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核心意涵
同志们:
“守正”即坚守正道,见《史记》“循法守正者”,《汉书》中有“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创新”见于《周书》“创新改旧”,意为推陈出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守正创新”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足见其是中华民族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支撑,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近年来,***总书记对守正创新作了强调阐述与科学部署,赋予守正创新新的时代属性,分析了在各领域为什么要守正创新、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怎样用好守正创新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一起对***关于守正创新的论述进行进一步解读,尝试提炼其精髓内核,不断加深理解守正创新的当代价值。
一、***关于守正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相关论述是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改革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既源于丰富的学理支撑和文化浸润,又探索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时代所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一脉相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视阈下,可以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解读***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溯源——马克思大历史观的相关理论视角
守正创新,既要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开历史的“倒车”,也要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脉络不断创新,使得社会发展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普遍意愿。19世纪,资产阶级的诟病越发难以被掩饰,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终究不能与社会化的大生产相适应,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严重,其他理论和思潮难以破解现实困境。马克思将理论考释与理论史批判有机统一,清算旧哲学的不良影响,从物质生产实践这一本质要素出发,通过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贯通审视,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大历史观”,将旧唯物主义从唯心史观的荫蔽下驱赶出去。在历史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紧紧守住唯物史观所指出的“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这是坚守历史正道、不为风险所惧的必然要求。
对待创新,可以从实践、思维与理论维度来探究。科学技术创新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催化剂,对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社会生产力规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虽没有直接指出过“创新”,但我们可以从其原著中探究唯物史观包含的创新要素。马克思指出,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来源。科学技术推动着生产关系的日益更迭,“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科技创新是一种助推社会革命的力量。恩格斯在探讨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时,也指出科学的新发现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围困中解放出来,获得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列宁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基础上,建构出现代帝国主义理论,指出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垂死性,他指导着俄国十月革命取得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待社会现实问题时始终秉持唯物辩证的思维观,摒弃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反复出现,后来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所佐证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思维的“过时”“无用”,反而证明了其真理性,证实了唯有坚持和发展、守正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跟上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学生等继承人的不懈努力下焕发了无限生机,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的不断产生,鲜明地体现了在守正基础上创新的必要性,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僵化”“歪曲”或“修正”等倾向。
(二)精神传承——秉承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思路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摆脱“三民主义话语体系”的困扰,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表达构建了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话语体系,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深刻贯彻。我们党在科学把握列宁关于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以及列宁晚年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东方人民革命斗争的相关论述,提出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符合中国当时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我国亟待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准确把握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守住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反对全面西化的思潮,坚持“走自己的路”。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小康社会”“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等重要论断,进一步打开了紧闭的国门与人们的封闭视野,既符合世情国情,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睿智探索和思考,基于实践的守正创新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内在驱动。新时代,我国积极扬弃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和革命战争年代实践成果,全方位推进理论创新,对各领域进行创新性、前瞻性布局,指引和带动了制度、文化、道路的新实践新进步,也是对守正创新的一脉相承。
(三)实践观照——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发展走上新的快车道,但同时国内全面推进改革创新面临的“深水区”“硬骨头”越来越多。经济发展面临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转型期,不稳定因素增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待解决,壮大实体经济、鼓励乡村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缩减贫富差距、产业优化升级等问题需多向发力。世界多边矛盾激化,贸易摩擦日益严峻,经济局势不稳定性扩张升级,公共卫生事件干扰发展进程。科技浪潮日新月异,各种论调和思潮迷惑着大众的视线,国际秩序转变,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地位有所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具有问题意识、机遇意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中国自恰之道日趋理性、观察国运的范式愈发多元的“变”,又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变”,是矛盾与斗争交织、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大变局。
中国已经建立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有利于新的国际体系的构建,提出的各项变革理念突出和平、共赢,能够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但在扩大“交友圈”的过程中也不应盲目乐观,西方文化霸权的暂时强大和中西力量对比的难以平衡使得我们改变国际固有思维定式的道路较为艰难。大变局之“不变”要求我们落实实事求是、笃行不怠、走自己的路的实践要求,用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制度;“变”则要求我们解放思想、辨证施治、勇于探索,主动打破技术壁垒、贸易受限的局面,体现了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总会产生矛盾,守正创新就是科学解决矛盾的重要利器。
二、***关于守正创新重要论述的精髓内核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理论整体,指导和解决着党和国家发展方向、思路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suzugao.com/97780.html