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鄙人评述:
- 曹操作为能臣严治济南国,得罪了许多人
曹操参与平定黄巾起义以后,就被朝廷任命为济南国的丞相。
他一上任就雷厉风行,他不畏权贵,严惩奸邪,尤其是治理贪污腐败,更是毫不手软,搞得坏人都不敢待在济南国,逃到其他地方去了。
那么曹操这样做事得罪了哪些人呢?
1、皇亲国戚
2、一般贵族
3、地方豪强
4、地痞流氓
5、小偷小摸
- 曹操为何拒绝去当他心心念念许久的东郡太守?
朝廷因为曹操治理济南国有功,便提拔他做东郡的太守,让他成为一方诸侯。
可是曹操呢,他居然不受,直接称病回老家了。
这是多大的一块利啊,许多人是求一辈子也求不到的。而且曹操一直以来的志向就是当个郡守,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能臣。
可是曹操为啥心心念念的太守到了嘴边却竟然不要了呢?
很简单,这是曹操的思想决定的,也是他的需求决定的。
曹操年轻时候的理想是什么?
曹操年轻的时候是想做一个能臣,不想碌碌无为一辈子。
而当个郡守,使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让世上的人们都了解他、知道他曹操还是很有本事的,这就是他当初的理想目标。
但是当郡守摆在他的面前时,他却不敢当了。
请朋友们记住,曹操是不敢当,而不是不想当。
他为啥不敢当?
其实就是因为怕啊,他怕他在之前各任上尽职尽责得罪的权贵、豪强、地痞无赖给他的家族招来灾祸。
那为啥他之前能不畏权贵而现在要当郡守了却怕了呢?
那是因为他在济南相前面任上虽然得罪不少权贵,但毕竟为官不久,所得罪的人还积累不到也不至于要害他的地步。
但是在他当济南相期间他所得罪的权贵、豪强,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份量上都是之前所不能比的。
他已经明确地感觉到了,这些权贵、豪强乃至地痞流氓对他入骨的怨恨。
而且这种怨恨已经到了要他小命和毁家灭族的地步了。
甚至,他已经明确知道,这些权贵、豪强放出风来要置他于死地了。
所以,这就到了他不得不离开,不得不明哲保身的时候了,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何况在任济南相期间,他的能臣之名已为人们所深知,他当初的理想业已实现。而且黄巾军叛乱也已平定,加之当时朝堂昏暗,以他当时的实力,是完全无法改变现实的。
因此,当他被提拔为东郡郡守的时候,果断地辞官回老家了。
- 知进退是一个人无上的智慧
曹操是何等精明,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是如此地知进退。
所谓知进退,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该进时义无反顾地进,该退时也干净利落地退。
常人都是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看到利益而看不到或者轻视危险,尤其是在正得势的时候就更是头脑发昏、双眼蒙蔽而愚蠢地一步步跳入火坑而不能自拔。
知进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能力,他是由思想中的认知决定的。认知到利益与风险,认识到利益与风险的转化与变化,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规律,认识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果决而不犹豫。
曹操就完全具备这样的思想认知能力,所以他是能人,所以他能成功。
- 知进退的退是什么样的退?
曹操的退不是自此就隐居了,而是积极地退。
积极地退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山,来实现他更大的理想,有更大的作为。
时机对人来说,总是有的。
只是有些人看不到时机,只是有些人抓不住时机,只是有些人没有为时机做充足的准备而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