后承接省理论专家调研会、市理论宣讲实境课堂建设观摩会等。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对现有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加强对数字文化中心、沐霖网络科技、智圈数字文化等项目的培育,确保一季度项目尽快落地;围绕批发业销售额、建筑业产值等下降指标,找准帮服企业突破口;巩固和稳定建工集团、文峰集团等重点税源,全力拓展新税源。
二是提升城市建管攻坚力。优质高效推进段家坝35号等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着力打造崇川旧改样板小区。对标对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长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主动“治”加精细“管”,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发现的各类污染防治问题,压实责任,力求即知即改、务求常态长效。
三是扩大社会服务影响力。优化定向社会服务,全面探索提升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居家养残工作水平;将社会组织培育与公益定投项目等有机结合,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能力,助力公益项目再亮化、再出新;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的底线红线,以本质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增强基层党建凝聚力。全面摸排,推动社区“大党委”扩容,加强对小微企业、沿街商铺、兴趣社团的覆盖;融合推进“红网格”建设,打造网格党建品牌矩阵,实现“一网格一项目一特色”;持续深耕爱心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做实事做好事,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疫情转段后经济恢复的第一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深入实施稳进提质攻坚行动,贯彻国家、省市稳经济系列政策,多措并举,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发展,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2%,排名三区两市第2;制造业投资增速36.4%,全市第3;规上工业亩均税收XX万元/亩,全市第3;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13.2%,全市第2;新产品产值率52.7%,全市第1。
(一)坚持产业链式集聚,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一是迭代升级产业链链长制。制定出台各产业年度培育计划,专班专干全力推进鞋服、眼镜、智能锁等重点产业发展。服装产业成功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协同区,并获得XX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激励,相关做法获得市委书记批示肯定;“中国服装定制产业基地”落户XX;智能锁产业入选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眼镜行业列入全省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培育名单。二是积极搭建拓市场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动性,聚焦我区标志性产业链,帮助企业搭建沟通合作桥梁,向上争取省级产业数据价值化现场会、浙里制造供全球(XX站)等会议在我区召开。举办希音跨境电商服装需求对接会、数安大会、拼多多官方招商会等对接活动共计18场。三是持续深化“实数”融合发展。坚持产业数字化,打造分级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行动,以政府购买形式推进智能化技改诊断服务,并加大补助力度。今年新增智能化技改项目71个,新增市级数字化车间4家,德赛公司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完成市级补助项目45个,兑现金额4964.7万元。同时坚持数字产业化,东经科技、森马服饰分别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案例入选2023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名单,数安港在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深化企业梯度培育,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一是创新实施雁阵培育工程。牵头制定《XX区制造业雁阵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实施企业培育“四雁工程”,召开雁阵培育大会,建立高成长企业龙虎榜,形成企业学习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截至10月份,亿元企业准达标110家,较去年新增12家;XX亿元企业较去年新增1家。二是聚焦打造专精企业梯队。完善“小升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重点小巨人”培育链条,构建优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库,加强入库企业分类指导、定制服务。截至10月份,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4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省隐形冠军2家。三是持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建设完善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人才引育赋能企业,截至10月,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首台套2项、市级首台套6项,新增7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产业高端引才数突破历史新高,推荐上报省引才9人,瓯越英才9人。
(三)强化用地空间保障,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先后推出“小微园”“数据得地”“二级市场管理”等创新举措,大力探索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一是优化“数据得地”。通过系统匹配地块和企业用地需求信息,形成地企匹配方案。今年已完成3家供地,供地面积70亩,实现了企业从“跑腿要地”到“无感得地”的根本转变。二是加速老旧工业区改造。实施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启动第一批5个老旧工业区试点改造,以“工改工”为主线,以连片改造为重点,探索产权集中再开发、定量不定位分割等方式,全力盘活存量用地,腾挪产业发展空间。2023年完成低效用地整治659.6亩,拆除283.1亩,再供地104亩,新开工建设26.7万㎡。三是提升小微园建设。制定实施《XX区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科创小微园成功入选2023年园区精准服务中小企业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名单获XX万奖励,并入选省第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创建)名单。四是强化用地产出。进一步优化厂房二级市场管理机制,联动市监局、不动产等部门加强监管。根据标准地达产要求,对9宗用地进行了达产验收,通过验收3宗,达产整改6宗。同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抓好差别化政策落地,依托“XX区亩均效益评价展示系统”,利用评价结果,探索实施规上企业亩均论英雄评价单和“群英谱”,分析企业优势指标、短板指标,绘制企业得分雷达图,引导企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四)细化服务体系构建,创新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一是升级“帮企云”平台。开展助企服务行动,逐年迭代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拓宽问题反馈渠道,提高问题化解效率,目前已形成“两万”行动+“帮企云”平台+96666助企热线+政企直通车+镇街企业服务中心的“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帮企云”2.0运行以来,已累计排摸收集各类企业问题549个,化解率达100 %。二是创新镇街企服中心。在娄桥、潘桥、梧田、南白象、郭溪、瞿溪、仙岩、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三镇一港一园一村一区”分别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以解决企业集成服务难题、加快构建集成创新一体式助企服务体系为目标,旨在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涉企部门“一体化”服务、涉企服务“一站式”办理、涉企问题“一揽子”化解,推动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拓宽政策宣讲路径。印发“小升规政策明白卡”和“政策畅享卡”精准指导企业政策申报,统筹推进惠企政策“梳理+宣讲+兑现”,拨付各类奖补资金XX亿元,全面落实减负降本政策,推进各项政策刚性落地,为企业减负XX亿元。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深化产业链链长制。实施鞋服产业跃升行动,加强温州服装城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杰茜莱、七星产业园建设,依托中胤时尚产业园、森马儿童时尚产业园,精准培育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强企业品牌培育,崛起“中国时尚服装名城”。实施眼镜产业振兴行动,强化眼镜小镇第三方运营,启动眼镜小镇“强品牌、强链条、强人气”三强攻坚,打造“时尚+智造+功能”产业新矩阵,擦亮“中国时尚眼镜之都”品牌。实施智能安防产业强基行动,以投用凯迪仕智能安防产业园、通用智能锁具产业总部园为契机,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温州数字安防科创园、智能锁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锁都”迈向“世界智能锁名城”。
(二)聚焦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一是做活增量。加大数字经济集聚区效应,以中国数安港为核心,聚力数字经济企业梯度培育,加大数字经济制造业产业招引力度,对潜在升规企业做好跟踪服务,新增数字经济企业5家。动态优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目录内企业,做好进出平衡,稳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二是做强存量。加强数字经济企业产业数字化项目申报指导服务,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进程,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培育“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家。三是做大优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聚焦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自动化设备制造等领域,加速凯迪仕、通用锁具、亚合大等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推进煌能、龙投等项目投产进程,推动区内智能锁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实现产值新增长极。四是做优龙头。进一步发挥德赛、百珍堂等省级智能工厂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各行业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指导电力变压器、万鑫烯碳、嘉利、庆瓯等企业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三)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一是抓好企业梯队培育。进一步充实“小升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等企业培育库,深入实施雁阵培育行动,实行动态调整、重点培育,“一企一策”跟踪指导、挂钩联系、精准服务。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工业设计水平,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加速研发国产替代产品,争取中长期内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争取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以上。三是加强企业人才保障。优化企业人才和龙脊卡企业子女就学政策,不断提高人才子女就学便利度。做好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全年引进“QM计划”人才5名以上。
(四)聚焦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一是优化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进一步拓展“数据得地”政策机制覆盖面,优先保障产值超亿元和XX万元以上高成长型企业供地。通过优化厂房二级市场管理、出台土地回购制度、加强退二进三管理等三大举措,保障工业用地不减少。对标准地刚性履约,促其达产,实现工业新的增长点。全年开竣工亿元项目10个以上,增资扩产项目开竣工30个以上。二是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推进上屿工业区二期、山前工业区、梧田北工业区、南洋工业区、鞋革工业区等老旧工业区改造进度,确保改造出成效。三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继续优化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加强评价数据应用,提升完善规上“群英谱”画像,让亩均综合评价切实为企业提升服务。深化“亩均论英雄”3.0改革,引入“碳效码”,逐步向“碳均论英雄”改革迈进。进一步优化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配置,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赋能,争取全年规上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列全省前列。
(五)聚焦优化企业服务。一是帮企业解难题。进一步发挥助企问题收集、派送、督办、跟踪、解决的闭环机制作用,引导企业通过帮企云小程序提交各类企业问题。同时,针对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发挥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开展专题服务。二是帮企业降成本。通过政策宣讲、政策明白卡等方式做好省市区政策宣传,及时兑现企业各类政策。做好“清欠”工作,争取全年为企业减负XX亿元以上。三是帮企业拓市场。落实好百家品牌促营销行动,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区科技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区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市、区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全面落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积极为奉化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引领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一是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工作。高标准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工作任务,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交流心得体会,深入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结对村社等方式,把主题教育工作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统筹起来,切实提高主题教育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已开展安8次集中学习,2次现场学习,6次党组理论中心组研讨会,8次党员集中学习,5期局青年党员干部交流体会,共发现问题8个,已解决4个,建立2项制度。二是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今年区科技特派员全面覆盖科技型企业、“奉麓英才”人才项目、农业大户,实现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作用最大化。通过“镇街帮办”问题流转线上平台进行会商解决,确保问题解决形成闭环,提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收到并解决各类问题68个。围绕企业需求,聚焦惠民助农、牵线智库团队,当好服务帮手、参谋助手、技术能手、解难推手。局《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赋能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主题展演代表奉化区参加市委组织部11月24日举办的“感恩奋进勇担当、“五创争先”亮实绩”干部风采展示活动。三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健全科技服务机制,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凤麓英才”项目装修补贴结算审核依据》《奉化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备案管理办法》《宁波市奉化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等,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以聚焦重点全力攻坚中心工作。一是高标准抓好省级高新园区创建工作。宁波明确提出要求宁海、象山、海曙、奉化等县市区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盘活创新资源,争取列入省级创建高新园区名单。今年以来积极推进省级高新园区创建工作,着力构建“一廊引领、双核联动、三区协同”的新能源动力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新能源动力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生命健康、数字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完成方案编制及申报工作,报省政府等待批复。二是牵头实施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根据省市总体方案,结合奉化实际,制订出台实施意见和创新深化专题组组建方案,明确主要指标体系清单(19项)、重点任务清单(11项),结合”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实施科技创新体系集成改革,全力狠抓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推进。积极申报省市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今年新入选市级众创空间3家,推荐上报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奉化区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作为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中科技创新强基领域入选案例已被宁波市局推荐到省厅。三是全力抓好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继续开展企业研发费用“清零”行动,制订《区科技局2022年度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排摸出的无研发投入规上企业和新上规的企业做好动员指导。组织开展2023年度规上企业研发建账培训会和2022年度企业研发后补助工作,共享受市区两级补助达XX万元。修订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政策,对于研发投入力度大、建账规范的企业以及优秀财务、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继续加大区级研发投入补助相关政策力度。
(三)以夯实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实施创新主体育苗造林行动。大力培育“小而美”苗子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梯队,全年新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14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6家。积极深化“小而美”企业培育工作,65家“小而美”企业1—9月营业收入超XX亿元,同比增速14%,研发投入超X亿元,同比增速9%。二是高标准抓好“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实施,重点为解决制约全区先进材料、关键基础件、数字创新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科技支撑,共征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难题)36项,申报受理区工业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课题30个,立项15项。三是鼓励企业申报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较为显著的企业建立各级研发机构。截至目前,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霍科电器、尼可海绵科、索诺、精益微型轴、辉格),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0家(艾维洁具、必达机械、金诚泰电子、科盛轴业、南方机械、锐泰悬挂、维特建筑、新兆印业、英特灵气动、精瑞钢球)。截至2023年底,我区累计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达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达61家,宁波市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利安、秉航、松科),宁波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达155家。
(四)以科技赋能提升科技资源集聚能力。一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科技项目申报、科研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我区企业浙江葆润应用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宁波赛区特等奖,成功承办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新材料行业决赛。区水蜜桃研究所以第二完成单位与浙江大学合作项目摘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加快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截至目前我区纳入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14家。聘请Festo原副总裁周洪博士等3名专家,落地宁波工程学院奉化研究院,协助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我区气动、轴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二是实施创新人才集聚赋能工程。引智培育、融合共生双重推进,以项目为抓手,加速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全力做好国家、省、市、区各级人才计划项目推荐申报工作。2023年截至目前,累计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4项;审核上报国家级人才计划3项、省级人才计划3项;推荐申报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项;推荐申报省级人才培养工程5项;推荐申报甬江人才工程9项,其中第一批2项入选;推荐申报入选市海外工程师1项;推荐申报市茶花友谊使者1项;推荐申报区“凤麓英才”项目8项,其中第一批5项入选。三是稳步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围绕深度融入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以宁波至奉化轨道交通3号线为主轴,加快推进生命科学城、中交智慧城、智能制造城、茗山科技城、滨海低碳城等五大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宁波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麦博韦尔研究院、瑞嘉通讯技术研究院、瑞晟智能物流研究院、海上鲜智慧海洋产业园、茗山科创中心、波导卫星通信科创园、怡诺(宁波)科创园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相继建成运营,浙江大学奉化生物医药联合创新中心(暂定名)正在积极对接洽谈。
(五)以科技惠民聚力乡村共同富裕。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稳步推进农业和社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行动,今年共获市级重大专项2项,市级公益类计划项目4项,市乡村振兴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2项,累计获批资金660万元。组织实施区本级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首批拨付科技资金XX万元,惠及农业企业19家。二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序推进科技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重点支持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低耗能的企业创新发展。宁波益富乐生物科技申报的《宁波益富乐绿色低碳数字化工厂》案例入选宁波市2023年绿色低碳十大典型案例。推荐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报创建2024年浙江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尚田+青农创客星创天地”通过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绩效评价考核。三是推进科技惠农富民。与大堰镇、文旅集团、邮政银行协同推进“联建同心 聚力共富”项目,如期完成预定工作目标。结合科技下乡活动,邀请市农科院、浙江万里学院、浙大宁波理工等专家为我区农业企业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促成上海农科院和宁波顺源农业就开发食用菌预制菜和精加工等方面深度合作。四是加强科普宣传教育。积极营造科普教育氛围,丰富科普活动形式。成功举办“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督促科技类培训机构规范办学,着重在消防安全、教材审核、监管账户开设、教师资质及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和审核把关。
二、2024年工作思路
总体目标: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为强大推动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刚强、作风优良的科技队伍,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夯基补短”为主线,锚定创新深化这一关键路径,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力争规上企业研发支出达XX亿元、增速15%;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0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超XX亿元,增速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5%;技术交易额超XX亿元。
(一)聚焦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继续深入开展规上企业无研发清零行动和规上企业研发“诊断+提升”全覆盖,重点关注新上规企业研发入统工作。重点加强对中烟、新乐电器、亿纬创能、弗迪电池等部分产值较大的企业总部不在奉化,入统奉化的研发数据相对较小,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数据影响较大对接联系,同时重点关注上年度研发投入XX万元以上企业和下降明显研发大户企业,一对一开展专题对接,着力抓好数据统计工作。提升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研发投入奖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企业招引落地和绩效综合评价中设置研发投入指标并督促落实。
(二)聚焦创新主体夯基提质。深耕科技创新夯基工程,充分挖掘科技型企业苗子,丰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源头供给;强化政策宣传力度,落实政策红利;定期开展政策辅导和业务培训,整合科技中介、科创平台等队伍力量,力争明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深化“小而美”苗子企业培育,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春苗计划”培育“小而美”企业的意见》,做好企业申报认定和分类培育工作,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小而美苗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不断扩大创新动能。加快核心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布局,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改革,实施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攻关项目10项以上。持续深入推进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省、市、区三级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争新增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5家以上。
(三)聚焦提升全域科技创新水平。构建全域创新联动格局,全力打造奉化未来产业高能级平台,围绕“3号青创大走廊”高标准推进“茗山智谷”等科创平台集群建设,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浙江大学奉化生物医药联合创新中心(暂定名)等重大项目投资洽谈,力争3高地重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加快推进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有效提升我区研发投入总体水平和推进产业升级,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紧盯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生物医药领域、大健康、低碳新材料领域深耕布局,用足用好浙江药科职业大学、锋成、瑞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资源禀赋,形成一批符合奉化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力争推荐上报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5家。
(四)聚焦高精尖科创人才招引培育。在引育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上下功夫,以高素质人才、高水平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甬江引才”和“凤麓英才”项目,加快引进顶尖人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构建人才项目“全链条”服务体系,力争全年推荐“凤麓英才”计划项目4个以上、推荐宁波“甬江引才工程”人才和团队项目6个以上,给予人才项目团队资金支持15项以上。积极推进我区企业和高校开展科技合作,精挑细选优质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科创大赛。通过内联外合,深入开展产学研教合作,用好周洪博士等3名专家,科技赋能助力气动、轴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发展。全年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10场,实现技术交易额XX亿元以上。
(五)聚焦科技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深入一线服务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拓展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深入宣传解读科技政策,健全问题闭环机制,探索在科技智库团队基础上建立科技特派团,指导创新服务广覆盖。利用宁波科技大脑、“研值在线”最新数字化科技软件和平台,系统提升为企业创新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以主题教育学习成果为指引,紧扣省市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任务,重点在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薄弱指标上下功夫找突破,分解工作责任到每位领导、每个科室和每位干部身上,逐月抓好对标落实,同时加强部门联动,通过年度考核、季度提醒等方式晾晒部门、各镇街相关科技指标完成情况,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健全促进科技创新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为高质量推进创新奉化建设。
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自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实际行动体现“最杭州、新XX”的典范实践,以责任担当着力打造百姓“最”幸福窗口,把基础工作做成了省市高度,把民生服务干出了幸福温度。我局紧紧围绕民政职能体系狠下功夫,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国务委员、国家老龄委主任谌贻琴,中央社工部部长吴汉圣,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张春生专程莅临我区调研,对民政工作充分肯定;王文序副省长两次批示社会救助和老年助餐工作,要求全省推广;“公共服务七优享”牵头的两项总分第二、三季度列全省第一,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今年来,救助工作品牌全国推广,成功承办了新XX第一个全国现场会,并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参加民政部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座谈会;受邀参加第八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并作主旨演讲;《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程中“弱有众扶”的主体联动机制》获全国论坛收录;“XX救助”品牌进一步打响,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研组等赴我区调研,接待各地参观考察120余批次。养老工作亮点集中呈现,全省首发“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四位一体助餐新模式,建成“幸福·邻里食堂”十分优享圈,“幸福·邻里食堂”成为百姓最满意民生实事项目,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争相报道,承办全市助餐现场会;基层治理创新形成经验,“幸福邻里坊”民生综合体作为全省现代社区缩影被“八八战略”看“浙”二十年专题报道,成功举办“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寻访成果发布15周年纪念活动,顺利通过全省智慧社区、全省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创新等多项试点验收,省级第四批实验区中期评估喜获优秀;民生事务工作领先首创,创新打造全省首个一站式婚庆婚恋旅游为主题的产业基地,获评全省首批“十佳”婚姻登记机关;全市首创“善小二”慈善终端服务平台;成功举办全市社会组织嘉年华活动;全市首推“三统一分”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
一、2023年特色亮点重点工作
我们高站位谋划推进、高标准执行落地、高水平竞速领跑,守土尽责、尽锐出战,重点工作不断形成首创、标志成果,得到了全国、全省、全市的充分肯定,区委书记专题调研我局工作。我们围绕学习***总书记浙江考察指示精神和主题教育,做好区主要领导调研课题,取得了实际成果。我们围绕亚运保障,扎实做好意识形态教育、保密教育、安全生产、地名服务等工作,助力亚运圆满举办。
一是织好困难群众民生“暖心网”,特色亮点全国引领。社会救助工作在世界银行专题会议、全国救助会议、全国社会救助论坛和全省“弱有众扶”等多个重大会议分享先进做法,获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社会报等媒体专版宣传。形成体系作为样板输出,以“1445”模式和“嵌合式治理”为抓手,通过集结“政府+社会”资源,实现主动发现精准救助;通过拓展“物质+服务”一站式立体帮扶,打造“五型救助圈”,真正做到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
二是画好老有康养优享“幸福图”,经验做法全省推广。布好十分优享“一张图”、管好邻里食堂“三顿饭”、做好安居守护“一件事”,全域建成“幸福·邻里食堂”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全部提前超额完成。以“幸福·邻里食堂”老年助餐体系建设为重点,全区共123家老年助餐服务点投入运营,已惠及老年人85.3万人次,累计提供老年人专项助餐优惠334.5万元,实现配送餐服务全域覆盖。在“以老为主”的同时,兼顾全年龄段人群用餐需求,邻里食堂已累计服务社区群众102.3万人次。今年以来接待上海、北京、江苏等多地考察团,获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160余篇,“幸福·邻里食堂”已成为我区老少皆宜的民生幸福“网红阵地”。
三是激发基层治理多元“联动力”,机制成果全省示范。全省首发《XX区五社联动建设导引和活力指数》,出台《幸福邻里坊建设和服务管理指南》及《管理考核评分细则》,南肖埠社区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小营巷社区等6个社区被评为全省首批现代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作为杭州市唯一城区列入全省“五社联动”提质增效行动试点单位。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治理品牌,基层治理工作获中央社工部部长吴汉圣调研肯定。
四是开启社会民生服务“新征程”,暖心服务省市领跑。作为全省首批婚俗改革优秀实验区和持续深化重点推进区,不断创新“婚恋+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一站式婚庆婚恋旅游为主题的产业基地。出版首本宋韵主题的地名类书籍《跟着地名读XX》并成为杭州市图书馆馆藏图书。全力构建“家—校—社”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提升区街社三级服务阵地,全面落实全区636名困境儿童补贴标准市域同标。丰富社会组织参与慈善共富内涵,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推进雅江、剑阁、开化、景宁、桐庐等地“山海协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出台全省首个“党建+业务”社区社会组织双孵化地方标准,作为全省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试点单位,打造“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助力共富的“尚益178”共富综合体。区慈善基地“尚善之家”被评为全省示范性慈善基地,区慈善总会获评全省慈善山海协作先进单位。“闻令即动,战则必胜”,圆满完成疫情防控收官和亚运保障任务。
二、2024年工作打算
我局将在全面完成省市区各级民生实事以及各项任务基础上,围绕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拉标杆促示范、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开展“5+5”服务保障民生行动,即“救助+慈善”、“幸福+养老”、“公益+共富”、“品牌+服务”和“党建+清廉”五大行动和入选全国“健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案例、争创全省养老服务助餐体系现场会、全省精康融合行动试点、全省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全省婚俗改革试点五大核心试点,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将民政工作作为XX三个“最”窗口之一,打造“最”温暖窗口,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筑牢兜底保障防线,以“政府救助+慈善帮扶”为路径实干先行,为后扶贫时代精准救助提供XX经验。
积极申报国家级社会救助领域创新案例,力争在全国推广“扩围坡度式帮扶 织密暖心网助困”社会救助经验做法,继续保持救助工作全国领先。
一是围绕应救尽救,推动“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深化“1+8+X”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等为补充的救助制度。加大“一困一残”兜底力度,推行困难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线下查访、救助、核对100%。
二是围绕社会联动,推动“单一救助”到“精准多元”。?充分发挥“助联体+”功能,嵌合养老、儿童、残联、慈善等内容,打造15分钟“扶弱圈”。推广应用公益慈善救助品牌化联动模式,打造特有爱·荷湾幸福街区、四季青五福幸福邻里坊、丁兰绿园弄共富街区等嵌合式帮扶场景。加大慈善专项救助及临时救助资金保障力度,实现街道社区发展基金全覆盖,专设区街两级公益创投项目,拓展丰富区级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类、公益互助类、社会扶志类等社会救助服务,精准服务困难家庭个性化需求。
三是围绕省级试点,推动“一地创新”到“全域推广”。全面推进“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省级试点,率先开展“五级救助圈”扩围坡度式分层分类帮扶,建立低收入家庭个性化、差异化帮扶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精康融合行动”省级试点,探索机构定点服务和社会力量动态多元参与的联动机制,完善横向联动部门,纵向“1+14+N”的管理模式。
(二)树立“幸福+养老”标杆,以“家庭里+家门口”为场景健全完善,推进“老有康养”机制创新、内涵升级。
做深做实“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全省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现场会。提前谋划老龄委工作职能,打造医康养护、衣食住行全方位“老有康养”XX模板,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一是聚焦精准施策,实现居家“幸福·优养”。探索构建“重阳分+爱心分+爱心券”的“两分一券”养老服务“爱心卡”体系。持续做实“助浴”“助急”“助行”“助聊”等老年“七助”服务,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持续落地推广爬楼机等为老服务。通过项目化推进、市场化运作、全流程监管,全面保障和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多渠道多形式向老年人提供居家安全照护服务和家庭养老床位等老年人关心关爱长效服务模式。推广独居老人安居守护一件事,明确居家老年人探访关爱标准,针对不同的老年人实施差异化的关心和帮扶。
二是聚焦全域覆盖,实现家门口“幸福·康养”。以“十分优享”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圈层体系建设要求为标准,根据社区常住老年人口的规模和分布,量质并举、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做实“5+X”(“5”指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X为街道的特色服务)的康养联合体系、“四位一体”(邻里食堂+助餐点+餐桌+助餐队)的助餐服务体系和“线上+线下”的乐龄学堂标准化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幸福邻里坊建设,参考红梅、绿园弄等模式,将助餐、学习、活动、援助、慈善、服务等多元化场景内容嵌入“一老一小”场景打造中,进一步抓运营、抓品质、抓服务,形成功能齐全、可复制可推广的旗舰型“便老”场景。
三是聚焦多元互动,实现机构里“幸福·安养”。立足需求导向,重点加大对孤寡、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力度,建设全省首家全认知照护专区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提前完成“十四五”末期每万名老年人口配建20张认知障碍床位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监管责任,筑牢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防线,抓好养老机构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服务安全等各维度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提升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素质和引人才双管齐下,不断壮大养老护理员、社区助老员、志愿者三支服务队伍,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能力水平。????
(三)汇聚多元慈善力量,以“爱心公益+民生共富”为方向改革攻坚,形成全民慈善人人向善的浓厚共富氛围。
构筑形成“大慈善”格局,真正发挥慈善“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聚焦改革攻坚,做实“1333”XX慈善体系,形成区域慈善良好氛围。
一是抓实慈善核心引领。“1”是坚持党建引领一个方向,高质量建构以“慈共体”为核心的基层慈善体系,发挥全区110家爱心企业和1101家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的优势,实现区域党建在引领和链接慈善资源中的先锋作用,成立慈善总会功能性党支部。
二是促进多方协同参与。围绕第一个“3”厘清政府、企业、社会力量三方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发挥慈善总会核心平台和枢纽功能,向着有利于多元主体参与慈善发展的方向改革会员体系,加大发挥社会慈善资源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形成处处有善、时时可善、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慈善组织保障。围绕第二个“3”是从“创新实践、建强网络、健全激励”三个方面强化组织保障,在慈善信托、慈善共富专项基金、社工关爱基金等慈善体系前沿领域开展多项创新实践,建强区级慈善基地、街道慈善服务站、社区慈善服务点三级慈善网络,探索设立“XX最美慈善人物”等奖项,开展“XX慈善夜”活动,提升参与慈善获得感,形成“XX慈善”品牌标识体系并在各慈善项目中推广应用。
四是打造全维度慈善平台。围绕第三个“3”以“慈管家、慈善小屋、善小二”等项目入手,以尚益178为资源对接载体,将社会爱心资本捐赠、社会组织资源释放和群众慈善服务需求三方串联,有效解决慈善资源供给、服务和诉求不够精准匹配的问题,拓宽群众参与公益慈善渠道。继续深化“多彩公益圈”“我为年夜饭添道菜”“丽水红色康养山海协作”等慈善项目,更好的发挥慈善资源的作用。
(四)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以“品牌引领+多方联动”为方向深化探索,将基层治理经验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第四批省级实验区验收为契机,加大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改革创新力度,在五社联动、体系集成上再发力,多方位多层次为社区治理夯基赋能。
一是空间赋能,推进社区服务综合体打造。与区委组织部协同推进新一年的幸福邻里坊建设,指导创建第二批“五社联动”示范点和议事协商品牌,为全省输出更多现代社区建设典范样本。全面规范提升社区空间应用,加快出台《XX区老旧小区配套空间优化提升管理实施办法》和《老旧小区配套空间使用细则》、《老旧小区配套空间调剂置换实施细则》,根据百姓需求优化布局落地场景,确保有活力有人气。健全社区服务综合体满意度评价体系,精准匹配需求。社区建设展示中心赋予展馆新活力,立足XX形成经验模式全国推广。
二是人才赋能,推进社区力量全方位培养。强化社区干部队伍政治铸魂,重在讲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9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